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一些人觉得上大学得不偿失,后悔上大学。也有人认为教育到了功利化时代,如果穷人“不为功利上大学”,是不是有点残忍?由就业问题,人们自然延伸到一个根本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海外求学》2004,(22):65-65
过去人们总以为,高中生无论如何都会升人大学,如今在德国,只有一半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上大学,另外一半须在20岁以前为自己的将来早做打算。近几年来,德国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让尚在学校读书的中学生们备感忧虑。为了让自己今后的生活有保证.他们现在就必须早做打算.青少年时代是多梦的季节,但到了十七八岁,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将他们抛回到冰冷的现实中来,他们的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就业由于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一些人觉得上大学得不偿失,后悔上大学。也有人认为教育到了功利化时代,如果穷人“不为功利上大学”,是不是有点残忍?由就业问题,人们自然延伸到一个根本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由于各人的话语背景不同,对教育目的的看法也各有侧重。当我们面对青少年的不良品行时,我们自然要求教育能够培养合格的公民(参见2005年6月24日《工人日报》评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合格公民》);当我们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我们要求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大学就业教育经历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精心选择就业教育内容,以系统论来观照就业教育的全员化,以认识阶段论来阐释就业教育的全程化,以方法论来解读就业教育的专业化,以发展论来建构就业教育的网络信息化,实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刘洪银 《江苏高教》2012,(2):108-110
每年约有1/3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就业。研究发现,职业定位模糊、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试错心理等延长了大学生就业搜寻期,毕业即就业的传统观念使就业教育缺乏延续性,毕业前未就业群体不再纳入就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大学后"就业责任缺失。高校应该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半年跟踪就业服务。政府除提供免费的有组织培训外,还应建立社会补偿机制,制定创业补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英国关于毕业生就业与失业状况的度量方法值得借鉴。我国公布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有报喜不报忧之嫌,需要公布各专业的就业与失业状况,并改进计算公式。有必要探讨导致毕业生失业的原因,并尽力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就业视角看大学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使就业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有责任帮助学生就业的大学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重新思考大学教育的价值,对其进行理性选择,以满足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需要,获得社会的信任。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价值是多样的,但面对就业困境,现实价值成为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在这种现实价值的指引下,突出专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格教育和开发新的教育模式成为大学应有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从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加大,很多高校也开始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应用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以确保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此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也需要体现就业导向,实现与就业教育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做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转型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科技进步带来了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激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教育应亟需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大学教育与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开放性市场的逐渐形成,日本大学教育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却没有发生相应变化,更加重视其基础能力的提高,从而引发了素质主义的陷阱。针对那些对职业生活缺乏兴趣和准备的学生存在着动机形成上的危机,提出改革大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重新构建连结大学教育和职业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就业歧视”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部门的、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也有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因素。其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过分挑剔,而带来的“就业歧视”更是加剧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冷背景下大学热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就业冷背景下依然存在大学热现象,从经济学角度看,原因在于大学生与高中生的收入水平差距和就业概率差距并没有因大学生就业冷而缩小,进而大学教育收益率并未降低,大学热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大学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是为了广义的大学生就业,而非狭隘的让大学生仅仅获得、适应某个岗位。大学是培养人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养的机构,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适应并改造世界,具备适应并改造社会的能力,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就是说大学教育不仅培养就业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基于32所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高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就业方式偏好、就业地域偏好、就业单位性质偏好和就业单位行业偏好。从就业方式来看,高校本科毕业生明显偏好于"国内升学"和"国(境)外留学";从就业地域来看,高校毕业生明显偏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等机构和单位;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导致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就业地域、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单位行业等方面存在就业偏好的成因:一是"985工程"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对优越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二是"985工程"高校良好的社会和学术声誉,三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典型的二元分割。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偏好,毕业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风险防范意识,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政府要努力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一个经常写时评、名字叫雷泓霈的教育工作者,近日在《北方新报》上发表短评《就业难是一次挫折教育》。因为我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又是一个大学生的父亲,所以撂下其他的文章没看,专门拜读了他的大作,感觉心里憋得慌。雷文说“就业挫折逼迫大学毕业生不得不为就业问题四处奔波。挫折以残酷无情的面孔切入到学子内心深处,这是金钱都买不到的人生历练和精神涅檠。就算工作没找到,却寻觅挖掘到了永不放弃的人生信念、能屈能伸的青春本色。这何尝不是一种价值观进步呢?”——这话能接受。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6,(2):63-63
浙江省长兴县于2001年夏天出台了“教育券使用办法”:向就读民办学校的新生,发放面值500元的“教育券”,向就读公办或民办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放面值300元的“教育券”,学生入学后,教育局根据“教育券”金额将其受教育的教育费发给相应学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密切相连。而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研究就业问题的本源,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视点来剖析大学教育体制、教育目的、教育教学活动,旨在通过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高等教育走上一条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显著,医患矛盾的升级使得医学生就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95后医学生作为医学事业的接班人,从步入医学殿堂,就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承受着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重的学习任务和更大的压力。本文以新形势下综合性大学中95后医学生为对象,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重点研究这一群体的就业心理特征,并提出应对策略,希冀能有助于改善综合性大学中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宜之计”现象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再择业”的“权宜之计”,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