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自由读 ,找出文中概括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学生在自读中找出了“忐忑不安”一词 ,并通过讨论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从概括入手展开训练〕二、仔细读 ,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桑娜的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再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学生仔细阅读了课文 ,找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嗯 ,揍我一顿也好!”等句子 ,并通过讨论交流理解桑娜当时矛盾的内心和善良的本性。)〔体会课文的情感线索〕三、精读以上内容 ,想想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  相似文献   

2.
3.
逯玉珍 《广西教育》2012,(25):57-58
《穷人》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叙述桑娜和丈夫渔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穷人的善良之心。教学这一课,关键是使学生读懂“穷人”的心,走进桑娜和丈夫充满同情的内心世界。为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4.
5.
短篇小说《穷人》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作者以桑娜、渔夫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穷人的贫困和悲惨,是许多穷人的缩影,他们卑微,是俄罗斯沙皇专制统治下的那座金字塔最底层的人。作家通过对主人公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把真实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演绎成一种人穷而精神富有的人生和生命的大境界。《穷人》是篇老课文,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其教学策略、建构主义的应用及整合情景教学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桑娜拉开帐子。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从此以后,本来七个人生活的大家庭又多两位长得像"桑  相似文献   

7.
师: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生:忐忑不安的。师:请一位同学读第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穷人》一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更是可供习作教学推敲、借鉴、推广的典范作品。文本的环境铺设、对话形式、心理刻画、文本补白等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有借鉴意义的范例,教师在分析课文的同时要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地设置好学生习作练习的内容,让学生们在解读经典的过程中收获写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赵芬 《云南教育》2003,(32):28-29
《穷人》一课主要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的生活艰难,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作者托尔斯泰通过恰如其分、真实感人的描写,表现了只有穷人才体贴穷人,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别人解除痛苦的高尚品质。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距离,加上课文篇幅较长,写法含蓄,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教不得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不能体会理解其思想内涵。我认为,本文教学围绕两条线(一是写“穷”,二是透过“穷”写“品质”)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作用。同时抓住“真情实感,恰如其…  相似文献   

10.
孙楠 《甘肃教育》2014,(23):97-97
正《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纯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在这篇课文中,"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第9课。  相似文献   

12.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3.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先声夺人!好。)桑拿拉开了帐子。(开头不错。)  相似文献   

14.
《穷人》一课中有大量人物心理描写.标点符号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尝试通过体会标点符号的用途.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卢婕妤 《广西教育》2011,(10):62-63
师:我想请大家猜一个字谜:白天干活卖力气,晚上住进洞穴里。(屏幕出示谜语。)  相似文献   

16.
学习的乐园犹如一片碧蓝的天空,我们就像那一只只羽翼还没有丰满的小鸟,带着求知的欲望,在这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穷 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文章着重描写了渔夫及其妻子关心、同情并收养邻居孤儿的故事,歌颂了贫苦人民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这一篇外国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国度远离学生生活现实,加上篇幅较长,写法较为含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宜在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结构、初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紧扣以下问题引导思考,以便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1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渔夫家境贫困、生活凄惨?(“补一张破帆”,有“五个孩子”;“丈夫不顾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  相似文献   

18.
黄进引 《广西教育》2005,(9A):34-34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淡谈看法。在上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层层浪花,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段精彩的美。  相似文献   

19.
林文辉 《黑河教育》2013,(11):45-45
一、引思。初识“穷人”之事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猛地推开西蒙的家门,西蒙的屋子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发现西蒙仰面躺着,一动不动,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他们睡得又香又甜。看到此情此景,桑娜的选择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认知层次上的“会学”和情感层次上的“乐学”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