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55年上海墨海书馆出版了英国医生合信(B.Hobson)的著作《博物新编》,该书共三集,第一集是化学知识。根据现在已知的材料来看,这是第一本对西方近代化学知识进行介绍的书。书中介绍了氧、氮、氢等元素的性质与制法。合信把元素称为元质,并说:“天下之物,元质五十有六,万类皆由之以生。”说化学元素有56种,这大约反映了西方十九世纪初期的水平。合信把氧叫做“养气”,或“生气”,氢叫做“轻气”或“水母气”等等。但他没有系统地叙述每一元素的名称,也没有引入西方的化学符号。 1868年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W.A.P.Martin)编著《格物入门》一书,共七卷,第六卷为《化学》,这是第一本中文的化学  相似文献   

2.
“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章知识是继“氧”、“氢”两种气态非金属单质之后学习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固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涉及的内容多、联系的范围广,既是前面各章知识的拓展与升华,又是后续各章知识学习的前奏·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头,则很容易在本章“摔跤”·下面就学习好本章知识必须抓住的几点作介绍,以帮助同学们顺利突破学习难关·一、抓重点使学习目标明朗化本章知识多而杂,如果抓不住重点而遍地撒网、平均用力,结果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而事倍功半,造成学习的低效或无效·因此,清楚本章的特点、熟悉本…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概念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离开了实验,化学知识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达·芬奇说的那样:“科学如果不是从实践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因此,实验也是化学教学中,最有特色和最有效果的教学手段之一,应充分重视和大力加强。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多年的化学教学,我发现“空气、氧”这一章的知识对于学生学好化学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习兴趣,打好基础的关键.以下几种题型, 对于学生掌握本章的基本知识,突破难点,提高解题速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梳理家庭电路布线示意图1.家庭电路的组成(如图1)(1)进户线:家庭电路有两根线,一根是火线,另一根是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V.正常情况下,零线与地之间无电压,火线与地之间电压是220V.(2)电能表:测量用户在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①读数:其单位是kW·h.读数时2574*应读成2574.5kW·h.②铭牌:铭牌上的电压是指电能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值;铭牌上的电流值为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例如“:220V5A”的电能表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1100W的家庭电路上.铭牌上的“3000r(/kW·h)”表示的意义是:每消耗1kW…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里去寻求它。”这是美国一所大学图书馆大门的上方雕刻着的一句话。这与塞·约翰逊博士的格言很有相似之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知道的某主题的知识,而另一种则是我们知道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信息”。它们都承认知识的来源也是知识的一个分支。因此  相似文献   

7.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即源于其与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学科的不同·光靠理解还不行,只记住一些基本公式也不够,还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知识功底,以及对知识细节的熟悉程度·高考是以课本为纲的,所以在前期复习阶段,最主要的是回归课本·我始终抱有这么一种心态:面对平时的每一次小测验,都要像面对高考一样慎重·但面对高考时,却要像面对一场小测验般举重若轻·熟读课本———由薄变厚,由厚变薄所谓由薄变厚,是从每一个知识点出发,进行拓展发散性的阅读,目光不要错过课本上每一个细节或角落,力求知识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所谓由厚变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成为我国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兴起的“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STS教育是与传统教育不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也就有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实际,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来学习化学知识。二是强调参与,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生活、生产中去,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能力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厨房里的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梳理知识、科学归纳、关注生活。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三、教学过程[引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厨房中的物质与化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就是厨房中的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我们先从“柴”说起。【投影展示1】你们家厨房用何种燃料[学生回答]煤、天然气、…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虽然对化学计算降低了要求,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要求·因此,在近年中考新型综合类化学计算题频频出现·其特征是把计算与其它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综合性更强、思维强度更大、选拔功能更突出,这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科学素质,以及用“量”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树立严谨的科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现归类分析如下·一、图象分析类例1(2005年山东省)已知金属钠和水能发生下列反应:2Na+2H2O=2NaOH+H2↑,现取金属钠4·6g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20℃),得到一种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  相似文献   

