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励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具有诱导、启迪和激励作用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授课内容设置激励性板书,要利用激励性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在作业批改中增加激励性评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及时、得体的表扬和激励。能使学生找回自信,体验成功,获得愉悦。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从“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王锋 《西北职教》2009,(9):31-31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那么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相似文献   

4.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及时、得体的表扬和激励,能使学生找回自信,体验成功,获得愉悦。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从“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  相似文献   

6.
李园凤 《现代教学》2010,(1):128-128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意识,注重语言学科的人文性,通过激励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1.评价主体多元化首先,让  相似文献   

8.
激励性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它能够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都有显着效果?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激励性语言更具有情感性,思想性,指导性,鼓励性等特色。直观地巧妙地运用这些特色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外活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策略。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就是语言的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励性语言,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情绪,从而驱动、导引学生展开深度的语文学习。好的激励性语言不是随意的,而是精心预设、捕捉动态生成的结果。作为教师,只有千锤百炼之功,才能形成学生语文学习辗转挪腾之势,  相似文献   

13.
吕姣荣 《英语广场》2022,(23):76-80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适用于综合英语教学。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以及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以促进语言习得,助力教学模式改革。本文提出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综合英语教学策略:教学内容“i+1”,输入内容“i+1”,趣味性与关联性并存,非语法程序安排,激发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减少焦虑程度。本研究有助于教师构建可理解的教学内容,降低情感过滤作用,促进学生更有效的语言习得,为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路光美 《成才之路》2010,(18):49-49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基础知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微妙、最细腻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积极健康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被动的情感则可能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情感总是伴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全过程.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始终是朝着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出反应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情感因素和内在动力。这种反应的“二元性”,就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考虑感知因素,又要考虑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利用,却集中体现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都有其潜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不断将学生的这种潜在动机努力转化成学习的行动,从而使学生从自身的学习行为上去实现知识的内化,而这一“转化”很大程度上跟师生双方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建立在友好互尊的基础上密切相关。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曾听到学生议论:语文教师的脸上常是春意融融,数学教师的脸却常是冷若冰霜。这样的反差如确实存在,那么教师将面对的很可能是对数学索然无味、被动无奈的学生们。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咱信、自强不息。而挫伤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16.
一些初中生对学习生物缺乏积极性,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主动性,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25):179-180
教师激励性语言是指教师针对幼儿的言语及动作行为做出的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言语回应。激励性语言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幼儿园课堂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随机产生的。本研究围绕"老师激励性语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对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如何运用以及语言的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各种策略的激励性语言对幼儿身心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教师可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习情感和积极评价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不仅可以提高语言教学效果,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学习上敢于正视困难,愿意加倍付出努力,乐于与他人合作,增强集体意识,拓展视野,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一、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情感教学是爱的艺术。教师要用满腔的爱去  相似文献   

19.
姜东霞 《教学与管理》2009,(10):120-121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语言,还与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和语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心已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已被广为接受;人们也开始分析研究一些影响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如动机态度、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等。其中,学习动机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师的学习动机激励技能应视为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但是,动机却长期以来被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所忽视。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入激励性评价;应用恰当的语言,落实激励性评价;注重日常沟通,完善激励性评价等手段,探讨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