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业班的课,通常都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称之为“把关”。可是北京景山学校高中毕业班语文课的“把关”老师之一,却是只有二十三岁的刘占泉。学校的一位领导同志告诉我:“小刘是我校教师中最年青的一个,他学习很刻苦,深受同学们的敬佩。”一我和刘占泉老师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他中等身材,农着俭仆,瘦弱,文静,透过他那双“心灵的窗口”可以看出,他的思维是专注的,  相似文献   

2.
照片以从左到右为序照一:谢松儒四川巴县人,大学文化程度。高中语文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三十年,潜心于中学语文教学规律的探索。在报刊发表经验论文多篇,获1989年度“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会”研究员“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参加《高考语文复习100天》一书的编写,完成了近万字的任务。照二:惠绪堂陕西蒲城蒲中一级语文教师,县、地中语会理事和会员,《学科教育》通讯员。近年在《中学语文教学》、《陕西教育》等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1篇,其论文《农村中学语文教改战略探》、《语文教改主要矛盾说略》、《扩野——配时文》分获该会、县、地中语会二、一、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正刘发建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1期)撰写的《做一个有思考力的老师》一文指出,《尊严》这篇课文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他强调:任何人都有尊严,乞丐有尊严、成绩差的人也有尊严,尊严是所有人的共同标志。刘老师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的培养,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高度体现。内蒙古的曹龙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本刊2013年第12期《这样的"思考力"是否对头》):课文没有问题,刘老师的思考有问题,他没有专注于语文学科特点,也没有倾力语  相似文献   

4.
周群 《语文学习》2021,(3):76-80
了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历史的人都知道,北京景山学校是因为教改而成立的学校。正如我在《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队伍代际传承》一文中所总结的:“教改是景山学校的主旋律和特色,教改是景山学校干部和教师的品格,教改是景山学校要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教改更是我们每一个景山人自觉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自创刊以来,曾刊发过赵文汉老师好几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有《我的教师观》《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缘何堪忧》两篇;这几年,翻阅其他一些教育报刊也经常看到他的文章。文汉是语文教师,他的课余之作都来自他的实践与思考,全是一些语文教改的热点、焦点问题,没有一篇应景文章,更看不到一点“功利性”成分。记得有一年《中国教育报》头版报眼上,  相似文献   

6.
蔡明,男,1958年3月出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张家港高级中学副校长,作文教改专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有近30篇被人大《中学语文教学》资料全文复印。参与编写的《高考语文新趋势》、《名师作文在线》、《让议论文语言亮起来》等书已正式出版发行。怀着仰慕与崇敬,我走近蔡明先生,对他进行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7.
[案例 ]刘老师刚从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担任高一 (二 )班语文教学。一天 ,学校派他及几位语文老师去附近一所学校听公开课。公开课的题目是日本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讲公开课的老师很有经验 ,驾驭课堂能力极强 ,将《蒲公英》改编成电影剧本 ,让学生深刻体会反战的主题。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自编自导 ,老师适当进行点拨 ,4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刘老师大受启发。回校后 ,刘老师决定在自己的课上也来个照方抓药 ,公开课上学生干什么 ,他就让学生干什么 ,结果整节课糟透了 ,学生就是不配合 ,学生们用好奇而又漠然的眼光盯着老师 ,想探…  相似文献   

