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美 《文教资料》2006,(2):168-169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它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我们在用一种超强社会化的要求去要求我们的学生,而没有考虑我们的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没有考虑学生的生命本身。在体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把怎样使教育关注到人本身,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以便通过生命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使得学生能够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呢?  相似文献   

2.
在一切教育中,尊重生命都是核心思想,生命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需要重视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去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保护生命,珍爱生命,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围绕初中生物教学,就生命教育在其中的实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主动引导学生发展需求,如何实现生命教育教学目标的多元价值取向、设计体现学生生命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进程、包设体现学生生命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这三者成为构建有效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莉 《教育论坛》2007,(5):6-7,5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在《给中国父母的一封公开信》中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是的,我们应当学会对学生赏识。同时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赏识应从关注开始。关注是反映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人或事充满关心与期待,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教育的目的。关注的不同,表明对学生的具体期待也不同,而这往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谈高职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成长的需求,更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源,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生命教育是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6.
刘道平 《学语文》2022,(5):47-50
实施生命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现实需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生命教育资源,通过教材、阅读、写作、活动等途径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意义,感悟生命价值,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指引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65):83-84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世界价值、生命价值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求,人们更注重精神的需求,随之生命的意义更重大。生命教育中关注人们的生命是教育的本质。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维持生命充满活力、健康的保证。体育可以让生命充满激情、热情,还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展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可见生命教学和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值得教育界审视和研究,作者就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素质提升。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9.
丛滨 《辽宁教育》2014,(3):22-23
正没有影响力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命所在,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学校现状,2006年我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口号,处处以人为本。七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命教育特色之路。一、生命教育之内涵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  相似文献   

10.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做到“三多”: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把学生当人.献出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11.
李玮  朱静 《宁夏教育》2012,(7):142-142
没有教师生命的提升,就没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没有学生的创新;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没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做一名平凡讲台上的优秀教师。有一位教师每天临睡前回答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一省吾身——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二省吾身——有没有追求课堂的诗意?三省吾身——有没有感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沈爱贞 《教育》2012,(1):50-51
没有教师全心的投入,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教师满腔的热诚,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因此,激活教师的生命热情,才能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校长当以激活教师的生命热情为重。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正>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  相似文献   

14.
张可仁 《今日教育》2008,(12):27-27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既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码要求,又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前提条件。个性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就谈不上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教师是学校之本,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一言以蔽之,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如何成长为名师,我认为首先要做明师,而后方能成名师。  相似文献   

16.
不能体现个性的教育是不完美的,丧失个性的教育其结果只能是扼杀千千万万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千篇一律的“克隆人”。同理,没有教学的个性,就不会有学生的个性;没有教学的个性,也就泯灭了课堂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曾金霞 《成人教育》2012,32(5):103-104
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模式.生命教育对于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建构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宝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朱紫彪 《教师》2011,(7):114-115
常言道:教师是学校之本,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一言以蔽之,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如何成长为名师,我认为首先要做"明"师,而后方能成"名"师。  相似文献   

19.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是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发展,必须首先让每一位教师得到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瑞琴 《学子》2014,(5):8-8
正有人说,赏识犹如生命的营养,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如果没有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就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