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的语文课堂,往往缺少一些必要的争辩,使语文课堂缺少了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生成,缺少了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独特感悟,缺少了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有效渠道,这是造成当前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比较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巧设"辩点",激发学生争辩的欲望,让语文课堂多一些争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围绕"辩点"展开适当的争辩,能及时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  相似文献   

2.
曹曹 《家庭与家教》2006,(10):38-3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伯特·罗素说“:那些在童年受到孤独的人要比受到宠爱的人日后更会成功;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人只有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的环境下,才能阅读、思考和创新,才能心灵交流产生灵感。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大胆鼓励与大人争辩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  相似文献   

3.
戴琦 《考试周刊》2008,(53):223-22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课堂交流,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争辩问题,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弱智学校综合课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应教会孩子互相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交流、表达和争辩,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同时获得知识、并培养道德感.  相似文献   

5.
陈慧芳 《生活教育》2014,(16):47-48
教师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获取新的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要倾听个性表达的声音,倾听交流争辩的声音,倾听质疑问难的声音,倾听偶发意外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些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慧 《英语辅导》2016,(4):27-28,55
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摸清疑难杂症;关注争辩交流,实时指导点拨;参与互动交流,建构和谐课堂等"巡视指导"策略的运用对活化教学情境与过程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探讨课堂"巡视指导"策略的运用对丰富学生认知视野思维与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技能有着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师生、生生的不断交流与争辩中,学生不断否定与完善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愉悦,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但我们的教师往往很难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常会在引领中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交流需要“据理力争”交流拒绝过多的“平和”。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且各据其理、互不相让时,可让学生进行争辩,打破学生举手、教师点名的老方式,鼓励学生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到问题不辩不明。提倡“据理力争”,有利于求得正确的认识、深层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极易萌发灵感,发现新知,激活思维的火花,达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在课改的推动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学生愿意讨论争辩了.乐于交流合作了.主动进行探究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生动”的背后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对抗"与"争辩"成了我们之间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我们想交流,想让父母懂得我们,可是,父母的话,总是让我们心烦;而我们说的话,父母也往往回之以说教或斥责。怎样才能理解父母,也让父母理解我们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应巧妙设置并运用对话,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情景滋养对话,捕捉时机挑起争辩,多维交流丰富对话,发散想象超越文本,品味鉴赏多元解读等途径,营造对话的高潮,让语文课堂灵性闪光,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讨论法就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等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认知的互换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争辩的形式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幼儿语言活动中运用讨论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增加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幼儿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教了多年的语文课,我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生学语文?我们都教过《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有的教师为教学生识字学词,指向语文知识;有的教师为教学生练习朗读叙述语言与角色语言,指向语文技能;有的教师为教学生认识狼凶残的本性、要善于保护自己,指向思想内容。有一位教师却慧眼独具,聚焦在小羊与狼的争辩上,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很显然,这位教师的教学指向的不仅仅是争辩的  相似文献   

15.
<正>"争辩"含义是争论辩驳.争辩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魏阮籍的《达庄论》:"岂将以希咸阳之门,而与稷下争辩也哉?"还出现在唐代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周穆王〕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於徐."及《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等作品中.以上均指生活中某些人为了某种立场、观点,而相互争论辩驳,已达到说服对方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何尝不需要这种争论、争辩、辩论?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采用互动体验教学模式可以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语文课堂,往往缺少一些必要的争辩,使语文课堂缺少了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生成,缺少了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独特感悟,缺少了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有效渠道,这是造成当前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比较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你的孩子常常和你“斗嘴”吗?你会认为孩子和你争辩是不听话吗? 德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在生活中,喜欢争辩的孩子会得到以下有益的体验。 争辩有助于帮助孩子找到界限。“等我们吃完了你再去玩”,妈妈们常会这佯对孩子说。而孩子也常常  相似文献   

19.
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创设多样化问题和多元化启问,引导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情境中主动表达和积极交流,围绕课程知识难点、个体差异及群体讨论需要,突出问题设计、自由选择问答、多元争辩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回答,便于学生在启发思维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和表达规则。  相似文献   

20.
讨论法就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等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认知的互换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争辩的形式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幼儿语言活动中运用讨论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增加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幼儿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