8.
王燕骅,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为人师表”优秀教师,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教育系统十大标兵之一,杭州市优秀教研员。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 《现代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督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41年。1989年以来出版了《和小学生谈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名师语文教改》等专著6本,发表了《中年级学生阅读心理初探》《扎扎实实,抓好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双管齐下》等论文50余篇,近百万字。专题教学讲座录像《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1989年国家教委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录像教材评比中获奖;《面向素质教育,开展小语教改》的课题研究,获1996年度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由教育部组织的“名师讲坛”系列专辑之一——《王燕骅阅读教学》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3频道多次播出。鉴于王燕骅老师在教学教研领域取得卓著成果,2001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特设了“王燕骅办公室”,以利于更好地引领当地小学语文的教研与教学。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本期"学者专栏"以测验的新应用与新发展为主题,共包括三篇研究论文。第一篇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石井秀宗老师的《试后试题全公开背景下分数分布的跨年度比较——日本全国性测验与地方性测验的链接》,第二篇为华南师范大学张一平老师的《确信度作答方式适用于多项选择题的实证研究》,第三篇是谭艳姬与曹亦薇合作的《词汇测验中猜测行为的探查——贝叶斯猜测系列模型的应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求索(上)     
洪宗礼先生是当代语文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从教近五十年来,他进行了多次教改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材新体系,编写了三套经国家审定的一类语文教材。尤其是2001年编写的第三套语文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在全国26个省市600多个县市使用。此外,他还先后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主编了国家重点图书十卷本《母语教材研究》,出版《语文教育链》等专著14部。近期,洪老师以回顾与思考为主题的系列文章《语文随想录》陆续面世了,这里刊登的《求索》便是其中的一篇,阅读时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关键词在不停地闪烁:探求、整合、突破、创新……这是洪老师耕耘时被擦亮了的犁铧。他是一位诗人,他用辛勤的求索写下了教育改革的诗行;他是一位建筑师,他用创造性劳动铸就了母语课程文化的大厦;他是一位哲学家,他以思辨的方式不断前行,反复地吸纳和扬弃,成就了一代语文教师的梦想。他是一位教育家,他用"沸腾的血,赤热的心"在母语教育和母语课程教材改革历程中升华出诗意和哲理。他所做的,是为汉语文教育开窗的事业,是塑人的事业。因为他的劳动,我们看到了语文教改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王忠义老师自1978年调任萧县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以来,在教学研究上年年出新成果。他先后在《人民教育》、《安徽教育》、《江苏教育》、《中国青年报》、《小学语文教学》等十几家报刊发表教研论文和经验总结。仅在1991年,他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24000多字。这年4月,他撰写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被全国小语会评为建会10年来优秀论文。9月,他的7寸彩照刊登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的封面上。10月,他收到《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词典》编委会寄来的“入选证”和恭贺信,他的传略和研究成果已被编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词  相似文献   

12.
张怀信 《教学随笔》2014,(10):20198+198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老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有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苦心孤诣地创作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见解独特而新颖,论述精辟而深刻,在语文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于2009年,在温儒敏老师的指导下,孙芳经过调查分析,写了《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一文[1],分析了北大一年级学生的小论文——《我观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共100篇,其中95篇是北大中文系一年级本科生所提交的。  相似文献   

13.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孙建锋老师就致力于语文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他上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课。他的课底蕴丰厚、灵性丰盈、智慧丰赡。特别是他诗情演绎的“对话”教学不但为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所称道,而且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历程中有意义的珍藏。实践的同时,他写出了不少有关对话教学的论文,著有《享受语文》一书。他的文笔轻灵睿智、哲趣横生、美轮美奂,能够催生读者的思考与感悟。由是,让我想起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话。前几天,孙老师寄来了他的新作《享受语文对话教学》,我得以先睹为快。这篇文稿,写了他对对话教…  相似文献   

14.
最近拜读了刘卫锋老师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0期上的一篇文章——《风景的再造》,笔者也曾经多次执教《泊船瓜洲》,有一些相左的看法请教。首先,刘老师将《泊船瓜洲》纳入王安石晚年罢相闲住金陵的创作范畴,是“诗风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15.
无锡师范毕业以后不久,我就当语文教师,直到退休。几十年的语文教师生涯。实在算不得轻松,然而。我始终感激使我成为语文教师的两位语文老师——刘一肖老师和钱大成老师。在锡师三年半中,刘老师只教了我一年。上他的课很快活,他总是微笑着,说话很幽默。我不知不觉间卖力起来,语文作业常常受到表扬了。也许就是这时候,种下了我当语文教师的种子。一年速成班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学研究》今年1、2期合刊发表了上海特级教师张大文先生的长篇论文《世纪之交语文教改的思考》。这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重要文章,作者从语文教学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自己多年摸索到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十五条”带有原则性的语文教学基本问题,对语文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都极有启发意义。本文仅就张先生提出的“语言——思想——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崇拜于永正老师是从读他文章开始的。1998年,在《江苏教育》上,我读到《这里是一片语文教改的"芳草地"》一文,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语文教改。在这篇文章里,我第一次读到了于永正先生的名字,也见识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此后,《江苏教育》上陆续刊发了于老师的《导入的艺术(上)》《导入的艺术(下)》《"熏锅屋"》《说"和谐"》等  相似文献   

18.
仔细拜读《小学教学》2009年第7—8期刘松老师的《“打电话”教学预案》后,为刘老师巧妙的引入、循循善诱的展开和幽默风趣的风格所折服。我们组织了几位骨干教师对刘老师的预案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颇有收获.但也有一些困惑和思考。现撰述如下,以求教于刘老师和各位行家。  相似文献   

19.
正女儿拿来了2013年第11、12两期《小学语文教师》,说她的语文老师让看看其中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第11期上语文老师刘发建的《做一个有思考力的教师》,一篇是第12期上曹龙老师与刘发建老师商榷的《这样的"思考力"是否对头》,并让我看后"作为学生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两篇文章讨论的都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20.
看了贵刊1998第4期刘昕老师的一篇《谈<在仙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后,我觉得有些地方要和刘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