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大雷文     
读大雷近期作品,我有大愉快。其父是我的好朋友,其母,20年前与我在一起共事,也是老朋友。还和大雷一起参加过黑龙江考古千里行,所以他算是我的小友。那时,他已经是毛头小伙子,对我称“爷爷”,也因此,有好几位称我为“爷爷”的少男少女们,那是值得回忆的短暂相处。如今,读到大雷作品,我当然有大喜悦。  相似文献   

2.
忆恩师王决     
陈连升 《中国广播》2007,(12):72-75
今年11月14日是我的恩师,集曲艺编辑家、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王决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王决先生在世的时候,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称他为“肚子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相声老前辈马三立称他为“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称他为“学识渊博在曲艺界赫赫有名的全能艺术家”,相声界第二代领军人物马季称他为“曲坛耕牛”,曲艺界同行称他为“活字典”。  相似文献   

3.
朱原谅 《图书馆》2023,(8):84-90
唐文治儒学读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文章通过梳理唐文治著作、年谱以及相关文献,发现唐文治读书思想以“正人心、救民命”为主旨,以“十三经、国文、性理之书”为核心内容,并在读书方法上以“朱子读书法”为宗,传承和创新桐城派“阴阳刚柔”读文法,开创了“唐调”吟诵读文法,从而构建起“读经救世”的儒家读书思想体系,其阅读宗旨、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对当前的经典阅读推广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子伶 《出版史料》2009,(3):127-128
我有时有幸遇丁聪,总称呼他“老丁”。在我是出于南方习俗的敬重,因我是小字辈。后来有人指点我,要我忘记年龄悬殊的差距,尽管称他“小丁”好了,因为几乎四十年来,丁聪始终自称“小丁”,没有改变初衷。难怪数年前,吴祖光同志赠诗有云:六十依然是小丁。“小丁”,已有一种不倦地追求某种精神品格的内含了。  相似文献   

5.
清代官修书籍编刊始盛于康熙朝。康熙皇帝执政施行“文治”策略,具体表现为尊儒崇道、振兴文教、编修群籍。其中,官方编修刊印书籍既是康熙“文治”策略的表现方式与借助手段,同时也是“文治”直观呈现出的文化成果。康熙朝施行的“文治”策略是官方大量结集编刊书籍,提供文化导向、人才储备、文献积累以及完善出版的根本保证。此举奠定了清代官方书籍编修格局及模式,肇启中国官修书籍史的清代兴盛气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所结识的前辈作家渐次凋零。尽管文学之树常青,然目击文学前贤们的灵山之归,仍不免有点感伤,总爱写点儿缅怀文字聊作纪念。我喜爱恭称他们为“先生”,惟周而复我要谓其为“同志”。二十年来,我们的交谈或通信,他一直叫我“同志”,倒不全因此,因他确实是我们的“同志”。  相似文献   

7.
教育职能仍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与雷树德同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职能仍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与雷树德同志商榷彭俊婷(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习了《图书馆论坛》,1993(6)中雷树德同志的《现代图书馆主要职能试探》(下称雷文)后,对其中“教育职能不能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的观点,有些想法,愿与雷树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8.
待到山花烂漫时——美术编审张万夫印象●晓辛【南京】我称老张为美术编辑家,这实在不是恭维,也绝非是溢美之辞,而是和他相识后实实在在的感受。这个“家”,他称。不知什么时候始,搞美术工作的给我的一个印象是,对于年轻点的,凭服装、发型即可辨认。对于稍长点岁数...  相似文献   

9.
初春的哈尔滨凉意沉沉,雨季未到,然而我却先于雨季听到了隆隆的雷声,看到了飘逸的细雨,感受到了它的清新和滋润。这雷声,是著名为“雷“的作者带给我的,他就是贾大雷。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5,(Z1)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记审读员唐世禄文/杨天兴唐世禄,人称老唐,因离休前在兰州军区任群工部都长,大部分人又亲热地称他“唐部长”.我认识“唐部长”是在一次审读会上.那次,他的发言并不是长篇大论、侃侃而谈,但却严谨、缜密、内容详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  相似文献   

11.
吉路 《北京档案》2005,(4):48-48
据台湾联合晚报和东森电视台报道,名作家李敖在去年当选“立法委员”后,依旧不改大师本色,他对记说:“还是称我大师吧,委员算老几!”。他在名片上印的不是“立法委员李敖”,而是“毁法立委李敖”,因为他表示进“立法院”的目的,就是将一些他认为不适宜的“恶法”全数删修。2月1日,新一届“立法院”成员集体照“全家福”时,独见他从中走出,拒绝合影。  相似文献   

