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高琴 《青年记者》2017,(18):98-99
2016年美国大选中的网络谣言现象 何谓谣言?法国学者卡普费雷认为,谣言是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辟谣的信息”.①卡普费雷的谣言定义在学界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中的网络谣言概念沿用其观点,主要指互联网上流传的官方未公开证实或者官方已经辟谣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艾涓 《今传媒》2016,(10):4-4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致使网络谣言现象随之不时出现,这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于谣言和网络谣言的研究。随着国家对网络谣言治理的逐步深入和网民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在我国,网络谣言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舆情态势总体平稳、积极向好,网民心态渐趋冷静理性,网络管理走向成熟。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把谣言定义为“是一般用口传的方式为主要媒介在人们之间流传以使人们相信,缺少详细具体的材料来证实谣言是确实存在的”。所以科学地分析网络谣言、控制谣言泛滥,以及培养具有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对谣言治理、规范网络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传媒大讲坛”重点对此现象进行探讨,为此特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堂发教授撰文《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15ZDB144)成果。陈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首席专家,在大众传播法领域研究颇深,本次将谣言治理话题延伸了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从“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承载特定价值”及“网络谣言追责应体现谦抑性”两方面展开对此问题的阐述,对网络谣言治理研究提供了较深的理论借鉴。谣言治理中离不开对意见领袖的培养,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谣言发酵。《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一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与调查,结合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营销者对朋友圈意见领袖培养方式公众平台意见领袖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其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开展网络谣言治理研究,在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传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位高级经济学家近日指出,人民币可能贬值的谣言是某些国际基金公司有意制造出来的,其目的是扰乱市场,浑水摸鱼。 尽管中国政府多次强调有信心保持人民币的稳定,但近期人民币贬值的谣言在日元不断走低的背景下甚嚣尘上。黑市投机者更煽风点火,散播谣言,牟取暴利。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国斌说:“这些基金公司完全是别有用心的谣言制造者。” 他们为了使大众相信谣言,不惜夸大亚洲金融风暴和日元贬值的影响。他们更预测中国刺激国内需求的政策不能奏效,经济增长百分之八的目标无法实现。 李国斌说:“可以相信,境外谣言制造商…  相似文献   

4.
谣言是舆论场域中一种异乎寻常而又未经证实的信息存在和与此相关的传播话语存在,其内核是未经证实的信息,由一定的话语负载、传播和评价.根据谣言发生作用的机理,治理谣言的根本之道在于:从源头上减少谣言制造者和杜绝造谣现象,切断谣言的传播路径,加强对社会舆论场域的引导,增强公众心理层面对于谣言的免疫力.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谣言与...  相似文献   

5.
张洪忠  沈菲  李昊  贾全鑫 《新闻界》2020,(4):48-56,5
有认识的人或者同一区域的人患有新冠肺炎,是否会更加相信疫情谣言?使用什么渠道会影响对谣言的信任度?本研究探讨新冠疫情中的接近性、传播渠道与谣言信任度之间的关系,在网络平台采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座城市有效样本813人份。建立中介模型研究发现:疫情接近性对谣言信任度没有直接效应,只有通过人际传播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间接效应则不成立;同时,新闻媒体使用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呈负相关关系,人际传播、社交媒体使用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呈正相关关系;学历、年龄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均是显著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本质上,人们传播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在试图理解这个世界。错误消息的大市场里,合格的谣言像流行病似的流存下来。成功的谣言有哪些规律呢?规律:成功的谣言让我们焦虑和情绪化。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新奥尔良,城市被洪水淹没,也被谣言淹没。在焦虑的氛围里,滋生着可怕的谣言:体育馆里躺满了被杀的婴孩和成堆的尸体。更不幸的是,国家级媒体把谣言当作事实报道了出去。为什么这些故事蹦出来了?恐惧滋生谣言。一个群体的集体焦虑越严重,就越容易变成谣言工厂。我们通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15):56-59
微博谣言与传统谣言传播有着不同的个人建构。传统谣言是一种"知而信"的个人建构,是从"知道"到"相信"的建构过程,由血缘关系缔结的人际信任网络在谣言从扩散到采纳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微博谣言呈现"信而知"的特点,是从"相信"到"知道"的建构过程,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微博节点间"弱连带"的特征在微博谣言扩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微博谣言治理路径有三种,即让网民"不知道"、让网民"不相信"以及让网民"知而明"。同时,更需要认识到改善社会政治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是遏制微博谣言传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李晓蔚 《新闻世界》2012,(8):290-291
谣言,即所谓广泛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事实或诠释,人们对此通常的理解是谣言“起于无知”并且“止于公开”,认为真相一出谣言就会崩溃,而本文称为“以假为真”的新式谣言与传统的“信以为真”的谣言有很大的差异,它是“起于智者”、“传于智者”的,并且不会随着真相的出现而失去其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群体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形成的积怨爆发,如"6·28"瓮安事件;有的是利益群体的集体维权,如"11·3"重庆的哥罢运.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总是走在政府信息公开之前,谣言的传播恶化了事件发展态势.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舆论现象,谣言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如何正确控制谣言传播,使谣言在政府信息公开下融化与消解,对于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发生在兰州的水污染事件,又一次彰显了网络舆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一开始将自来水受到污染定义为谣言,后来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证实,谣言摇身变成预言。这个转换中,网络舆论展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推进兰州政府的信息公开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概念说明及相关理论简介1、概念说明1.1 流言 对于未经证实、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的信息,英文概念通常用rumour与gossip,二者的意义有细微差异[1];其所对应的中文概念,前者为“谣言”或“流言”,后者为“传闻”或“闲话”。[2]国内也有研究者认为“谣言”和“流言”的含义不完全相同。[3] 本研究在问卷设计中使用了“传言”一词,是因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互联网诞生,尤其是微博盛行以来,网民们似乎感觉到处是唾沫横飞,谣言四起。借了科技“东风”,谣言的上传更加便捷,扩散更加神速。微博谣言呈裂变式传播,危害也更加直接:短时间内使人形象受损,声名狼藉;长期则使一个组织备受公众指责,让政府公信力骤减,引发社会动荡和不安。  相似文献   

