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在介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要求"和"江苏省对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指导意见"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淮海工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由此进一步指出了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坚持的共性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预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巨大的工程,对该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编制预算进行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及事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与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收入和支出,就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和预算编制流程进行讨论,旨在为"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课程与教学     
《江苏教育》2014,(4):49
<正>【主题论文】导读: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如何开展?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字化校园网建设、"三网合一"建设、管理平台建设。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数字化辅助教学资源,推进精品课程共建共享,建设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三是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包括强化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建立数字资源"统建共享"机制。这些工作,有的需要政府规则统筹,有的需要职教研究机构顶层设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作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建设试点学校,按照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注重教育信息化实践建设,积极探索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做好学校"人人通"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一、创新机制、共建共享,高标准建设"人人通"网络环境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校校通""班班通"赋予新的内涵,并对网络教与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提出  相似文献   

5.
建设"教育e时代"工程推进广州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广州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教育e时代"工程为标志,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及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教育e时代"工程的建设思路与目标、建设与应用的现状,以及"教育e时代"工程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意义和创新点,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信息化的"命脉".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到一个国家,只有通过构建一条条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才可能实现各种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高校开展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没有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各种应用以及为此而建立的信息化保障体系都无从谈起.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含信息化设备配置、校园网建设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三方面内容.指标体系从这三方面出发,来考察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校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建设中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实训仓"的特色项目。"信息化实训仓"是理论教学转入实训教学前的教学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在"信息化实训仓"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软硬件、流畅的校园网、教学软件、丰富的网络教学  相似文献   

8.
石光耀 《江苏教育》2012,(33):15-17
本文站在地级市角度,在学习、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特色、关键和保障,提出了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三个"中心、培养"三支"队伍、采取"三项"举措,加快推进区域中职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网络、应用、资源等建设实践,回顾高校信息化建设历程。通过建设成果供其它高校借鉴与研究。重点以"十二五"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过程,共同探讨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改变农村学校薄弱环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平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农村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认识理解 为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一流建设以及"人工智能+大学"的战略使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师生服务的重要支撑,并将其列入西电"四化"(信息化、国际化、法制化、职业化)建设.学校领导对信息化高度重视,要求将信息化发展与学校整体建设以及师生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因此在西电,...  相似文献   

12.
景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2,(13):202-203
信息化建设是检察机关实行"科技强检"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地检察机关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对信息化内涵理解模糊,目标不明确,信息化建设还不成熟、不完善,各地建设情况不均衡。因此要对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目标、现状等问题深入研究,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信化建设逐步趋于完善,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张文红 《考试周刊》2007,5(33):157-160
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即"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受到关注,而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问题即"第一公里"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已经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本文针对贵州农村信息化队伍和资源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如何解决好"第一公里"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提出了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整合信息资源、拓宽传播渠道等七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信息化硬件环境和软件平台两个方面,以沈阳市铁西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为例,分析了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不足。在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中,强调了服务器、交互式教学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在软件平台建设方面,强调了校园网站、教学资源库、课程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指出距离"数字化校园"的不足,为今后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5,(10):47-53
在我国高校信息化转型升级时期,传统以IT部门为主体的高校信息化治理结构在教育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高校内部组织信息化的协同建设、实现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业务流程的再造,高校信息化应该从传统的"IT管理"阶段走向"IT治理"阶段,重构一种以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为核心的信息化治理结构,设立信息化建设专家组和信息化办公室,形成"战略决策层—业务管理层—技术服务层"的联邦式治理结构,并建立以高校核心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国家部署了"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通两平台"发展任务,必将大大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将改变学校教育环境,改变教育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改变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会引起教学的多方面变化,出现多元化的学习形式,但课堂教学形式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形式不会改变.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资源同步建设、贵在应用的原则,让教育信息化为高质量课堂建设服务,为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通过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使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十五"期间在设施建设、管理机制、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并展望"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思路转变。  相似文献   

18.
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围绕新时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条件等方面展开探讨,针对目前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华为助力教育信息化走"云"化道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要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如何提高校园信息化,实现"班班通"、"校校通"乃至实现全国区域教育公平等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及应用逐渐普及,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教育管理信息化不仅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化社会建设的呼声和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管理信息化应从传统的经验总结转变为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对此,结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关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物资投入、建设理念、人员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科学合理、契合"互联网+"发展需求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