12.
一夜之间,“山寨”一词在神州大地迅速走红。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春晚”,从“山寨明星”到“山寨服装”,2008年的中国陷入了一个很“雷”、很“山寨”的怪圈。“山寨文化”一时喧嚣尘上,很多人称“山寨”为草根文化,是群众智慧的体现。我认为如今的“山寨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实在不值得我们如此大力的宣扬。  相似文献   

13.
1.忌讳称丈夫或妻子为“爱人”。因“爱人”在英语中是指“情人”,俗称“相好的”。所以,香港人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和别人相识人,总是说:“他是我的先生”或“她是我的太太”;称别人的丈夫或妻子时,也是“您的先生”,“您的太太”。  相似文献   

14.
庞新梁 《当代传播》2001,(3):48-48,47
谈到报业媒体的人事管理和经营人才选拔的话题,我便想起了我的湖南老乡、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他在这方面的“独到之处”,的确值得后人借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国藩无疑是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清史稿·曾国藩传》称他为“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学、教育诸方面多有建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具有敏锐的人才眼光和强烈的人才意识。他认为:“人才有转移之道”,“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战胜攻取,仍在人不在器”。所以他说:“今日所当讲求,尤在…  相似文献   

15.
阿福 《新闻世界》2006,(4):34-35
“都市柴门”里的布衣学 张中行出身河北香河农家,性格颇具幽燕之士的宽厚豪爽。一生博学多识,造诣深厚,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并称为“未名四老”。张中行生前与启功季羡林等“国宝”级大师过从甚密,启功称他为“老夫子”,他称启功为“元白上人”,季羡林评价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大抵是指他的学识修养品格.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公布的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中,有一项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申报的“清代样式雷图档”。“样式雷”是我国清代以来,人们对雷姓建筑世家的美誉。“样式雷图档”就是雷家数代人积累留存下来的建筑档案。  相似文献   

17.
潘杏英 《传媒》2001,(2):24-26
知音杂志社副总编雷一大,从《知音》创刊到现在,整整15年了,心无旁骛,为《知音》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此,知音杂志社的同志亲切地称他为:勤奋耕耘在期刊事业上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18.
某报登了一篇题为《弱女洗冤记》的报道,揭露了某妇女被丈夫欺凌的事实。报道是以受害者“我”的追述形式展开的,但在追述过程中,不少论断是不恰当的,有的甚至是很错误的。现将其中一段摘抄如下: “他与我结婚后,依然公开同他的妻子同居,我去他妻子的家里堵截他们,他竟一拳把我打翻在地。”从整个文章来看,文章中的“我”是文章中的“他”的合法妻子,而文章中的“妻子”则已经不再是文章中的“他”的妻子.可是在这段文字里,“我”固然是“他”的妻子,但却又同时也称不是  相似文献   

19.
提起河南省孟津县人武部政委李忠国,熟悉他的报道员们都习惯地称他为“第一编辑”。李忠国今年45岁,在武装战线上战斗了26个春秋。五年来,他通过改、审、选稿的形式,传帮带了一批报道员,经他看、审、修过的稿子就有800余篇。报道员们说起他当“第一编辑”的故事,个个如数家珍。报道员张文说——“李政委看稿真细心’我刚当报道员那会儿,由于基础差,不懂新闻的ABC,写出的稿子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多,李政委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几年来,经他修改过的稿子就有百余篇之多,可以说他是我从事新闻报道的启蒙教师。去年8月15日,我写了…  相似文献   

20.
情动而词发     
初学写新闻时,总盼着一炮打响。新闻干事常常开导我:“别急,一炮即中的情况不多。”’但出乎我意料的事发生了,我的第一篇习作《说“骂娘”》在寄出的两个星期后,党登在{人民军队》报上。人奋之余细细揣摩,觉得首发命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有“情”,情动才能同发。那年,我所在团的公务班公务员小胡,自传是团长的公务员,常常和连里干部顶撞,不服从班长命令。全班开会帮助教育他时,他反而拿团长压人。后来团长转业了,仍为小胡入党说情写条子,使接到条子的首长深感其难。我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气愤,心想: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