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屏不该像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人这样批评当今一些内容芜杂、质量低下的电视媒体。可见人们对电视台的滥与杂着实有点意见了。横观各地林林总总的荧屏画面,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筐”:一日“滥戏筐”。格斗凶杀,花街柳巷,吵吵闹闹,打情骂俏,什么小戏曲、大噱头部涌上屏幕。尤其是太多太多的古装戏,清朝人的长辫子缠得当代人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2.
“荧屏不该像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人这样批评当今一些内容芜杂、质量低下的电视媒体。可见人们对电视台的滥与杂着实有点意见了。横观各地林林总总的荧屏画面,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筐”:一曰“滥戏筐”。格斗凶杀,花街柳巷,吵吵闹闹,打情骂俏,什么小戏曲、大噱头都涌上屏幕。尤其是太多太多的古装戏,清朝人的长辫子缠得当代人喘不过气来。二曰“广告筐”。性保健广告、煽情广告、醉酒广告、恐怖广告大模大样招摇过市,比比皆是,许多还出现在黄金时段。大连一个两岁男孩就因看了怪物喷火被空调熄灭成僵尸的广告而患上恐惧症。三…  相似文献   

3.
韩导勤 《新闻界》2001,(4):59-59
时下有不少地方的新闻媒体,无论你是翻阅报纸,还是打开电视地方新闻频道,都不乏这些方面的感觉:一是会议报道太多、太滥。说“多”,是说在一个版面或一个节目的地方新闻中,常常有一半以上甚至三分之二是有关各种会议的报道。说“滥”,是说有许多本来可不报或可报可不报的会议都作了报道。对此,群众揶揄说:“这个会,那个会,让读者观众也泡会海”!二是官员活动太多、太滥。说“多”,是说地方领导大凡开会、下基层等,一有活动就要报道。说“滥”,是说除了地方领导,大大小小的官儿、随员都争相见报、上镜头。对此,群众戏言称:…  相似文献   

4.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流行的说法,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随着电视台及频道的增多,其行政级别的差别已经淡化,内容之争成为进行时。观众只认内容不认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受众现状,对电视传媒来说,内容竞争有着根本的影响力。当下,电视频道成了个筐,观众只看什么内容里面装。于是各  相似文献   

5.
打开电视,不难看到这儿那儿出现的语言文字差错。观众对此啧有烦言,有的观众干脆不客气地直斥电视台“缺少文化”、“误人子弟”。也许正是注意到了我国荧屏存在的这一严重情况,国家厂电总局领导在回顾1999年宣传工作日寸,将“语言差错太多”列为厂播电视特别是电视宣传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之一,郑重其事地提了出来。然而,电视界对此似乎没有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肖珉 《新闻实践》2006,(9):22-23
《百家讲坛》,这个由央视十套一手打造出来的电视文化平台造就了一批学者明星。在荧屏上,他们引经据典,风趣幽默地讲述历史,颠覆荧屏原有的历史人物;在荧屏下,他们也各自拥有了自己忠实的粉丝,被他们称为“超级教授”。追星的概念已不再是原有的俊男靓女,学者明星的出现,无论是在媒体中还是学术界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电视明星学者的传播能力及其正负效果进行剖析,无论对电视媒体、舆论氛围还是对学者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六月,真是热得可以,气温一天比一天高,世界杯又如火如荼。“激情六月天,倾情世界杯”的大字幕在荧屏上滚来滚去,有关杯赛的专栏专题更如过江之鲫,蜂拥而上,让无缘韩国现场的球迷观众看了个热火朝天。在电视上开栏目,首先当然是选好主持人。依照“约定俗成”的标准,外形上恐怕一定得“靓”。“什么年纪都要俏,有话没话都要聊”,就是对当今主持人现状的调侃和描述。所以会聊的俊男靓女纷纷现身荧屏,几乎每天都有“亮点”耀眼,所以演员、歌星、播音员等构成了主持人的主力阵营。后来中央台谋求突破,起用了一些“另类”主持…  相似文献   

8.
近来,不少人都感受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崭露头脚的歌唱演员只灌了两盘磁带,就很快被人称作“歌唱家”;一个只演了几部电影的演员因获得一次“×角奖”,不久就被人封之为什么“表演家”;一个初涉文坛的小说作者只发表了几部中篇小说或剧本,也很快被人冠以“青年作家”的头衔,等等。大概是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吧,于是呼吁:如今的“家”太多了、太滥了、太不值钱了! 本人也有同感,于是引起深思“家”者,自成一家也。一个在某一专业上没有较深的造诣、独特的建  相似文献   

