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1世纪以及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将形成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巨大需求,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这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改革,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创造性的诸构成要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良好的校园网络设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始,学生自己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赵燕 《考试周刊》2015,(13):166
美术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可以通过美术教育理论和特定教育方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人格优秀特质个性,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冯荷芳 《考试周刊》2010,(17):220-221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美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亟待教师去探索、去挖掘。所以教师要特别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创新手段和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校外美术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美术技能,创设教学研讨氛围,促进学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创新发展,以生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并合作学习,强化协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21世纪,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创新之处体现在:从以往片面的“画画儿”,发展为融绘画技巧、艺术创作、欣赏、批评和艺术史为一体的、广义的审美教育;从单一的画画能力的培养,发展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原来单一的学科,发展为融合数学、语文、历史、音乐、体育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6.
分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有助于教师明确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武倩倩 《考试周刊》2014,(57):85-86
作者就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创造英语的教育教学氛围,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新教育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8.
闫同林 《文教资料》2006,(20):60-6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而美术教育作为学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美术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雅琦 《科教导刊》2024,(5):125-127
听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门传统课程,也是学好一门外语极其重要的一环。想要学生切实提高听力水平、克服畏难情绪,听力素材的选择与学习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高校使用的听力素材大多存在脱离真实语言环境、素材体裁和题目类型固化等弊端。网络素材丰富、类型多样、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在听力课堂加入合适的网络素材是一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文章基于传统听力课程教材的分析,探索网络资源在高校英语听力课程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水平提高的时代,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应试教育的缺点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分析了创新思维相关理论的前提下研究了创建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音乐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密切联系,教育管理者应该善于运用音乐艺术教育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善于把握传统文化和谐理念的审美取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加强教育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应用已深入到包括大学校园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的而言,网络已日益成为学习、交流乃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应用网络的作用,创新并且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tools for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awareness of young learners has proven to be challenging. Art-based assessments that encourage creativity and accommodate different modes of expression may be a particularly useful complement to conventional tools (e.g. surveys), but their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across diverse contexts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explored.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integrating art into evalua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utcomes, we adapted an existing drawing prompt and corresponding grading rubric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awareness of children (ages 6–12) at summer camps in Athens, GA, USA (n = 285). We then compared children’s drawings with scores on a more typical survey instrument that measured similar outcomes, the Childre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Scale. Results showed that a drawing prompt was a practical and unique learner-centered tool for measuring distinct components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awareness. Findings also revealed different response patterns across the two instruments, highlighting the value of using multiple approaches (e.g. art-based and survey-based) to asses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aspects of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s.  相似文献   

14.
Pressley and Harris have correctly highlighted many unfortunate limit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research and institutions for disseminating research reports. They have suggested useful changes in how intervention research is done, and, except possibly for their emphasis on faithful replication, they have argued correctly that the changes are feasible. Unfortunately, they represent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research as being important primarily as guidance for educational reformers. I argue that research does not guide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and that even if it is improved in the required ways they suggest it will not guid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stead, the valuable function of their analysis is that it coul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教育部提出高校教育改革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而地方性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些困难,本文以我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弥补资源的不足,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把握研究生思想状况开展研究生德育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和研究生群体结构变化,近年来研究生中理想信念、责任感、诚信、心理等问题有所增加。在此情况下,清华大学进行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创新和探索,德育工作以党建为龙头,与就业引导、学风学术建设、导师教书育人、文体素质培养相结合,推动了研究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要创新教师教育,就要从教师教育重要性、教师教育内涵、合格教师的学历要求、教师合格标准、教师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创新教师教育观念,增强搞好教师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就要从教师教育体制、教师培养和培训体制、教师培训机制等方面创新教师教育体制和机制,建设规模宏大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要从教师在职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方便广大教师继续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18.
探索篇 高职院校德育如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独特的德育功能,是高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而红色资源又成为了近几年我国高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应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进一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具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在高校完成艺术鉴赏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博物馆资源,加强高校艺术鉴赏教育,对加强高校艺术鉴赏课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