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课堂教学也要适应“满负荷”、“快节奏”、“强刺激”、“高密度”、“高效益”的现代鉴赏与接受方式,注意适当地提高课堂上教学信息的强度与密度,我们把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叫做“密度教学”,开设语实践活动课是走向语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以“CBE”(模块教学)为参照系,对改造我们现有的语教学体系,实现语“五项全能”(书写、口语、听读、写作、思维)训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语教学上,我历来主张“实、新、活”,是“实、新、活”派。“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此其实也;语教学,观念要更新、内容要求新,方法要创新,此其新也;教法活、学法活、教学联系实际活、联系生活活.此其活也。“实、新、活”是语教学的精髓,做到这三个字,语教师受欢迎,语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刘慧娟  杨虹 《现代语文》2006,(11):13-14
“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历来是教学争论的焦点。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①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但在语教学现实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的。课常教学在新课程下呈现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教学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语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作为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始终将其作为要实现的课程目标之一。当然.在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多种途径.但我认为挖掘语课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就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有重要途径。我认为语课中所蕴含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中语第五册(人教社2001年12月版),新选了一篇《灰姑娘的时钟》。这篇课借灰姑娘因未守时而受惩罚的故事,提出了“时间伦理”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这是语教材中首次将“时间”的意义上升到“伦理”的层面来阐述。在教学这篇课的过程中,我感到学生的觉悟也被激发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们认识到,珍惜时间不仅事关个人,而且事关他人,事关整个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珍惜时间也是应当具备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可否提倡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语教育的争论也是愈演愈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语教学到底怎样改?不破不立,但这个“立”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语教学。从本期起“青语园地”板块将推出“说论语”小栏目,其目的就是让广大青年教师畅所欲言,对语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从而对语教改有所推动。“说论语”采取对话的形式,针对一个问题展开思想的交锋。观点或对立、或相似,但必须有新的见解。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本期刊登青年教师李镇西和程红兵的通信,希望我们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语)。在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教学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呈现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所谓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多元解读多了。但误读也泛滥成灾了。阅读活动成为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对话”.课堂成了众声喧哗的“自由论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不管是内行还是外行,对语教学的声讨此起彼伏,让那些从事语教学的老师们感到多少的委屈与伤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始.新的教学理念铺天盖地地扑来,大家仿佛一下子从“山穷水尽”到了“柳暗花明”,带着满腔热情加入到课改的队伍中,语课堂多了几分生动和“喧嚣”,许多人为之欢呼雀跃。但是.当听了许多老师的课后,我们蓦然发现,语课改中有一股可怕的暗流在涌动。为此,笔感到非常担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的语教学正处于新旧教材交替的过渡阶段,语教学成了敏感而令人头痛的话题。其实,我们的新大纲、新《课标》里已明示了语教学发展的方向,那就是教学要体现“实”“活”“新”。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教学在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树中一路前行。广大小学语教育工作的深思与躁动、憧憬与探索使语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欣喜与振奋之余,对时下的语课堂进行一番冷静而理性的审视,我们发现,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越位”或“不到位”的游离状态,这显然有悖语课改的初衷。因此,如何厘清理念,匡正失衡,使语教学实践摆脱游离状态,这是每位语教育工作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幽默风趣的谈吐,但不能作华而不实的“表演”,应该在语教学上要实行“三变”。  相似文献   

12.
语教学的目的是语本身还是语所负载、传达的内容,这是语界经常争论的话题,也是语教学时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它关系到语课“上什么”和“怎么上”。认为语教学的目的是语本身,或认为是语所负载、传达的内容,都有片面之嫌。面对丰富多彩的语教学,应根据课的目的要求来决定语教学的重点。具体来说有四种方法处理它们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语教学就其学科功能而言,语学界尚有诸多说法,但语言作为语教学的媒介功能这一点却是公认的。章熊先生指出:“准确地说,语课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语教学沉思录》),这就很明确地说明了语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必定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教学欲达到美的境界,必然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优美的教学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它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因此,语教学的语言美,常常是一位语教师孜孜追求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和第8期上,人们围绕“语意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同时,在《中学语)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母语教育病沉重处方投药须辨清》(以下简称《辨清》)一,该针对语教育“言语形式说”再一次进行了反驳,并以给语教育“治病”的名义。提出了语教育“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辨证关系说”。这一提法,确实避开了语教育研究“重形式”与“重内容”的角力格局。走在一条中间的道路上。这条路难道就一定符合中学语教学要求,一定走在语教学的道上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属于第三条路,但我们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也是一条中庸之道。与传统思维橼式相吻合.律律带有很程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5.
在市教科所组织的一次“语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向一位语教学的资深专家咨询了一个问题。我说高考的现代阅读的答案几乎是唯一的.但新的教学理念却倡导对本的阅读要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这样,语教师往往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位专家笑而作答:既要“多元解读”.又要“追求真理”。专家的话体现一种辩证的艺术,我十分信服。语教学实践也证明了专家的结论是正确的。诚然,对本的解读.很多地方的确可以作多元解读,答案不是唯一的.也无所谓是非高下之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但也有不少地方却有最佳答案的选择。下面仅举两例作些阐释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由苏教版小语教材编辑部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语课程标准》负责人巢宗祺教授发表了《谈谈“语素养”》的讲话,他指出,“近几十年来,语教育经历了由‘知识利益’向‘能力利益’的教育模型发展的阶段。”“这次课程标准的出台,就是要在上述两种模型的基础上建构起‘语素养’的教育模型。”“过去的两个阶段,记忆也好,训练也罢,构建的是一种线性的模型;现在是三个维度,构建的是立体的模型。”(讲话全参见江苏教育出版社网站,章链接:http://www.1088.com.cn/200111/ca725.htm)  相似文献   

17.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的实践性、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并明确指出“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体现之一”,进而大张旗鼓地号召“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在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其它课程的相关知识、基本原理、学科精神巧妙引入,“嫁接”到语课程上来,使之成为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育出语课程的综合性大树,绽放语教学的五彩奇葩,实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18.
卫道 《素质教育》2006,(5):34-34
学语,首先是读,只有读下来,才能学到语其它知识。如果读不下来,就把语其它知识关在了语大门外,所以读是语教学之源。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读中求知、读中知事明理、读中创新知识、读中优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培养学生自学语习惯有何必要和“如何培养”的问题,作认为,一.“砍柴先要磨刀”,把学好汉语拼音,掌握字典,词典查法比作“砍柴”前的“磨刀”;二.要让学生有自学的时间和空间;三.指导自学方法;注重培养能力,这是重点部分,列举五种自学方法,并举了一些实例,四、反馈激励,促进自学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为把语课程与其他课程打通.并把课堂教学与生活打通.特别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渊发展。理解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真正落实语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就成为语教师实践新课标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学习和实践新课标中,特别在农村中小学.关于综合性学习存在着理解上的误区,在实施上也有一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这里结合我的体会,作一些讨论和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