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迎接新课程 基础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奠基工程.要按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动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教育转型正在给上海基础教育纵深发展带来新挑战和契机。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在今年上海校长暑期培训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转型对于上海基础教育的含意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它意味着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可以支持其终身发展的学习成长之路;对于学校而言,它意味着一种专业精神,让学生以各自的基础为起点发展其优势,并赋予积极的态度和抱负;对于管理者而言,它意味着提升教育质量和成就的水平以及让每一个师生拥有幸福感和美好愿景;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它意味着要创造一种环境,让所有的学习者拥有选择丰富学习经历的弹性空间;而对于整个教育系统而言,成功转型就意味着确立公平而卓越的共同价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经历各种矛盾的冲撞、纠结、调和,但这些矛盾一旦从揭示走向解决,学校整个系统就会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着双重任务:成人与成才。生涯发展包含着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等方面的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实施生涯发展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与职业世界,让学生具备生涯意识,从而形成生涯认知、生涯探索与人生定位等,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基铺路。通过生涯觉察、生涯探索、生涯规划等阶段的培养,促进基础教育对生涯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世界大变革的视角,指出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三个方向: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多样发展,其核心理念是突出教育公平、育人价值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反思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15,(3):32-33
杨浦区在建设第二轮"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过程中,始终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出发,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展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行动研究。"创新试验区"的建设着力沿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转型,力求逐渐形成由大学以及其他校外教育机构等共同支持的基础教育发展立体网络:二是课程教学的转型,深刻认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与现代课程论视野下的课堂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构建基于传统面向未来的"创智课堂"。创智课堂是杨浦区中小学课堂转型的主要抓手,基本思考如下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主旋律。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基石在教师。在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们通过这本专辑来弘扬崇高的师者风范,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既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奠基阶段,又是个人发展的奠基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幸福、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和城市的未来发展。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以提高教育质量,是新世纪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与成功经验。上海于1988年和1998年两次启动中小学课程改革,目前已经走过了20年。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杨浦教育创智季"已于几个月前拉开帷幕。这是杨浦区作为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在建设"创智"课程,打造"创智"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升教师"创智"能力方面的又一个大手笔。这是一个杨浦教育的改革共识"转型"已成为当前各个领域的追求,教育也不例外。当上海基础教育强调在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方式、教育需求、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必须实现转型的时候,杨浦教育人以敏锐的洞察力、开放的胸襟、悦纳的态度积极面对。他们深知,形成共识是转型背景下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于是,"创智"应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为重塑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全人教育思想、联通主义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为依据,从六个维度构建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强调全人发展的课堂价值形态、跨越虚实边界的课堂时空形态、促进协作互动的课堂组织形态、指向真实建构的课堂教学形态、体现数据赋能的课堂评价形态、追求和谐共进的课堂文化形态。文章通过对元宇宙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两个成功案例的分析,为数字化转型助力基础教育课堂形态的变革提供示范和佐证,提出数字化转型助力课堂教学变革仍要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下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础教育领域也亟需数字化转型路径指导。该文尝试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涵,梳理总结了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探索实践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以持续迭代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基础教育组织应明确教育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制度体系建设与数字化能力建设两方面选择、确定具体路径措施并推动实施,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基础教育组织应对照工作目标,研判路径有效性,及时调整路径措施并继续推动实施。通过持续迭代优化,基础教育组织将有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并不断向教育工作目标迈进。最后,该文以基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例,提出了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正劲.本文结合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引领发展的思路和若干举措,分析了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培养模式、管理方式和教师成长转型的深层次动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达地区教育转型发展的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此为目标 ,是针对时代要求做出的正确选择 ,它实现了我国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3,(4):78-81
2011年3月召开的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上海基础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点,正处于需要进行重大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必须实现五大转型;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而多样的综合评价;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从标准化、同质化教育,转向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培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从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注重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转向更加强调思想和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上海在总结一期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二期课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多年来,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抓手,也是引领上海教育转型发展的一面旗帜。当前,基础教育要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已成为关键环节。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则需要我们处理好三个方向性问题。一是牢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推动教育切实回归育人本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明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尤其是高效课堂的打造,越来越敦促我们,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是学生的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的教学对象的智能发展存在的个体差异,大多数儿童智能发展水平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和谐发展。新课程要突破学科中心,要关注学生生活、兴趣,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充满时代气息;要实现学习方式的突破,把学生对课目的学习过程作为其追求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新理念下的新课堂究竟该如何?一、新课堂应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堂应是民主平等的温馨课堂,热情洋溢的激情课堂,探究问题的实践课堂,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堂,充满魅力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基础教育大概进入到了组合性突破的阶段,"预学"突破的独立学习和精准针对的帮助发展,二者的正确组合或许是课堂转型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关丽静 《昆明大学学报》2001,12(2):92-93,96
基础教育乃是全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本文对学校体育基础教育的实质进行分析 ,并强调基础教育在学校体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蔡娟 《云南教育》2008,(7):11-14
目前,课程改革,特别是作为培养人才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日益成熟,并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上,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基础教育教学中,积极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向“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毫不讳言,新课程的改革也而临困境,  相似文献   

20.
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改革与发展,是教育内涵发展阶段政府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上海基础教育围绕国家批准立项的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人才培养机制、公共管理体制和课程教学等主要领域开展改革与创新探索,不断深化转型发展。当然,内涵发展的改革项目都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