9.
一、电视生活频道面临的困境现在全国的电视生活频道发展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困扰了电视生活频道的运营,主要表现为:1、内容广泛,定位模糊之所以全国的电视生活频道定位明确有广泛影响力的还尚未出现,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定位问题。“生活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装,”则典型地反映了全国电视生活频道定位所面临的尴尬。由于生活频道没有亮点,没有看头,于是成了观众眼中的“鸡肋”,并极大地损害了生活频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电视节目的创作不断加大文化的含量,一些文化价值较强的节目的热播兴起了电视荧屏的“国学风”。这种现象的勃兴,应从文化现象、文化价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个层面去观察和思考。电视荧屏“国学风”的勃兴,是近年来低俗浮躁之风盛行的中国电视的一剂良药,对我国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于鹏 《声屏世界》2004,(8):15-17
回眸新世纪伊始,中国电视荧屏中最整齐划一的动作莫过于“变脸”,各电视频道都在殚精竭虑地置办“专业化”的“行头”,惟恐“大综合”的“扮相”辱没了新世纪的门楣。但遗憾的是这阵“风风火火”换来的几乎是“无人喝彩”;而与此相反,质疑之声却是此起彼伏,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在于专业频道不专业,甚至有人直言“挂羊头卖狗肉”!一记“当  相似文献   

12.
从消息到通讯梁衡“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后思考在不少记者通讯员头脑里,通讯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通讯”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通讯无定章,想写多长写多长。一个材料到手后,为什么不用消息而用通讯,通讯和消息有什么区别,甚至和文章有什么区别,都不大清楚。因...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天,张子扬同志送给我一本论文集,书名是《感悟荧屏》。其中收集了他本人在1993年到2000年撰写的21篇文章和讲话稿,还有9位专家的评述。论述范围包括电视文化、电视文艺、电视剧、文化专题、节目主持人、译制片等等。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人过四十正是对社会的奉献越来越大于索取的年龄,感悟也会越来越多。有人感悟人生,有人感悟交友,有人感悟家庭,有人感悟读书。子扬在电视圈里干了20多年,涉足甚广,成就显著,感悟荧屏应是他一大优势。我陆陆续续地读完部分文章,最突出的印象是:子扬不但在电视业的几个领域里取得了成功,而且善于…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文化刍论李萍电视文化一词如今已频繁地在我国电视理论界的文章、论著、讲话、报告中出现。然而,对于什么是电视文化.却很少有人作过准确的科学的界定。要懂得什么是电视文化,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文化。有人曾经统计过,由政治思想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精神分析...  相似文献   

15.
净化荧屏形象漫议张恒国外有人认为,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通过电视而谐振的时代,如果忽视电视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就无法谈论本世纪的社会变化。的确,无孔不入的电视,已经渗透到绝大多数的家庭;那小小的“荧屏”,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而且也极大地...  相似文献   

16.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6,(18):2-3
观点白岩松向荧屏“开火”:太多阿谀逢迎白岩松在2006中国主持人电视论坛上,对荧屏目前的娱乐化泛滥倾向给予了尖锐批评:“我们当初是带着改变世界的态度来的,而现在的情况是,世界改变着我们。充满了阿谀逢迎,实在乏善可陈。”新政国家工商总局:严查企业借领导人照片做广告国家  相似文献   

17.
有心的观众会发现,近两年来中国内地荧屏上,谈话节目如潮如涌,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办起了谈话节目,无论你什么时候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有人在谈话,内容有新闻评述类、情感生活类、法制教育类、科技知识类等等,几乎是人间万象无所不能拿来入“戏”。现在电视媒体为什么热衷于办谈话节目呢?一则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节目品种,是传媒竞争的潮流所趋;二则认为做谈话节目比起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来要显得省事、省钱,操作  相似文献   

18.
阚乃庆  万依 《视听界》2009,(4):79-80
平民娱乐时代,电视前所未有地放下了身段,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从电视“土豆”变成荧屏“达人”,在电视节目中一展风采。但是这一热潮的出现并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恰恰是新一轮问题的萌发——电视在满足平民娱乐的同时,毕竟还是一种“SHOW”,在自我宣泄、自我释放、自我满足之外,究竟靠什么内容传递给“沉默的大多数”——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9.
吴宗宪 《青年记者》2006,(17):24-24
现在内地的选秀太多了,太滥了,到处都在选,我称这种现象为“僵尸片”。过去香港曾有过这种现象,僵尸片一个大卖后,就有一大批跟着上来,什么《昨日鬼见鬼》啊,《僵尸大劫》啊,什么都能跟鬼扯上关系。内地的选秀太滥了@吴宗宪!台湾知名娱乐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出版界出现了大量低层次、重复出版的现象,造成出版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出版管理机关和舆论界称之为“散、滥”。 一、出版物“散、滥”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出版业在新旧体制交替中产生了观念误区,导致一系列不规范的出版行为产生。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符合出版规律的出版体制,是深化出版改革的基本目标。现在一些出版工作者只讲出版业要面向市场的一面,甚至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什么赚钱就出什么。在他们看来,出版物只要畅销,就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至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积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出版功能都被弃置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