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息借商款不是中国最早的内国公债,它只是最早由政府公开“发行”的内国公债。“非发行”内国公债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近代,出现了“印票”及金融机构垫借款形式内国公债,预示着“发行”内国公债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2.
试析清末国内公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政府仿效西方三次发行公债。本文针对这三次公债发行的过程,结合国内情况,分析发行公债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失败的原因,总结其留下的深刻的历史教训,为当今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民国元年军需公债(简称军需公债)是南京临时政府发行的唯一一次、也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发行的第一次内国公债。新生的革命政权欲通过发行军需公债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但公债发行并没有给她带来转机,南京临时政府在财政困窘中宣告结束。毋庸讳言,军需公债不是一次成功发行的国内公债,但军需公债所筹措的款项在临时政府财政收入中又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对于维持岌岌可危的临时政府财政仍然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是我国中央政府有内债发行以来最早正式实施还本付息的内国公债,又具有开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庞大的财政赤字,因此中央决定于1950年发行以实物折算的基础债券,即“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二万万分。本文首先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发行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历史回顾,然后对这次独特的债券发行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可以分为准备、起飞、成熟三个阶段.本文试图探讨西部地区在缺乏资本投入和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公债在每个开发阶段起到了哪些积极的拉动作用;为了使公债发挥这些作用,应该提出哪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国家助学贷款真正意义上实行的第七个年头,尽管在这期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其效果仍然不尽人意,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高等教育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入手,通过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所遇到的困境,找出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症结所在,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国家助学贷款真正意义上实行的第七个年头,尽管在这期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其效果仍然不尽人意,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高等教育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入手,通过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所遇到的困境,找出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症结所在,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傅斯年曾连续轰击国民党权贵孔祥熙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行为。1944年。他获悉孔祥熙等人利用发行美金公债的机会进行舞弊,大发国难财,积极收集证据,在国民参政会上进行揭发、检举。社会舆论轰动一时,虽然国民党政府对孔祥熙多方袒护,但由于证据确凿,众怒难犯,最后免去了孔祥熙本兼各职。傅斯年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将孔祥熙赶下了台。  相似文献   

9.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教育公平的推进和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义务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我国逐年增长的教育经费很难满足目前义务教育的需要,因此,发行教育公债是解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12.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巨额的国内公债。它是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和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些公债的发行使国民政府的工业、国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可能。为中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打下了物资基础。其历史作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观察和解决财经问题要有政治观点,这是陈云同志的一个重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建国前后财政经济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士诒在清末民初的财界与政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清末民初曾先后任铁路总文案、五路提调、铁路总局长、邮传部大臣、总统府秘书长、内国公债局总理、交通银行总理等职。梁士诒是交通银行创办人之一,1908年交通银行成立时,任帮理之职。他既是交行官股大股东——邮传部的代表,又是商股的大股东之一。在他任职期间,积极筹建内国公债局,第一次成功发行内债,使北洋时期的局势一度稳定。对交通银行乃至北洋时期的金融业影响极大。因此,梁士诒与交通银行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事件的深刻经济原因,并且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的现实引出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地方政府举债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所需要的财政体制即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体系尚未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也划分不清,"分税制"改革又不彻底,特别是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软化,所以,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暂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冀满红  金平 《历史教学》2002,23(6):30-34
昭信股票的发行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清政府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在中国试行公债制度,企图用这种措施解决它所面临着的严重财政危机.由于发行市场、体制缺陷、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次公债的发行并不十分成功.尽管如此,由于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财政观念和财政制度,对中国的封建财政制度给予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省政府为了筹措公用设施建设费用,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发行了大量地方公债。这些公债多以银行抵押借款的方式获取,折扣较大。公债的发行对江苏地方公用设施的建设及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它也为当今江苏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就地筹款”是晚清重要的财政政策,它是在晚清财政困窘,中央集权衰弱,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局面下出现的.它的出现,虽然在一段时期内缓解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它是清朝中央集权进一步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1920-1921年北洋政府为赈济中国北方旱灾,对内发行公债、向外努力借债。这两笔债务的性质既不同于政治借款,又不同于实业借款,在中国内外债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20.
地方公债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并负责偿还的债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调节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旨在为推动地方公债发展提供可实施性的策略方法,首先基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减少和收入比重远远低于支出比重这一事实,指出推动地方公债发展的急迫性,在相关理论基础和事实上,指出地方公债发行中存在的不足,如制度不健全、配套机制不完善、财权事权不匹配等,最核心的是针对不足提出良性发展的对策,从加强基本立法、建立完善的地方公债制度如审核制度、推动地方公债配套改革、改变发行方式增强流动性等推动地方公债发展的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