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山岩石,造型奇特;石画之韵,精美绝伦;赏石养性,赏石陶情;普通的泰山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赏石文化。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因泰山石独特的人文景观而大放异彩,人们无不以在室内或案头放置一块泰山奇石为得意之举。  相似文献   

2.
正石,从石器时代就开始陪伴人类。石的美学和精神特质,在绘画中更有精彩的呈现。画面上的石,由自然之物化身为负载丰富情感的对象。画家从致力于精准再现自然中的石,到以书法性笔法描绘心中的石,从而达到超越再现的境界。无须观看自然中的石,画家就能够感知自己所描绘的石之特性,并在笔墨间体味自然生命和自由。"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画面上的石,是天地造化放置在人类眼前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对自然的生态书写、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和对非理性哲学的高度崇尚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生态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其对"自然"的书写集中体现了他的生态之思:人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的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都离不开自然,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寻求与自然和谐互惠的生存方式,尊敬自然,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4.
有个印第安人叫西雅图 ,他的酋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类属于大地 ,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 ,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条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 ,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 ,也影响到人类本身。”是的 ,世间万物构成生命之网 ,而人类却是生命之网的最大破坏者。整个的生命之网正在磨损 ,我们生存的这局部的生命之网也不例外。我们埋怨制造污染的人 ,希望能彻底治理污染 ,但请别忘了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也是污染制造者 ,也是破坏生命之网的人 ,比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生命个体、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维度解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安全特性。安全首先表现为以人的自然生存为前提的生命个体的存在,生命个体在自然界的生存安全体现了安全的自然属性;安全表现为以人的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人类自然生存的社会延续,其体现了安全的社会属性;安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这些安全思想实际上为当代人类化解生态危机与生存发展困境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根本上解救春秋末期人的生存危机,老子以哲学的方式探究了人的生存问题,提出了自然主义的生存观.老子教人返本归根,合道同玄,重新找回自然真朴的生命."自然"是老子生存思想的精神灵魂,在老子看来,自然是人之生存的最佳状态,是人之生命的本真存在方式.老子自然主义的生存之道,对于现代人类正确理解人的生命自由,克服现代社会中个体化、虚无化的自由观,重塑新的生存理念及生存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缘     
余并无爱石之癖、玩石之瘾,产生对石之爱实属偶然。 去冬去柳州,正值第二届中国赏石展在龙城开幕。柳州人爱石癖石者上万,承办此次全国性赏石展乃情理之中。我在柳州数日,见报上登的是赏石展的消息,街上挂的是赏石展的标牌,友人相聚几乎无石不成谈资,可见石之于柳州人的份量。余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影响终于使我放弃游大小龙潭的计划而扑向赏石展。 此次赏石展计有4000余件展品,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展品以长江为界,分为长江以北馆,长江以南馆,还有一个专展柳州石的柳州馆,于是柳侯公园的“山水来归”盆景园、箭盘山奇石园、鱼峰公园石玩精  相似文献   

8.
水——生命之源!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水被污染了,我们喝下去将会引发霍乱、腹泻等各种疾病。水与我们的生存是如此息息相关,而我们每天会不会因为无知而浪费、污染许多的水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意蕴丰富的文本,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涉及了人与自然关联的主题。亚哈是作者对18世纪人类精神气质的文学表达,但在他的身上暴露出了人类对自然无知和蔑视,他的生命悲剧以及“裴廓德号”捕鲸船的沉陷,宣告了复仇活动的彻底失败。莫比-迪克是自然的代表,它在没有人类入侵的海水中自由自在地生存,与为了保卫自身而被激起的勇敢和抵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与亚哈的同归于尽象征了自然对人类惩罚的程度。文本的启示意义在于:人类需要回归自然,只有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与之相融才是未来生存的希望路径。  相似文献   

10.
抽象之美     
现在许多人的家里,都放有赏石一二。或太湖石,或灵璧石,或英石,或昆石。还有一些新的石种,并不讲究“皱漏瘦透”。虽然赏石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还是坚持认为,“皱漏瘦透”是中国赏石最根本的艺术标准,是精髓。中国赏石,就像中国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中国的古人,是深谙抽象之美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既不是自然的受惠者,也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是与他物共存、共生的存在物之一,通过生死转化而与自然融为一体。东西方哲学和文学中许多关于昆虫的描述启示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像蜜蜂与花的关系那样,相互依存、互惠互利;人类生存的意义既不在于存在本身也不在于思想,而在于人类对自然万物所肩负的责任。真正生态化的生存,应当是人性化的、甚至是神圣化生存,而不是回归纯粹自然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辨味批评源于饮食,植根于生命,体现肉体思维,遵从快乐原则。食品的机械化大生产,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也提升了大众的生命活力,促成大众审美。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造成生存危机,人类与自然的生命形态就此而引起高度重视,生态批评被重新唤醒。趁着现代性对生命的关注,以食味为契机,实现审美之味的现代性转型,味之美感也同时提供了参与全球对话的支点,从而构筑中西对话的平台,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的追求与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人最本质的关系根植于人的存在,因为人的存在而产生的文化育人本质演变,经历了人类"批判生存"与"学会生存"的认知困境、品尝了人类"尝试生存"与"认知生存"的行动阻碍,最终沉淀在人类"理解生存"与"追求存在"的生命期盼中,形成了今天文化化育生命的基本向度.文化育人的本质演变遵从人类学会生存与追求存在的自然演化逻辑,在...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灾难不断进行抗争的历史.而"文学"既然是"人学",就要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和生存前景,同时也要关注自然规律与生命伦理,并且尽可能地展现人类与自然灾难进行不屈抗争的感人细节与场景.事实证明,在灾难面前,文学从来都不缺席,它始终是一个在场者.只要打开我们的文学经典就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作品都与灾难和苦难有关.与其说这是一种文学的自觉,不如说这是一种文学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生态化、和谐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促进入自然成长的社会活动,而课堂是构成这种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精神交流、生命成长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为了生存而发展科技,而现在的情况是科技发展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却未得到相应的改善(表面上似乎改善了),面临着生存危机:自然生存的困惑,自由生存的困惑和道德生存的困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带根本性的综合性的大问题,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具体科学上,也要从哲学高度来思考。哲学具有时代性,从根本上讲是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使之成为思考的核心,这对我们澄清旧观念,确立新观念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被称为“另类”作家的沈石溪,他的作品主角都不是人,而是与人一样生于自然、有血有肉的动物。沈石溪说:“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 今天让我们走进沈石溪的动物王国。  相似文献   

18.
<正>清凌凌的水、绿莹莹的山是上苍的恩赐,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渴盼清水常流,绿山常在。水是生命之源。它造就了生命,也造就了人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水。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淡水资源日趋短缺。加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淡薄,损失浪费严重。更重要的是,生活垃圾和工厂废水的任意排放,加剧了水资源的日趋紧张。这些都警示我们,保护洁净的水资源已刻不容缓。山是生命之洲。它构成了地表的一道奇异风景,它与人类的活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和人一样,是地球生命大家庭中的成员。每一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生态价值,每当人类剥夺了一个自然物种的生存权,就有可能失去一道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尊重其他生物,尊重生命,重视自然万物生存权,维持生物多样性。例如:我们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教育学生在做完实验后,  相似文献   

20.
<正>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敬畏生命、热爱科学方式是生物学基础教育工作者教书之道。敬畏自然,敬畏生灵,是善待自然最基本的立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作为生物教师,我们最应该敬畏自然和生灵。我们更应该让学生产生敬畏自然的意识。大自然是无私的、慷慨的,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