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印章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玺"、"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等.印章盖出的印记,也叫印文或印痕.  相似文献   

2.
依言 《中国图书评论》2012,(12):110-113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堪称一部复杂的经济赶超史,也是一部艰难的经济转型史.在其"赶超"以及向"后赶超"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有别于先发国家的"异质"样态.其中,既有赶超的"两难"性,也有转型的"脆弱"性,可谓是一个"痛苦蜕变"的过程,日本恰似"赶超"和"后赶超"的"试验场".读罢新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苦涩的日本:从"赶超"时代到"后赶超"时代》一书,可以品味到日本在赶超试验、泡沫试验、转型试验过程中"痛苦蜕变"的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3.
在"华夷天下观"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亚洲"的概念。明末,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给国人了带来了"五洲"、"亚细亚"的观念,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渐渐被"中国"、"亚洲"、"世界"的世界秩序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在"神医"夺目的光环及言之凿凿的疗效宣传攻击 下,患者早已无所适从 王振国事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他 最初的"三步":争取和通过"七五" 攻关项目;获得"尤里卡奖";当选首届"十 大杰出青年"。 "第一桶金"如何获得 1986年,王振国的"研究项目"通过国 家"七五"攻关项目审批,这最终使"天仙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档案,历史悠久.关于档案一词,明朝以前还未见到,且各朝的称渭都不相同.商代叫"典册",周代叫"中",秦汉称"典籍"、"图籍",汉魏以后为"文书"、"文案",唐宋后叫"案牍"、"案卷"、"文卷"等,明清为"档子"、"档案".  相似文献   

6.
陈萍 《视听纵横》2008,(1):51-52
电视新闻经历了由"播"新闻到"说"新闻的演变过程,从原先的"英雄垄断"时代,走向了现代的"平民"时代,老百姓成了新闻的主角,电视新闻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有人文精神了。有人称"人文精神"为"21世纪媒体之魂。"电视,作为大众传播领域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它必然会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渗透和反映  相似文献   

7.
早在19世纪50年代的同治年间,上海滩就有了照相馆,如"公泰"、"宜昌"、"苏三兴"等。20世纪初,照相业又有所发展,当时的照相馆称"画楼"、"影像铺"、"像馆"或"照相楼",绘画和摄影兼营互补。南京路一带成了上海照相业最发达的街区,耀华、宝记、兆芳、中华等照相馆相继设立。时人描述道:"金碧辉煌,楼台如画"。因为消费价格昂贵,这些照相馆的主要顾客大多为社会名流等社会富  相似文献   

8.
王虹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0
针对目前图书馆精神"贫困"、"缺失"的看法,从"图书馆精神"特有的内涵和功能及图书馆实践的角度,阐述了我们缺失的不是"图书馆精神",而是对"图书馆精神"的发现的观点,并提出了对"图书馆精神"命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法治的春天     
春天,是"两会"的季节。不用猜,"依法治国"往往又成了代表委员们挂在嘴上的热门话题。只可惜年年花相拟,年年人不同。那些去年的春天还在"两会"上滔滔不绝,大谈"法治"的有些代表或委员,恐怕只能到"秦城"之类的地方,去享受"法治的春天"了!近来,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公布,违法犯罪官员的交代材料中,80%以上的官员都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交代归交代,但这高墙里的忏悔,说得未必都是真话。我想这  相似文献   

10.
李宇 《今传媒》2007,(4):19-20
一、电视节目的激烈竞争和末位淘汰制 为了提升节目质量和竞争力,中央电视台于2002年9月开始推行"栏目警示及末位淘汰"机制.从那时到现在,因为这项制度而退出历史舞台的栏目包括:"地方文艺"、"电视购物"、"音乐再现"、"观众之友"、"回音壁"、"电影市场写真"、"农业新闻"、"原声影视"、"城市平台"、"绝活"、"电视你我他"、"华夏文明"、"地球上的故事"以及"东方时尚"等.  相似文献   

