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由己”“恃己”的自立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并使这一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的传统文明蕴涵着传统美德。在现代文明中,这种传统美德仍然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优秀文化遗产。要使它不断发扬下去,传统美德教育成为关键。 一、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自强不息 《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 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  相似文献   

3.
“自强不息”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人们常常将它与“厚德载物”并提,认为这二者正好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自强不息”讲的是进取精神,而“厚德载物”则讲的是包容精神。“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对乾卦卦义的解释,其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所说的“天行”,指的就是“天道运行”,“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意义,“天行健”,是说天道运转而不停息,从而表现出刚健的品性。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常常是借天道来譬喻社会人事的,“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是借天道昼夜运行不息的现象,譬喻人们要像天道那样,有一种…  相似文献   

4.
八卦掌是一种养生、悟道、技击三位一体的技术。据史料记载,它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目前八卦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健身活动,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地区颇受欢迎。八卦掌的三位一体的结构组合,全面体现了《周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阴阳交易”,“生生不  相似文献   

5.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由己”“恃己”的自立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并使这一精神得到了拓展和弘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民族的自强精神,表现在人生态度上,就是中华民族提倡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这种人生态度在儒家、墨家有突出的反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勇于进取、奋发向上,而  相似文献   

6.
北大森哥 《作文》2023,(43):44-46
<正>《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十期节目穿越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历史时期,带领观众识读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感受涵盖万有的深邃东方智慧,歌颂先贤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美德。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深富美学韵味的,它崇尚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阳刚之美。它是生命力奔涌向前、坚不可摧的力量,它是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斗志,它洋溢着人格的伟大力量。《周易》的“阳刚之美”不是僵固的,它更是一种“革新”之美,变通之美。  相似文献   

8.
《周易》哲学是塑造中华文明的思想基础。它所体现的宇宙生成的“大极”学说、“阴阳和合”的辩证法则、“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特别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今天,《周易》哲学的基本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代代传”(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种,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懈杆、豁材林险酬制胜昨。扮3、阅读一本书籍—《真正的勇敢者》(刊登在2003年《小干部》增刊上)、《轮椅上的梦》井(张海迪著)、《钢铁是怎样炼成贫③6、寻找一个身边自强不息驹小榜样。自强不息从“十个一”做起  相似文献   

10.
一、《周易》是部什么书?《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古人把《周易》列入五经之内,名之曰《易经》或称之为《易》,又把它列为五经之首。可见古人对《周易》十分重视。那么,《周易》是部什么书呢?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天道、人道、道统》一文中说:“《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王新春在他的《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中说,《周易》体现了“天人宇宙哲学”的内容。黎子耀在他的《周易秘义》一书中说:“它是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李镜  相似文献   

11.
《周易》“事简而意深”,古朴而圆通,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尤其是它关于人生方面的论述,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散射出启人心扉的睿智之光。一、自强不息的人生之道对大自然的观察、取法是《周易》成书的基础,据《易·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相似文献   

12.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周易》距今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它被誉为群"经"之首,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出自于《周易》。本文以解读《周易·山水蒙》的喻意入手,展示中华传统启蒙教育的古老智慧,并为现代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略论《周易》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周易》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保合太和”、“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重要思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社会主义新时期应当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中国精神文化之源泉。在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的背景下,研究《周易》对于解决中国当下问题和应对西方文化逼迫的意义,即“现代化”或“现代性”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现代性的根本是“第一实体”即人之个体精神,所以文章研究的重点是《周易》与人之个体精神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位”是《周易》中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周易》观察宇宙、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的认识原则。无论在《易经》还是在《易传》中,“位”都不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精神便是,符号性地看待宇宙人生,并试图把自然与社会归纳为一个理性的抽象的结构,以期用这样一种结构来解释具体的人生关头或人生经历。《周易》的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也是数学科学的基本精神,我们顺理成章地在数学科学中证明了它的合理性。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学说与实践中也得到了发挥和应用,如韩非有关“势位”的思想、孔子等人的“名位”观念,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所惯用的“名教”伎俩等。更有意义的是,《周易》这一思维方式对文艺学也有着极高的理论价值。这就是由此而推论出的艺术家生活视界的符号性问题。艺术家与生活、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文艺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了“艺术家生活视界的符号性”的观点,认为由于它生发于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基础,并符合辩证的逻辑,因而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6.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大象》“乾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诸多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周易》关于君子品格的思想观点。认为《周易》是以“仁”为基点,通过“刚健谦柔以积其德”、“和而不同的独立人格”、“宽厚待人,诚信行事”、“谦逊勤谨、积蕴成德”四个侧面的展示,构建了传统文化中理想的人格结构观。并提出,《周易》中的有关论述是对前人思想总结的结果,它影响和规范着后来中国文化史中的道德建设,使中国文化的道德论具有自身的成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在此,我想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提倡人们应该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  相似文献   

1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题记  相似文献   

20.
陈碧 《西北师大学报》2006,43(3):108-113
占筮在《周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美学意味。《周易》卜筮既是智慧之“研玩”,又是一种体验性的审美;大衍之数既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数的认识和崇拜,又蕴涵着其对数的审美和大而化之的审美态度;在《周易》中,“神”和“易”几乎同样特殊,占筮之神秘也使其通向审美。我们有必要对《周易》占筮重新认识,并挖掘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