13.
自人类有传播现象始,真相便与谣言相生相伴。谣言是指众人没有根据的传播,又被称为谣诼、流言、谣传等,社会学家弗茵认为谣言是一种最松散、最自由的缺乏根据的信息传播方式:《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指出,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  相似文献   

14.
民间话语权崛起导致政府等公共权力部门对谣言的定义权、判断权和治理权被消解和分流。研究发现,官方信息渠道不畅、社会情绪紧张、社交媒体同质化传播等因素使谣言生成机制多样化,从而消解了公共权力部门对谣言定义权的垄断;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失实程度不一、情绪影响认知、立场左右态度的特点也令公共权力部门主导的谣言判断权面临挑战。基于此,治理谣言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完善有关法律,动态治理谣言;媒体机构应规范操作标准,发挥新闻聚合作用;公众应树立信息识别与求真素养理念,培养理性精神。由此在多方的协同共治中实现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董轩志 《今传媒》2013,(10):22-24
从古至今,谣言作为一个极其普遍且典型的社会现象,它从未消亡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谣言的传播手段以及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广州“柑蛆”事件、2011年由于日本核泄露导致的抢盐事件等等,我们不难从中发现,插上了网络翅膀的谣言,其传播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影响之大、让人惊叹。产生于人际交往之中的网络谣言,在内容和传播过程的本质上还是与传统的谣言有着相同点,所以通常研究者并不会将网络谣言作为一个孤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但是,网络环境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在此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具备了不同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往的特殊性,由此而产生的谣言也自然而然的带上了一些独特的“网络”色彩。对于当今谣言传播模式的研究,对于构建科学完善的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宁 《新闻世界》2011,(7):285-286
所谓谣言,是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谣言虽然不真实,但却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的反映。本文以不久前发生的"抢盐"事件为例,分析了谣言的传播机制,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谣言散播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媒之一,古已有之,于今尤甚。自古大灾之后必有大谣,谣言作为一种非官方的、未经证实的工具性说法,在民间舆论中造成了极大恐慌,人人"谈谣色变"。本文从认知失调理论出发,剖析了灾难性谣言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旨在为人们重新考察、审视谣言开辟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前段时间"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的相继被刑拘,网上谣言的源头控制与管理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如何堵住谣言传播通道,实现网络的有效管理,也成为各级政府多方求解的课题. 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管理,首先就要了解谣言生成与传播的机制. 如果将谣言简单定义为未经证实的、无法确认真伪的信息的话,那么,它的生成与传播一定是信号的不断强化与放大过程,我们姑且将此称为"加信(即增加信息量和信任度)"过程.  相似文献   

19.
提到美国的麦克唐纳公司,人们一定会想到那散发着诱人香味的汉堡包。麦克唐纳的汉堡包素以用料考究,美味可口闻名于世。可是在1978年下半年美国田纳西州流传的一个谣言里,却把这令人垂涎的汉堡包与那些使人生厌的蚯蚓联系了起来。1978年秋天,一个谣言从田纳西州向整个美国东南部地区传播。谣言的大致内容是:麦克唐纳公司的汉堡包之所以那样美味,是由于它的馅里掺进了蚯蚓。这则谣言迅速传遍了整个东南部地区,并波及全美国,致使麦克唐纳公司的食品销售额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可怕的沉默     
四川省南充市5月以来发生了一系列凶案。消息在所有主流媒体的“平静”中以“小道”的方式传播着。在“小道”上,在消息的真实程度无法确认的时候,相信任何人都无法克制对事件的关心,焦急,还有猜测。问题是,对于外界来说,无论怎样的焦急也只是焦急而已,可对南充市民就要严重得多:他们并不因为主流媒体没报道就若无其事。媒体上没有消息也不能说有关方面没有重视,事实上,案件甚至惊动了公安部,侦破工作在紧张地进行。5月29日,南充市召开了公捕凶案疑犯的大会。“现在好了,晚上又可逛街了,剩凉了”。作为一个市民,现在的想法可能是为受了“少数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的人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谣言蛊惑而羞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