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工程伦理问题,工程师通常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伦理素质:伦理意识、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大学的工程伦理教育应该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使其具有工程伦理意识、掌握工程伦理规范,并提高他们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伦理具有基于人的共性伦理、立足群体的群性伦理和面向个体的个性伦理三重属性。共性伦理是基于"人"的基本伦理属性,强调教师作为"人"的基本伦理;群性伦理是立足教师群体的群性伦理属性,强调作为"教师"的群体性规范伦理;个性伦理则是面向教师个体德性的个体伦理属性,核心在于形成教师个体德性的高位伦理。澄清教师伦理的三重属性,旨在全面认识教师伦理并据此给予教师伦理的不同期许与合理要求,促使教师伦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网络伦理特征、问题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本文阐述了网络伦理的主要特征:伦理主体的自主性、伦理关系和规范的开放性、高度自律性;分析了当前网络伦理在伦理意识、行为和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网络主体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快网络伦理教育步伐四个方面对网络伦理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揭示智能化时代的教育将面临哪些新的伦理问题,并在人工智能伦理和教育伦理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运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系统梳理了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特点和优势,及其可能引发的新的伦理问题:(1)角色层面,系统创建者、教师、学生和监测员等利益相关者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伦理困境;(2)技术层面,涉及自动化决策伦理问责、算法伦理和数据伦理等方面的问题;(3)社会层面,可能转变就业市场、改变人际关系和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平。因此,需要对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同时需要遵循一般的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和教育伦理原则,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为二者之间的交集,具体包括:(1)福祉;(2)是非善恶;(3)公平正义;(4)人权和尊严;(5)自由自治;(6)责任和问责。  相似文献   

5.
张淑娟 《海外英语》2013,(13):160-16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这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显得更为重要。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翻译过程必然受到伦理的制约。文中笔者将对劳伦斯·韦努蒂的"存异伦理"与安东尼·皮姆的"译者伦理"进行阐述,并指出两者的不同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以期有助于翻译伦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这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显得更为重要。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翻译过程必然受到伦理的制约。文中笔者将对劳伦斯·韦努蒂的“存异伦理”与安东尼·皮姆的“译者伦理”进行阐述,并指出两者的不同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以期有助于翻译伦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师伦理决策意味着教师作为专业主体,在伦理情境中识别伦理问题,并在多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一个伦理上更可辩护的行动方案的过程。从结构上来看,这个过程以伦理情境为起点,以伦理规范或理论为参照,以道德敏感识别伦理问题,以道德想象寻求多重方案,运用道德判断选择某个行动方案,并借助道德勇气将这个方案付诸行动。由于教师身份或角色的多重性,教师伦理决策通常呈现出教育性、专业性和审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网络社会”概念辨析入手,提出“网络社会化程度”和“数字假相”等概念,分析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差异的原因,并指出混淆两者关系和不能正确转换两者关系可能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良后果,网络伦理的建构实际上就是解决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如何调适,转换和兼容的问题,而关键在于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制度伦理的发展,制度的伦理性诉求与伦理的制度化建设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的完善和道德的重建。制度伦理建设既适应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制度伦理建设本身需要通过多途径的努力得以实现,同时,制度伦理建设侧重外在规范性要求,必须与个体道德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李迪 《成人教育》2013,(9):71-73
教育管理需要用伦理来进行规范,从而带有鲜明的伦理性特征。要提高我国的教育管理水平,拓宽并完善教育管理研究的领域,就势必要求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教育管理的本质和内涵,从教育管理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入手,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管理中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和所应遵循的伦理准则,分析我国当前教育管理中伦理缺失的原因,寻求完善教育管理伦理基础的途径,进而明确重新建立我国教育管理伦理基础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 ,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 ,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沿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路径,将《恐怖分子》置于后“9·11”时代美国少数族裔身份危机、生存困境和美国当代社会伦理式微的伦理语境加以理解,有助于挖掘该作品隐藏的伦理价值,洞察厄普代克深层的写作意义。研究发现,《恐怖分子》一方面对当代道德疑惑和伦理危机的形式予以表征,使读者展开家庭伦理、伦理选择和伦理身份的争论,另一方面对读者的他者伦理和行动责任予以刺激,唤起读者清醒的伦理认知。因此,《恐怖分子》既饱含厄普代克深层的伦理旨归,又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伦理交流和文学的伦理教诲功能,彰显厄普代克的文学创作于当代社会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3.
《爱与尘》是非裔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早期杰作,讲述了黑白种族之间的爱情悲剧。在种族主义氛围浓郁的美国南方,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之间的爱情触犯了最严厉的伦理禁忌,敢于违背这一禁忌的人则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伦理困境,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这一悲剧发生的伦理环境、分析人物的伦理身份以及他们违背有关种族之间交往原则的伦理禁忌所导致的伦理惩罚。本文认为,通过对这一爱情悲剧的书写,盖恩斯鞭挞了这种禁锢人性的不合理的伦理规则,并指出了其对黑白种族双方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艾略特一生反叛传统道德,探索和寻找合乎自己理想和社会规范的伦理道德标准,其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亦不断面临伦理环境下的伦理困境,并最终通过艰难的伦理选择实现伦理救赎和伦理回归。以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析乔治·艾略特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伦理道德主张,阐释作者对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的思考。通过伦理环境、伦理选择、伦理救赎三个维度挖掘作品的伦理教诲功能,分析作者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5.
只有建立在民主和平等基础上的大众化职业伦理诞生之后,职业教育才会诞生.新教伦理就是基于教育平等权的大众职业伦理.虽然新教伦理和世俗化的职业生活联结在一起,但是仍然没有超越人文主义者的贵族意识.因此,新教伦理并不是催生职业教育实践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外关于旅游伦理的研究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主要从旅游伦理的主体、原则、规范和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旅游伦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伦理理论构建、旅游伦理实践探索、旅游伦理规范建设和旅游伦理教育强化等四个领域。国内外旅游伦理的研究存在旅游伦理研究对象不清、研究重点不突出、缺乏哲学批判、忽视德性伦理、缺乏多元基础理论等问题,需要从区分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活动、强化旅游伦理实践伦理问题导向、加强哲学反思和批判、重视德性伦理研究和丰富旅游伦理基础理论等方面推进旅游伦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的主阵地。与教材划分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伦理向度不同,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从德性实践的视角阐述贯穿思想政治课的底线伦理、生命伦理和商谈伦理的向度及其实现,并敦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付出真情,给予鼓励,用关爱点亮希望,让理解凝聚真心。  相似文献   

18.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伦理引起了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两种伦理样态的激烈争辩,争辩的最终指向必然遇到如此诘问:"环境进入伦理"何以可能?这意味着我们唯有深入"环境进入伦理"的内在底蕴,才能找到弥合纷争之匙,并从而展现出环境得以进入伦理的可能维度。透过"环境进入伦理"的内在底蕴,我们思入"人不是存在者的主人,人是存在的看护者"。有机整体中的人照看着所有的生命形式,环境由此得以进入伦理。在思中,我们进入伦理觉悟和道德觉悟的行动中。在思与行动相与的维度中,环境真正进入伦理。  相似文献   

20.
消费伦理是一种道德观念,是针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提出了有关伦理道德的层面。传统的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消费伦理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但并不意味着消费伦理对传统伦理的彻底颠覆,消费伦理在传统伦理上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和发展,并随着当代社会人的思想变迁而构建适合当代人思想的消费伦理。本文通过对消费伦理以及实质的分析,将其和传统伦理进行对比,为当代伦理学的变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