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作家柏杨在20世纪60年代,以独树一帜的"柏氏文风"创造了中国杂文史上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次辉煌.其60年代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直言不讳、源事而发的创作理念;行云流水、不拘一格的文章结构;旁征博引、顺水推舟的写作技法;辛辣诙谐、冷嘲热讽的戏谑风格以及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的杂文语言,共同构成了该时期柏杨杂文犀利深刻而又诙谐通俗的独特魅力,散发出浓郁的杂文味.  相似文献   

2.
在1920年代后期的革命文学论战中,鲁迅提出的“革命人”这一概念颇具特色。实际上,这一概念援引自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的日文版。本文拟在鲁迅1927年论述的革命文学中探寻托洛茨基文艺理论对其产生的影响。鲁迅遵循托洛茨基的理论,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一文中主张文学对革命并无什么影响。在该时期,《革命文学》《在钟楼上》《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和革命》等文中还多次提及苏联的“同路人”作家。“同路人”这个概念也是托洛茨基首次提出的。鲁迅当时把自己也看成是个“同路人”。由此可见,从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初期,鲁迅确曾受到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该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鲁迅在<狂人日记>里用"吃人"的文学意象展示了多种含义的思想批判与文化批判.上世纪90年代,莫言的长篇小说<酒国>里再次出现了这一文学意象,作家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不仅自觉继承鲁迅的批判精神,同时通过对启蒙者(改造者)形象的解构,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改造的艰难性的深刻认识.通过对两个作家笔下的文学意象的比较研究,阐明鲁迅精神在当代文学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加显现出重要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这近百年的心路历程,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70年代末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二是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三是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文章对各个不同阶段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创作文本作了理论分析,阐明了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从而透视出2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依纵向历史角度概括可分为四个时期:二十年代中期、十七年时期、新时期(上)、九十年代。对各个时期的乡土文学的总体特征及重点代表作家作品作以介绍。其中二十年代中期部分重点写本时期乡土小说的共同特征。十七年部分重点写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新时期(上)部分重点写刘绍棠、汪曾祺的创作。九十年代部分重点写新乡土小说的“新”。  相似文献   

6.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成绩,在整个20世纪的文学发展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他的精神不仅影响了许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也影响着新时期以来的许多作家,本文主要论述了新时期小说中的鲁迅传统,主要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于人类世界的关注——人的主观战斗精神、对于知识分子的关注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层挖掘与探讨等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十七年"时期(1949—1966)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在题材上普遍重视当今社会和现代史上的重大题材;在人物塑造上,英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占有首要地位;在风格上,虽然出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但由于强调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的统一和一律,影响了多种风格和不同流派的竞争。"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是当代文学最萧条的时期,在作家方面,大多数作家受到无情打击,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但也有少数作家成为了"四人帮"的政治工具;在作品方面,有些创作走上了歧途,  相似文献   

8.
在"后新时期"文化语境中,鲁迅大致遭到三种文化思潮的颠覆消解,其一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其二是极端自由主义思潮,其三是世俗主义思潮.但是鲁迅终究是无法消解的,区别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20世纪中国作家如沈从文、曹禺等,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更重要的是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独异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神资源主体",永远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为何在1926年翻译荷兰作家望·葛覃的长篇童话诗《小约翰》,是个值得重新厘清的问题,鲁迅为《小约翰》所写的"引言"是解开此问题的密钥.与其说《小约翰》影响了此时期鲁迅的生命选择,毋宁说鲁迅将此时段的思考投射到《小约翰》的翻译实践中.1926年到1927年鲁迅在人生抉择之际,面临选择什么样的"生"的问题,并经历了短暂...  相似文献   

