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大众拥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前提的。这种话语权的价值构成突出表现在维护和实现大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促进话语大众化、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创新大众化,由此从推进理论创新、转换话语方式、优化传播形态、重视实践示范、强化机制保障等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地位因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而日益受到挑战,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和作用被削弱。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在直面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中争夺思想斗争的主阵地,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生成是其内部结构要素遵循特定的生成逻辑,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理清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生成逻辑既是对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认知问题的确证与深化,也是进一步探讨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策略的科学依据。秉持"为何生成""何以生成""以何生成"的演进思路对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生成过程进行全方位透视,可以清晰地体认其生成的必要性在于多元话语的网络自由言说,生成的可能性在于话语与权力的同构性,生成的过程性在于话语主体间的对话理解,生成的策略性在于同异质话语的自觉博弈。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高地,是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复杂形势,要想在多变中保持不变,高校需提高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主导力、强制力、批判力、影响力和认同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增强纪律规矩意识、构建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坚持问题意识五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建构,以提高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主导力、强制力、批判力、影响力和认同力。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所处时代的问题、主题、特征做出整体回答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命题,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下中国和世界做出全面判断的基础上对时代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在21世纪的最新表达。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产生新飞跃,对新时代做出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基本依据。新时代观秉承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三重逻辑,即以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为尺度的发展逻辑,以解决现实根本性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以哲学方法探讨时代本质的思维逻辑,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们必须矢志于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中国转向:一要聚焦人类共性问题尤其是民生福祉问题;二要永葆开放性、兼容性;三要注重对话性、引领性;四要彰显交锋性、批判性。  相似文献   

8.
9.
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和移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空间成为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争夺的主战场和主阵地。“现实、实体、线下”维度的传统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模式逐渐演迁为“线上线下、实体互动、现实虚拟”维度的现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治理模式。从话语主体模式的转型、话语客体状态的转变、话语空间建构的转换三重维度深刻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演迁逻辑,对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风险点、不断提升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杰 《教育科学》2023,(1):28-34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1.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但是,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西方大国对中国的遏制力度越来越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焦虑逐步增强。新时代,我们应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构建我国话语权,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以乡村地区教育改革、发展、振兴为核心价值关切,县域教育研究已成为中国教育学领域的一 个重要路向,并已积淀起一定传统.但县域作为一种特定空间,至今尚未在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上引起必要的关注,进而也未能在相关研究中真正确立起其应有的知识地位.在新时代中国乡村与城市社会不断整体深度融合、县域成为城乡融合性空间的适切尺度和表征形式的背景下,"县域"应当正式进入教育学研究的概念、方法与价值体系,进而作为纯粹"乡村"教育逻辑、"城-乡"教育二分逻辑之外的第三种空间逻辑选择.县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度推进和真实发生的关键空间类型,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教育振兴和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必然要求确立起一种教育改革的县域空间逻辑,这就要求:塑造作为本土教育建设共同体的县域公民,深度推进县域教育变革与社会进步;在发展当地教育传统、激发教育活力、回归教育公共品性及改造县域社会的价值框架中,构建作为中国县域教育价值空间的县域教育景观...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文化自信更加是一个国家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被实践所证实的正确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思想指导。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思考,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观点对于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构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以期提出建构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建愈发重要。对此影响较大的是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和翻译。我们不仅要创造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新表述,还需要根据国外的思维表达方式,向国际传播中国政治方面的故事。本文在中国国际形象构建的背景下,以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为基础,结合外交部的发言和中国特色词,对国际形象构建下的政治话语进行翻译研究,从而找出更好的翻译策略,更好的服务于构建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话语传播对话语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而话语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际竞争的利益问题。在推进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过程中,会面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主义、自身的传播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话语传播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尊重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话语质量,提高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话语的传播体系与机制,来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与发展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标识性概念和新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科学建构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考和探索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理论抽象,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基础、道路内容以及中国现代化和人类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表明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  相似文献   

18.
国际话语权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大国极力获取的一种"软实力",特别以围绕突发事件报道中出现的话语权最为明显.面对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我们应积极争取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清醒看到诸多困难和障碍的同时,我们要善于捕捉机遇,通过抢占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