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学政 《科教文汇》2012,(12):115-116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抓好基础实验,把各学科知识相融合,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开设设计性实验已经成为重要的部分。只有把基础建设抓好,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试验操作技能的学生抓好基础实验;把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能系统地认识所学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并能在有限的课时下扩大教学容量;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新科研思维方式,拓宽知识面,有利于把学生培养为全面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马晓华 《科教文汇》2012,(18):67-68
汽车构造是一门实验性强、结构复杂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汽车构造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改进实验考核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学生观察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将科学探究应用于工科实验教学,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和促进学科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90年代,在高等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目前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建设、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办法,笔者认为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环节,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实验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验设备等.在本文中笔者的思路是按照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入手,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问题,为今后培养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在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将设计性实验引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对学生的实验基础进行训练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介绍了其具体做法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因此,我们要注重抓好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达到我们卫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引入生物实验教学有助于组织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器材,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突破实验条件限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方法摒弃实验教学老的教学思想,建立新的试验教学内容,应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果建立新的一套实验体系.结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虚拟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从实验教学受益者角度归纳分析了虚拟实验在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认为虚拟实验能拓宽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和扩展实验内容,从而拓宽学生视野;能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须注意到,虚拟实验是现实实验的补充和完善,应做到虚实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谭波涛 《科教文汇》2007,(1X):123-123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引入生物实验教学有助于组织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器材,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突破实验条件限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当前教学探索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综合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运用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以医院制剂—三味板蓝根颗粒研究开发为例,在其剂型实验教学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从选题和方案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总结,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Packet Tracer软件在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科技广场》2009,(9):148-151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将Packet Tracer5.0模拟软件用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作为IP地址分配、网段划分、路由配置等内容辅助教学和实验手段。学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实验教学达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知识,掌握组网技能,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深化,我们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检验医学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试验课程。学生实验收获如何?实验技术人员,在医学实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树理 《科教文汇》2014,(2):199-200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设备闲置、教师“讲实验、写实验”,学生“听实验、看实验”等有悖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和谐音符经常出现。为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巧设实验,培养创新学生意识、优化组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课外拓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技能。让实验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满足生物技术高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动植物细胞培养"实验.结合近年的实验教学情况,从(1)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2)带教老师同步实验;(3)多媒体辅助教学;(4)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自我管理;(5)改革实验考核方法等5方面来阐述如何开好实验课,建立适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动植物细胞培养"实验教学新模式,对培养适应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需求,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部分高校存在教育思想观念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资源利用率低,缺乏社会实践应用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影响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方面面临困难和挑战。因此,高校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验教学改革方法,建立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规划实验课程,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参加系列科技活动竞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实验教学平台,拓宽社会实践应用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升高校人才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教学是服务社会的"试金石"。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也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为适应形式的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环境学科相互渗透,突出了污染元素的定性分析和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加强了具有研究性、设计性、开放性的实验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创新性精神。基于环境的需求,文章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如下创新和改革:引入有关环境问题的科研课题到实验教学中,促进分析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指导学生开展有关环境方面的自主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环境意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环境视野;举办实验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等。如此,可使分析化学实验更友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且有效地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激发兴趣、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丁慎德 《科教文汇》2009,(20):203-203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有机化学综合实验,有效的实验操作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拓宽知识视野。  相似文献   

20.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而生物学是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的比重较大。生物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生物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通过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激发创新动力;建立民主平等的氛围.能营造创新的情境: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能增强创新意识;设计创新实验,能发展创新思维;改变实验方法能培养创新设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