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而“问题”的“始作俑者”自然是教师。我不知道这是“传统”还是教师的“特权”。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称之为“师问”。而“生问”是相对于“师问”而言。在此,笔者试图从“生问”这个略显陌生的概念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绘出一幅愿景。  相似文献   

2.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们关注“你知道吗”这一内容了吗?有多少教师经常教学这部分内容?他们是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一内容的?笔者对35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教师(17人)很少教学这部分内容。在随机访谈的过程中,教师们都觉得这部分内容有价值,之所以平时很少教学,一是因为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教学,二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比如有关的配套视频资料、学生活动的素材、有关的教学案例等。  相似文献   

3.
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笔者想到曾被人们否定了的“放羊式”教学。它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种挑战,打破旧观念,建立新理念,进行创新教学,推动了体育教学的进程。一、人们头脑中的“放羊式”教学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知道简单的“放羊式”教学是个什么场面。曾经流行一句话:一堂课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是教师极不负责的一种表现。“放羊式”教学起初是由于器材不够,设备不全,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实际上是对学生放任自由,在教学中教师根本就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更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了。二、新课程标准下…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对学生不讲“类型”、不出“结论”、不套“模型”。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更能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是什么,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有的教师也知道应用题教学不能讲“类型”、出“结论”、套“模型”,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这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功能。那么,如何在旧教材中体现新理念,切实做到在应用题教学…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学化学教师,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只有吃透中学教材,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教育专业的学生觉得当中学化学教师用不着学物理化学这门课,实际上这是他们没有真正懂得物理化学在整个化学学科中的基础地位,也不知道如何去应用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李劲梅 《天津教育》2021,(5):149-150
学生作文,历来是教师觉得不知道如何教,习作者不知道如何写的苦差事。作为教师,在面临困难时,应学会直面挑战,切实迎合新时代倡导的要“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要求。教学实践告诉笔者,作文教学应巧用方法,立足于学生本身,带领学生在探究中学作文,联系生活写作文,结合教师评语改作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这已达成共识.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存在走过场现象,为完成任务而写,或不知道究竟写什么.笔者认为,有几点在反思中是必须考虑的,对教师的成长极为重要.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付荣玲 《天津教育》2023,(11):186-188
<正>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的素养有三种表现:一是“如何算”、二是“为什么这样算”、三是“怎样算得更好”。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如何算”的问题学生容易掌握,“为什么这样算”知道的不多。造成学生算理不清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让学生既知道“如何算”,又能理解“为什么这样算”,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呢?笔者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例进行了教学探索。一、笔算教学算理不清的原因溯源笔算教学何以经常出现学生会算不会说或会算说不清的情况,笔者通过前测和教师访谈发现,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课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为最终目的。本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夯实学生学前儿童文学理论基础”、“加强学生校内儿童文学实践能力训练”、“课程加强与幼儿园专业教师合作”、“专业教师跟踪指导,做好校外见习、实习教学指导工作”等行之有效的途径,旨在提高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中小学中,有80%的教师知道素质教育,但同样也有80%的教师不知道怎样进行素质教育。其实素质教育应该从自己身边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改变那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些习惯做法。笔者是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的,依本人的所见所闻,那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习惯做法还是比较常见的,如笔者在某学校听一年级的公开课,上课时教师指挥学生翻书,教师高声说“第9页”,学生齐呼3遍“第9页”,然后翻书(这一经验竟在其他学校推广),这样做看似怕学生出错,实际上是不相信学生的潜意识在作怪。试想,如果连翻书也要…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学期结束偶然发现学生的语文课本“阅读”部分圈点密密麻麻,而“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三部分则干干净净。问学生,才知道这三部分不学。再问教师,回答是课本前面有“供学生自由阅读”或“随意阅读”、“不考试”的说明,故不教学。笔者随即又调查了周边的三所农村中学和一所城镇中学,其结果也是不教学或基本不教学。笔者认为这是使用新教材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写作、口语交际。一至三册编入的内容为:写作知识、说话要注意的事项。语文双教学一直强调“听、说、读、写”。“听”和“读”是信息的输…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汉语教师应该把汉语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汉语言教学经验,从政治责任、教材内容、专业特点这三个方面,就如何使“教书育人,育于汉语教学之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产实习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条: 一、操作性原则。这个原则强调了生产实习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活动。它要求通过实习把学生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贯彻这一原则,一是教师必须既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生产实际,能指导学生操作练习;二是要教会学生运用理论去指导操作,运用理论来思考、分析、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引导学生重视操作实践,使学生知道这是掌握专业技术的  相似文献   

14.
张红 《现代语文》2014,(3):108-109
“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少教”是要求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沦为学习的附庸;但是“少教”也不等于不教,让教师成为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少教多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既实现教师的“教”,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提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五步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把一节课依次划分为“教师讲→教师做→学生做→学生讲→总结作业”等五个教学步骤的一种课堂结构设计方法。它不是一种外部形态上的分类方法,在我们中学的物理、化学以及高校的一些专业实验实习课教学中,也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 二、为什么要进行“五步教学法” (一)是教学规律的需求。我们知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而言,适应教师角色具体要求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实践“素质化”教学是实现这一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素质化”教学将教育学理论知识“活性化”和“个人化”,使之转变成支撑学生教师专业成长和满足学生适应教师角色要求的教育学理论素质。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非知识性教师素质。当然。“素质化”教学必须以“生命化”教学为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落实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7.
“因学定教”是现代教学论中的首要原则。然而,目前常见的一些教学设计的最大缺陷,恰恰是没有做到“因学定教”,只做到了“因本(课本)定教”。这样,充其量只是较好地发挥了教材的“知识载体”作用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则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不在教多少学识本身。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做到因学定教:就教材中的某一章(节或课)而言,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应该怎样学习,由此需要教师怎样教。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他们在这一章的学生过程中可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跨栏这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在较少的教学时数内要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准确地撑握跨栏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技能决非易事,笔者为提高跨栏教学的质量,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下面的“十察四析”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以请教于广大体育工作者。 1 十察 1.1 图片观察让学生观察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跨栏动作图片,以讲解完整的跨栏技术概念,并介绍这些运动  相似文献   

19.
普通中学全面实施生物新课程已经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多种办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发生转变,在实施生物新课程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教师不知道该怎么备课、该怎样上课。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探讨实施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师应该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教”。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给教师的最后一条建议是:“保密……”。这是对“教育”而言,目的是使学生不知道或感觉到教师正在对他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学”则要给学生以适当的了解。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配合共同完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外在的主要因素,必须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认识功能及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和人格特征等,深入了解;反之,学生对影响自身学习的外在因素“教”,包括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优质课的标准和教师的个性品质等,也应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