11.
侨批是华侨寄回家乡赡养胞亲或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的民间寄汇形式,通常在信封上附上汇款数额兼有家书和汇款单的功能.侨批的"批"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信,闽南语,潮州方言通常把信称"批(Pue)]";另一个是指"一批",因为旧时华侨寄同家的钱和信一般都是-个船期来一批.经营"侨批"的机构为"侨批局",也称"批信局"、"批局"、"信局"、"批馆"等.负责收送"侨批"的人则叫"水客"、"批客"或"批脚".  相似文献   

12.
有些文字方面的错误在报刊上出现的次数多了,大家习以为常,甚至把错误的东西当作正确的东西使用着.如"攸"和"诸"两个字就是这样.如这样一句话:这件事能不能做成功,是同我们的努力攸关的.这句话里,"攸关"被当作"有关"来使用了,可是"攸"和"有"不是一回事."攸"这个文言虚字,在这里是"所"的意思,"攸关"就是"所关"的意思.比如"生命攸关","利害攸关",就是"生命所关"、"利害所关"的意思."攸关"一词既  相似文献   

13.
官话,常常被作为"套话"的兄弟来看待,也有人将二者统称为"正确的废话"。这种狭隘的理解,事实上也造成"官话"的异化,成为照本宣科、空谈阔论、废话连篇的代名词。而本文所谈及的"官话",则泛指"官员说的话"以及面对舆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姜红 《新闻记者》2004,(12):19-20
当《新闻联播》这样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还在坚守"播新闻"的报道方式时,各地方台晚间时段的新闻节目大都以轻松的"说"和"聊"的方式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而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则在"说新闻"之外更增加了演绎新闻的成分,姑且称之为"秀新闻"吧。从循规蹈矩的"报新闻"、"播新闻",到随意轻松的"说新闻"、"聊新闻",再到多少有些越轨的"秀新闻"、甚至"演新闻",如今  相似文献   

15.
记者这个职业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的天职是追寻新闻,捕捉新闻,挖掘新闻,发现新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去"追"、去"捉"、去"挖"、去"发",是记者的职业需求.记者在履行职责、尤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因为要"追"、要"捉"、要"挖"、要"发",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磨擦,激起一些波澜,甚至引起一些矛盾,遭到一些白眼,但记者只要出于公心,行为举止符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社会受众都是理解、支持、拥护的.  相似文献   

16.
一有什么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万能的"保健品""膳食补充剂"或者"健康食品"总会跳出来"大显身手"。在当下万众关注日本核电站泄漏的背景下,那些"防辐射食品"迅速  相似文献   

17.
正读河湟地区一些传世家谱和地方丛书时,常发现一些大姓是明初来自南京"珠玑巷"的。如甘肃永登、红古的苏姓,永登连城的高姓、河桥的梁姓、七山的吴姓;青海乐都峰堆瞿县的李姓、老鸦的谢姓、亲仁的张姓、马营的大仓李姓,等等。但对"珠玑巷"这一地名的写法却有多种,如:"珠市巷"、"竹子巷"、"苎丝巷"、"主司巷"、"朱子巷"、"竹丝巷"、"诸市巷"、"猪屎巷",等等。  相似文献   

18.
储瑞耕 《今传媒》2009,(10):1-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归结起来,高层次的,很有价值的,我看就是这"三立"、"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换言之,就是"三做"--"做人、做事、做文章".作为新闻工作者,"三立"、"三不朽"非常重要,而且不能偏废,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寒冰 《现代视听》2013,(3):50-52
无论中西,纪录片定义都强调了"非虚构"这一概念。但新时期的纪录片、纪实类节目却充溢着"扮演重现"与"数字动画",离所谓的"真实"越来越遥远。时至今日,纪录片的"非虚构性"似乎已经被电视制作人和观众广泛接受,一种"事实不虚,形式不拘"的纪录片观念正猛烈冲击着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编辑办刊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建军  崔建中  高旻 《编辑学报》2008,20(4):343-345
作为传统工作意义上的编辑,只有实现了由"内向型"向"外向型"、"产品"向"品牌"、"在纸"向"在线"、"粗放型"向"精细型"编辑的转变,才可称为现代意义上的编辑.转变是个动态的概念,所以,科技期刊编辑要完成办刊角色的转变,不能被动适应,更要主动出击,以求掌握期刊话语权,由"要我变"成为"我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