11.
一、2 0 0 4年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分析及展望1.试卷中“电化学”知识分析在电化学知识的考查方面 ,分两种情况 .一是基础 :原电池、电解池的有关电极反应、电子流向、电解产物的判断、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变化、电解实验的操作等 ;二是综合 :电解电路、电流与电量的关系、产物检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无机物和有机物相关知识的融合 .“电化学”考题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考查较多 ,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基本规律 ,体现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2 .考生存在的问题考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 ,在考试中常常犯一些不该…  相似文献   

12.
张俊莉 《中国教师》2006,(10):30-31
作业既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在十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业不只一个“阅”字完事,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字斟句酌的下个恰当的评语,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静静的给学生以关爱,将传授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紧密结合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从而使平常的评语转化神奇的教育力量。根据笔者经验,关爱式评语往往有以下几种:一、赞扬式当学生作业做的又快又正确时,教师可以加上“作业整洁,步骤规范”;“知识梳理很有序”;也可以用“棒”、“酷”、“O K”、“b e s t”等富有新意的词,使学生感到老…  相似文献   

13.
在“新政”的研究中,“新政”的分期一直是争论的问题,特别是“新政”终极时间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研究这一问题对“新政”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终极时间”的看法,国内外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学者巴塞尔·劳赫、拉尔夫·德·贝茨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明确指出:“新政”的终极应在1938年.阿瑟·林克、威廉·卡顿在他们的著作中则提出“到了1939年,他(罗斯福·富兰克林·德兰)开始放弃国内进一步改革以换取国会对他的外交政策支持,‘新政’结束了.”还有《America Past and present》这本书提到:1936年后第二年“新政”就结束了,即1938年.  相似文献   

14.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的诗词《念奴娇·昆仑》有这样几句,“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其中这个“三”字用得准确、具体,换其它数字都不恰当.“三”在文言文里有两种理解:一是实数,表示数目的多少.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凡投三弟子.”《史记·滑稽列传》另一种是虚数,表示概数、极数,多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16.
化学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发展的平台,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领域.化学作业,作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辅助手段,对学生掌握化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对课堂所掌握知识的自查与反馈,对提升学生学习力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业管理则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艺术.笔者经过多年来对作业管理进了针对性的研究,现将有关做法与理念总结如下: 一、为什么要进行化学作业管理 学生完成化学作业的过程既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认同—内化”,也是“掌握—巩固—升华”的过程,更是“整合—拓展—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时间的关系,高考第二轮复习重在理顺知识结构,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而热学部分,高考命题侧重在分子动理论、微观量的估算、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气体状态的定性分析、联系“STS”等知识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不排除计算题的可能,为此,二轮复习宜采用“一二三”模式复习.一、热学中“一”的知识构成1·一种理论———分子动理论其重点是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①物质组成观点;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观点;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观点.2·一种运动———布朗运动理解和识记的重点是:①布朗运动的物理学史;②实验装置;③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分子运动的反应;④与温度和微粒大小的关系;⑤本质: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体现.3·一座桥梁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4·一种估算———微观量的估算重点是应用分子的“球体”或“立方体”模型,求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5·一个实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重点是理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和公式V=Sd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2008年高考实验题,很有可能对此实验进行考查.6·一种理想模型———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一...  相似文献   

18.
化学式是缤纷复杂的物质世界中各物质的“身份证”,它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反映物质的结构,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下面从各地中考试卷中选取了部分有关化学式的试题,并对其做了分析·一、判断化学式正误例1(2005年福州市)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分析:铜为+2价,钾为+1价,钙为+2价,锌为+2价,氧为-2价,硝酸根为-1价,且元素在单质中化合价为零·综上所述,错误的是CaCl·答案:(C)·点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正误有以下几点:一是除氟气、氯气、溴、碘、氧气、氮气、氢气七种单质的化学式在元素符号的右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遗产,源远流长;中国古人对文体的研究已初具文体学的规模,本文打算对我国古代这份珍贵的文论遗产作些梳理和探讨,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重视。1 “文体”一词,最早见于汉代贾谊的《新书·道术》,语谓:“动有文体谓之礼,反礼为滥.”在这里,“文体”指的是文雅有节的体态。后来王充的《论衡·正说》谈到:“夫经之有篇也,犹有章句也。有章句犹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  相似文献   

20.
化学用语     
张炳腾 《广东教育》2008,(10):58-60
知识梳理 化学用语是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它贯穿于化学的始终,是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理)科基础“化学用语”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