10.
"世之毁誉过当者,莫过于鲁迅",陈独秀此言确实概括了鲁迅生前死后的遭遇.鲁迅逝世后,受到来自方方面面或神化或贬损,仅从80年代中后期以来,鲁迅的经典地位就受到新保守主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及制造"断裂论"的后新生代作家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不论称其为文学的新时期也好,称其为文学的过渡期也罢;它终究是群星闪耀,人才辈出的时期.贾平凹,无疑是这个时期成就最令人惊叹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时代为维,吴道毅对现当代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小说创作都有所关照。从早年对40至80年代新英雄传奇小说的系统研究延伸到三四十年代之交的徐訏、无名氏的"浪漫传奇"与十七年的革命历史小说;从对新时期周梅森、张贤亮、王蒙等作家作品政治情怀的探寻到对熊召政、方方等作家历史小说智性追求的剖析;从八九十年代池莉等新写实小说的世俗生存言说到新世纪晓苏、六六等校园小说、都市小说的新世相,他对现当代小说有着近乎全景式的扫描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的中国现代学史作对三四十年代战争背景下的女性创作关注点有所不同,从建国以来到新时期,中国现代学史的编纂史体现着对女性作家作品收录及评论的变迁,反映着学史观和评论视角的发展。新时期以来,学史作对这一阶段的女性创作做了更多观照,但其书写空间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字思潮既是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同时又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想象和感受。20年来的文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因社会形态和文学形态的变化关系,而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与如年代文学两个呈现出对照的发展时期。前一个阶段,人道主义文学或人的文学构成了主潮,后一个时期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世俗化倾向成为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18,(1):68-73
"进化"与"启蒙"是理解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线索,而鲁迅的深刻正在于深信进化而又深疑进化,倡导启蒙而又警惕启蒙,达到了五四时代现代性的最高度。《狂人日记》是表现知识分子"二次觉醒"与鲁迅式"辩证的启蒙"精神的典型文本。但在五四以来激进的新文学主潮中,鲁迅式"二次觉醒"并未得到有效继承,对于进化、启蒙与革命自身的反思往往被延宕或清除。新时期开启了新的时代,但对进化与启蒙的崇尚仍是埋藏在新时期内部的一条主线索,从新时期至新世纪,知识分子对于20世纪80年代精英启蒙的反思也是滞后的,《废都》的畅销、误读与批判就是启蒙反思滞后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在美国留学时通过勃兰兑斯的作品初识易卜生,留学日本的鲁迅几乎在同一时期通过日本文坛的介绍了解了易卜生。留学时期有岛共鸣于《布朗德》中的"all or nothing"思想,鲁迅则更偏爱《人民公敌》中的个人主义精神。回国后,二人均将对易卜生的关注转向《玩偶之家》为代表的女性解放题材创作。文章以留学和归国两个时期为节点,对两位作家的易卜生接受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刘再复以性格论和主体文学观为学界瞩目,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对其文论发生、发展缺少整体把握。事实上,鲁迅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鲁迅对刘再复本人及其文论有着深远影响。刘再复的鲁迅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走向纵深,20世纪90年代开始反思。刘再复对鲁迅本人及其态度的变化,正体现了他本人学术道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后,文学研究事业空前繁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资料建设问题,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现代作家黎烈文,因三十年代初期在上海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从而与新文学运动主将鲁迅建立密切关系,成为当时文坛颇负声誉的新进作家。可是,在“四人帮”倒行逆施时期,不少有关鲁迅著作的“注释”中却这样写道:曾经是鲁迅友好的黎烈文后来堕落成  相似文献   

19.
针对90年代学界质疑"鲁迅缺乏宗教关怀"的声音,文章阐释了鲁迅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其一,鲁迅并非宗教虚无主义者,鲁迅极力肯定宗教的"本根"意义.其二,鲁迅对基督教文化采取的是"拿来主义"的辨证态度,基督教的救世精神与牺牲精神深深影响了鲁迅.其三,鲁迅的"弱者之爱"与基督教的"博爱"既有重合也有分歧,鲁迅的"不宽容"与"渴血复仇"的对象是针对邪恶腐朽势力而非下层民众.鲁迅对弱者之爱更体现为一种形而下性质的"宗教关怀".其四,无宗教信仰的中国没有基督教文化背景,而形而上的宗教关怀则产生于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中,鲁迅与托尔斯泰等西方作家产生于中西不同的文化母体,无法用同一标准进行优劣比较.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在作家头脑里凭空产生的,一个伟大作家的创作必然离不开那个时代创作实践和文艺思潮的影响,鲁迅作品《野草》的诞生也是如此。在比较中探讨鲁迅与同一时期作家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鲁迅文学作品的艺术来源做出科学认识的最佳方式。相比于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鲁迅《野草》集的创作主要取法异域文学,离不开那个时代外国文艺思潮和创作实践的影响。在《野草》的创作中,鲁迅批判地借鉴了法国诗人波特莱尔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现代散文诗创作中的经验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造性转化,为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也为现当代从事散文诗创作的作家提供了汲取养料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