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作文自评、互评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了兰瑞平老师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高中生周记、作文互评指导》(本刊2002.8)以及《自主互动,认真互评》(本刊2003.2)后深有感触,也忍不住想把笔者的一些所谓“经验”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新课标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我曾经感到茫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一本《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其中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篇”中谈到了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具体做法,对我很有启发。魏老师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给文章(主要是记叙文)写…  相似文献   

2.
一、制定多样日记的内容“多样性”是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大自然)的一个个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灵感,推动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交流情感的一个平台.“多样性”内容从叙事、写人、描景、状物及其它几个较大的方面去挖掘,以自主作文为主,给孩子们制定不同的训练点,让孩子们有选择地完成.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写人、状物、记事、抒情……众多的作文类型中,我认为写景作文是最难的,它和其他作文类型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总让学生们感到无从下手,陷入“眼前有景道不出”的困境中。那么,如何训练学生写好写景作文呢?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近年来我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产生写作欲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然后要求学生把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能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文“无米”的困境,变学生怕作文为乐意作文。我的做法是:一、开展“小灵通广播台”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传统作文教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写作,即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在教学中,我以为以下十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式可以尝试。一、活动激起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的各种爱好常常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在校内,可组织“我爱作文”报告会、“动笔写写”游艺会、自编自讲故事会、作文日记展览会以及各种作文比赛活动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特别是要办好“学习园地”。中、高年级还要按班或年级办好墙报、队刊、校刊。在校…  相似文献   

6.
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三大主题之一,而写作的灵魂就是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即让学生把自己个人独特的观察、思考化成抽象的,有一定思想意义、语言优美的书面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有思想性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受到的不仅是审美的熏陶,而且也是浸染灵魂的智慧之旅。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思想”的个性作文呢?我作了尝试、探究。我的体验是:让学生去阅读经典文章,与作者和文本“碰撞”,在阅读体验中训练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然后,通过“阅读---感悟---积累---创造”这样一个流程,利用“拷贝式”、“模仿式”、“点评式”、“再创式”、“铺陈式”等几种作文训练的模式,有选择地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诱发作文兴趣 引导积极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科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农村学生,患作文恐惧症者十分普遍。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避免完成任务式作文的通病,才能化“难”为不难,变“怕”为不怕。   使学生有材料可写。首先,要坚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认真观察,体验生活。其次,要提早宣布作文范围、要求和办法,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我利用班队课先带领学生举行一次“打野战”活动,活动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进攻者”和“守卫者”的神态动作和“观众们…  相似文献   

8.
“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景(客体),让学生设身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循着以上理论脉络,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三大策略:策略一:在“真交际”中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真交际”指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或其他人进行的有一定目的的书面或口头的往来接触活动。学生…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最主要的是找回学生自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真性情可写。如果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体验,这样可以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由“不想写”、“不会写”、“要我写”,逐步发展到“我要写”、“我爱写”、“我会写”,提高兴趣,增强体验。一、活动体验的价值活动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在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真实体会和感受,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东拼西凑、绞尽脑汁却无从下笔的教学格局,革除了作文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弊病,为作文教学注入了…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让学生能享有最大限度的思考与写作乐趣,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力求让学生作文乐意,下笔有言,成文自如。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中总遇到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差生)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各自的起跑线上都有所长进,最终达到共同目标,这是语文教师多年来的追求.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差生划定“最近发展区”,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22日,河北省乐亭县举行第十届“迎春杯”中小学生读书作文大赛,来自全县212所学校的80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 乐亭县历来重视读书作文活动,早在1993年就在全民范围内开展了“让所有的孩子都受益,我为六一献本书”活动,县教育局局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实践中,我得出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4.
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长期向学生推荐被喻为“作文航母”、“升学宝典”的《作文成功之路》杂志。2004年,我精选《路》刊10个专题,指导学生作文。第一次作文,我以《路》刊的《名著读法精题题解及构思示范》(2003年10期)一文,进行作文指导。然后让学生从《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中,选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着眼于儿童生活,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新课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言之有物,能“用我手写我心”,就必须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出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鲜活”的课堂中深刘地理解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增强写作的实用性和作文讲评的欣赏性。  相似文献   

16.
“兴趣作文”就是为学生作文创设感兴趣的写作材料及感兴趣的写作环境,改革机械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放胆作文。我初步尝试了“兴趣作文”教学。特别是寓作文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写,在写中玩,得到了他们的欢迎,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课内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开展课内外活动,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呢?我看到一本<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其中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篇"中谈到了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具体做法,对我很有启发.魏老师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给文章(主要是记叙文)写出具体的评语.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为50分.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以往学生作文时主观臆断、闭门造车的现象,我采取让学生在作文前亲自到生活中观察体验(即下海)的方法,来指导作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具体措施是: 一、下海前,教师提前进行作文指导,提出作文的范围、中心和要求等,然后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成为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20.
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一是从整体上培养作文兴趣,这就需要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在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中长期培养。二是对某次作文的兴趣培养,使学生爱写这次作文,有信心写好这次作文。据上述“整体”与“部分”两点,我觉得应做好如下具体工作:其一,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第二课堂即实践活动。让学生投身生活,认识生活,如参加登山、郊游、野炊、讲演会各种竞赛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视野、积累材料,依次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可是,让差生喜欢作文,提高作文水平,是普遍感到难解决的问题。为此,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由于传统的观念和偏见,教师有意无意的偏心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