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发现”的概念。本文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的维度,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发现”中所蕴藏的伦理学意义;以《俄狄浦斯王》和《伊菲革涅亚在陶罗人里》两剧为个案,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幸福观。  相似文献   

2.
(一)“张五常热”与张五常其人国内这几年出现了一股“张五常热”,一些大学请张五常做报告。一些媒体不断报道张五常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在谈对“张五常热”的看法之前,有必要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张五常其人。张五常,1935年生。曾在广东佛山念书。1948年在香港上学。1955年辍学经商。1957年出国,先后在加拿大和美国攻读经济学,1967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佃农理论》。他先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后成为华盛顿大学教授。张五常从美国回到香港后,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系,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论经济学的实证工作。自从我国进…  相似文献   

3.
田崇勤教授与张传开、杨善解同志合编的《简明西方哲学手册》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哲学;近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共33万9千字,对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哲学思潮和派别、代表人物、基本概念、主要著作和重要命题,作了较为系统的介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5年4月在山东大学召开“化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专题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20所高校的30位代表、本届教指委和上届教指委部分委员、部分高等学校化学和应用化学学科主管教学的院长、主任等。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教授、教务处处长王仁卿教授、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大庆书记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并介绍了山东大学和化学与化工学院在学科、教学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会议由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分委员主任姚天扬教授主持。会议期间,“高等学校化学…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开启了探讨德性与知识关系的先河。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从两个方面对“美德即知识”进行了扬弃:一方面是从德性的分类角度出发,亚里士多德继承苏格拉底理性主叉的同时,指出灵魂的欲望部分也有相应的德性即道德德性;另一方面是从知识和行为的转化关系角度出发,他指出知识或无知不是行为善恶的根源。德性或恶都是出于人的意愿的。  相似文献   

6.
词的虚化研究是现阶段语法研究的热点,趋向动词又是最易于虚化的词,本文对“来”的虚化轨迹作了系统描述。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语法化问题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第二部分对“来”的虚化轨迹作了详细描写;第三部分对几个含“来”的词的虚化作了描述;第四部分对本文的理论意义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教育学话语中经常遇到的日常概念,对实践的混乱使用与表面理解正危及着对教育之实践特性的根本理解;教育学中的实践概念的意指与使用是有条件的,而非泛泛所指;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认识使我们有条件理解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常为人忽视的内涵,这就是:教育学的实践概念只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即人与人关系及其意指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的实践;这种实践立足于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中介于社会关系的生产,归根于精神生产。只有在此意义上,实践概念才能具有教育学意义,教育理论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这一“戈耳曼之结”方能解开。  相似文献   

8.
素质、发展与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有关素质教育的话题在教育界成为热点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成有信教授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也先后两次就“素质教育”及其相关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北京市部分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北京市宣武区部分小学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素质的科学界定,素质的内容与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形式质料说”中的形式与质料的关系和康德形式唯心主义中形式与质料的关系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亚里士多德“形式质料说”对康德形式唯心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筹备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3月26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筹备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雷声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梅荣政教授、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钟明华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艾四林教授、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顾钰民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连胜教授、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毛林根教授和张凤奎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教育分社社长马雷、《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主编张景荣等。张雷声教授简要地…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小说”是与典型形态的小说——本有时简称为“典型小说”——相对应的一种小说类型。它打破情节模式,偏重于主观抒情;在体上具有模糊性,通常表现出体融合的特点。“五四”日记体小说作为“非典型小说”的一个典型范例,将日记的私密性和小说的公共性融为一体,构造了独特的话语形态。它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我”与“世界”的对话方式:“我”看“世界”是以社会全体代个体自我;“世界”看“我”是以个体自我代社会全体。这样,它用极具主观性、隐私性的个体情感,实现了对普泛性、公共性的社会话语的言说。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类社会向往的目标,是人们不辞辛劳的一个目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是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至上目标。”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仅要对社会问题传道、解惑,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还应当通过各方面的力量为社会的幸福作出贡献。“幸福观教育是德育的起点。”[1]学校德育工作能够对社会的幸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亚里士多德在坚持艺术摹仿论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比现实更真实;王尔德主张艺术应远离现实;波德里亚则提出“仿像”说,认为艺术“创造”现实消解生活。对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问关系的各种思考、理解与回答实际上体现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这门课程,需要执教者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内涵和实质,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把握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问题;把握好思想理论教育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即思想理论教育始于知识而不囿于知识,思想理论知识教育的目的与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同一性,坚持思想理论知识的教学与意识形态教育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不动的推动者”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亚氏本人也在几部论著中分别对其进行了大量论述。然而,由于“神”概念的干扰,它常常被这种干扰简单地与“神”划上等号。因此,本文试图从概念本身出发,并结合善和理性两方面来对“神”概念的干扰进行清理,以使“不动推动者”这一概念在亚氏思想体系中重新得以明证。  相似文献   

16.
“校本培训”是指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现状,由学校策划和组织实施的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根据对浙江省桐乡市二十二所中小学“校本培训”调研情况,本文论述了目前中小学“校本培训”中的一般模式与方法,“校本培训”的实效及“校本培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西方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斯多亚学派作为研究对象 ,着重分析其伦理学部分。本文采取溯流追源的方式 ,首先探讨了斯多亚伦理学与古典希腊传统的关系 ,认为在经典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传统之外 ,还有一条悠久的“犬儒 -斯多亚”伦理学传统。斯多亚伦理学在希腊化时期走向繁荣 ,提出了“按自然生活”作为伦理学的终极原则。本文通过对“自然”及“人之自然”的伦理学内涵的揭示 ,分析了斯多亚伦理学中的德性、理性、自然之间的关系 ,认为斯多亚伦理学是希腊的理性精神在希腊化时代的深化和发展 ,并且构成了与古典希腊、基督教伦理学并立的一条重要伦理学传统  相似文献   

18.
应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之邀,澳门大学黄枝连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宋成有教授、辽宁大学历史系徐德源教授、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张历历教授、北京联合大学陈文寿教授,于2007年1月28日在外交学院结合黄枝连先生《天朝礼制体系研究》(上卷),就东亚历史中的“天朝礼制体系”、东亚文明、东亚国际关系结构、“天朝礼制体系”在近代的命运、欧美国家的冲击以及中朝关系、近现代中日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探索,给我们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解析。“天朝礼制体系”在东亚建立、发展与衰亡是一部复杂曲折的历史。五教授对此有精湛的研究。现将座谈纪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六月十四日至七月十日,我院举办了美国文学研修班,由美籍教授詹姆斯·邦伯格和他的夫人多丽丝·邦伯格副教授分别讲授了《美国文学作品选读》和《英文写作》课。在此期间,邦伯格教授还先后作了“美国现代和当代作家概况”、“美国文艺批评”、“西方文学中的宗教问题”等专题报告。来自华东、西北、西南地区部分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Ns V 得 NP VP”句的语义关系,从语义结构层次、“NP”与“V”、“NP”与“VP”、“NP”与“V”“VP”、“Ns”与“NP”、“Ns”与“VP”诺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Ns V 得 NP VP”结构各部分间的语义关系极为复杂,不是一个施受事关系所能解决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