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集邮》2006,(6):6-6
本刊讯 南京市集邮协会、献集邮研究会,《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集邮博览》杂志社,《上海集邮》编辑部,《天津集邮》编辑部等七单位主办“我心目中的2005年‘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办法:在下列10种省级集邮报刊内,挑选5种(其中报纸型至少1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在下列30种其它集邮报刊内,挑选10种(其中报纸型至少2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10,(8):3-3
本刊讯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生肖集邮研究会承办,本刊和《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协办的全国首届生肖集邮学术研讨会于7月7日在苏州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11,(3):2-2
本刊讯主题为"集邮,让生活更美好"的"2011年上海集邮节"将在3月5日拉开帷幕。今年是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30周年、《上海集邮》创刊30周年,上海市集邮协会和各基层邮协、集邮研究会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营造浓厚炽烈的海派集邮氛围,进一步弘扬集邮文化。  相似文献   

4.
初识便深爱     
《集邮博览》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可是对我而言,还是初相识,那是在2010年11月的一天,我在邮局正准备预订《中国集邮报》和《集邮》杂志,偶然看到《集邮博览》杂志,当时感觉这名字起得好,内容肯定也丰富,就临时决定预订了《集邮博览》,把《集邮》杂志去掉了,因为在我们这里的书店和书摊都有零售的《集邮》杂志,可以随时买到。  相似文献   

5.
尕丁 《收藏》2008,(1):177-177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国家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刷局、《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主办,北京市集邮协会、《集邮》杂志社、河南邮电印刷厂、《上海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收藏》杂忐社、《集邮界》杂志社、  相似文献   

6.
尕丁  王宏伟 《收藏》2006,(2):106-108
2005年12月9日,第四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颁奖大会暨参评国邮票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举行。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的负责人陈昊苏、盛名环、许孔让、成雨林,协办单位北京市集邮协会、《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集邮报》《收藏》杂志的代表,参展国驻华使馆代表以及集邮界,文化界、新闻界的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了颁奖活动。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04,(6):5-5
由陕西省邮政局、省集邮协会主办,省文物局、省旅游局、全国集邮联学术部、本刊以及《集邮》、《中国集邮报》、《集邮博览》、《天津集邮》、《集邮报》、《集邮天地》等报刊社协办的“集邮文化论坛·2004西安”于5月12日在西安邮政大酒店开幕。  相似文献   

8.
何田 《上海集邮》2003,(11):30-30
厚达790页、61.5万字的《开心集邮》一书,分为A、B、C三册--这是集邮家林霏开奉献给读者的近3年的散文结晶。有些文章是第一次发表,许多曾散见于《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上海集邮》、《新民晚报》等报刊上的文章,编入该书都重新作了校订,并精心加配了世界邮票和小型张等629幅插图。作者退休以来,发挥余热,天天写作,自诩为"公鸡下蛋"。这一回,他不负众望,将自己出版集邮著作的记录,一  相似文献   

9.
我与《上海集邮》结下的不解之缘源于其创刊号,我写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第二届迎春集邮展览》发表在1981年4月15日出版的创刊号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上海集邮》写稿长达三十年。从2006年第1期起,《上海集邮》还开辟了由我主笔的"主图溯源"专栏,2009年第4期起该专栏改为"票图溯源"。  相似文献   

10.
常增书 《中国集邮》2001,(12):43-43
我是《中国集邮》的忠实读和作,在《中国集邮》结刊前,我想谈谈我心目中的《中国集邮》。  相似文献   

11.
齐飞  陈森 《集邮博览》2003,(6):50-51
《集邮》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主办发行的第一份集邮刊物,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集邮刊物。《集邮》杂志于1955年1月创刊,发行周期为月刊。1960年8月第一次停刊,1961年7月复刊;1966年7月第二次停刊,1980年复刊至今。《集邮》  相似文献   

12.
殷新章 《中国集邮》2001,20(10):5-5
《中国集邮》杂志从1982年1月创刊到今年12月整整走过了20年历程。前3年在中国集邮总公司,后17年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领导下,在数万热心读的全力支持下,在相关领导机关的指导下,《中国集邮》通过中国邮票向国内外介绍了勤劳、勇敢、善良的我国人民、壮丽的山河、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令世人震惊的业绩。通过对我国集邮展览、集邮组织、集活动和经验的报道,向海内外宣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集邮化和我国集邮爱好的崇高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上海集邮》2001,(7):4-4
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大专院校开设《基础集邮学》教学用书的需要,一部以现代集邮理念系统介绍集邮基础知识和集邮学术研究知识的大学公共选修课教科书《基础集邮学》最近由华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刊登了蒋字冰先生《印在杂志上的双面邮资邮简》,文中提到"独特的邮资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邮刊上印邮资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0,(2):151-151
2009年12月19日,由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收藏》《集邮》《上海集邮》《集邮报》《集邮界》、艺超网、北京市集邮协会、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北京四方集邮联谊会等单位协办的中国第8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颁奖大会暨第8届外邮节在北京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集邮博览》伴随我已经30年了。回顾与她相处的往事,心绪难平,感慨良多,脑海里存储着不少温馨而难忘的记忆。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首先结识了《集邮》杂志。可以说,《集邮》是我集邮道路上最早的启蒙先生。1982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了。  相似文献   

17.
书刊介绍     
古栋 《上海集邮》2002,(9):42-42
《集邮六十年》是已故集邮家姜治方的自传体回忆录。姜老于1980年逝世,享年73岁。这部书稿从1979年起在《湘江文艺》和香港《文汇报·百花》周刊连载。因为姜老的集邮生活富有传奇色彩,他在一生中,走过的国家,遇到的名人,收集中国邮票的范围和珍贵,在老一辈集邮家中,都是很少有人可与之  相似文献   

18.
认识和喜欢《集邮博览》是缘因它的名字。有种看到此刊,可博览所有集邮报刊书籍的意味。20年前,我在报刊店随意翻书之时,发现了《集邮博览》,感到此种刊物有对同类刊物拾遗补缺之感,立即将此杂志购走。  相似文献   

19.
方才收到《上海集邮》2009年第11期,读丁临渊《坎坷的集邮经历》,文若行云流水,喜怒哀乐逼真,不禁拍案叫绝。丁君涉足集邮,起因于邻居的邮票剪贴画。巧得很,我最近从"淘宝网"上,觅来两张邮票剪贴明信片,玩兴正浓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