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在谈到校长听课时,曾经这样描绘很少下班听课的学校领导:“这样的领导好比是一个蒙住双眼去上班的人,他在黑暗中辨不清方向,耳朵能听到某种声音,但是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他在巴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二十多年,坚持每天听课两节。他说:“如果我今天没有听到两节课,那么就等于我今天在学校里什么工作也没有做。如果今天我去参加会议,那么我就把今天该听的两节课放到明天  相似文献   

2.
1+1〉2     
汪澍 《少年读者》2008,(6):30-30
在数学王国里,“一加一等于二”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很多同学听到“一加一大于二”这个观点,可能会提出质疑:“一加一只能等于二,怎么可能大于二呢?”请大家耐心听我讲下去——  相似文献   

3.
在听语文课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议:“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类似的话语大家因为听多了,不会觉得什么,也不愿进一步去思考,结果也就只能停留在这样的直觉层面上了。  相似文献   

4.
各位文友皆知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而可能没有听说过孔子的“治学三境界”。因为,这是笔者个人的观点。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外地一些老师来我校考察“大语文教育”,听我上《〈论语〉六则》。先师张孝纯先生也陪着听。课后讨论时,别的老师说的都是赞扬的意见,只有孝纯先生说:“你这是典型的照本宣科!”这样不客气的批评,让听课的老师为之一愣。“我问你,什么叫‘人不知而不愠’?”我回答了一遍。“对不对?”我说,参考书就是这样解释的。“我说你是照本宣科么!———还有,第一则三句话是什么关系?”我回答不出来。张老师以很重的语气说:“…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学听课时不管老师讲什么,都想把它记下来,结果,密密麻麻一大片,主次不分,记了等于不记。有的同学只顾竖着耳朵听,忘了动手记,听完一节课后,打开课本复习,哪是重点,哪是难点,抓不住要领。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做到手脑并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做到手脑并用呢?这就是听和记,以听为主,记服从于听;在认真听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难点,有选择地记,做到“听得完全,记得精练”。所谓“听得完全”,就是要思想集中,开动脑筋,听清楚,听仔细,听完整,听到要领,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地方,思考老师提出…  相似文献   

6.
《订鬼》“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句,课本未注,参考书多译为:“白天会看到鬼出现,晚上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①这种译法欠妥。难道迷信者白天只能看到“鬼”的出现而听不到“鬼”的声音,晚上梦中只能听到“鬼”的声音而看不到“鬼”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我时常听一些公开课或是评优课什么的,课后听到执教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劲!”是学生没劲,还是教师没劲?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这个“劲”指的是什么?但是我揣摩,这个“劲”指的就是一种激情。是的,看看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是在为完成既定的任务而教,为应付大大  相似文献   

8.
每当身边有看上去正在上学的孩子,大人们可能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你正在读几年级?”“你在哪儿上学?”“你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流利地回答。假如问:“你的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可能有很多小朋友会说:“不知道!”走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经常听到一些小朋友向老师这样问好:“语文老师好!”“数学老师好!”“电脑老师好!”“劳动老师好!”“写字老师好!”“足球老师好!”……“老师”的姓常常被小朋友们忽略而用一些课程的名称替换了。当然,这样称呼并无不雅之处,甚至听上去还很可爱、有趣。但…  相似文献   

9.
马述萍 《江苏教育》2001,(18):19-19
全国科学院院士、名的热自动化专家钱钟韩教授在谈及治学经验时说:“我总结一下,觉得还是某些公认的‘蹩脚老师’对我帮助最大。他们每次讲课。只能提出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由于他讲不清楚,就会引起我的注意,把脑筋集中到真正的难点上。听课之后总觉得不满足,就只能自己去学。”  相似文献   

10.
明星的悲哀     
【原稿】(1)光彩夺目的明星用动人的歌声牵动亿万人的心 ,但时不时听到这样的消息 :一誉满南北的大明星报幕时将著名指挥家陈燮阳读成陈变阳 ,观众惊愕 ;一位明星在参加某电视台听写苏轼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闹出“大江东去 ,狼逃尽”的笑话。(2 )听到这样的消息 ,你有何感慨 ?你不觉得这样的笑话是不应该出现的吗 ?(3)明星不是一般的人 ,起码的文化常识文学名著应该懂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陈变阳”、“狼逃尽”这样的笑话呢 ?原因在不注意学习 ,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那么 ,平时他们注意了什么 ?听说有位歌星 ,因出场费不合…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讲解数学基本概念和规律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感性材料,如实物、教具、图形等,然后通过抽象和概括,揭示概念或规律。这样教学很好。但是,用什么方法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呢?前不久,我听了一节数学课,讲的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课上,教师注意运用教具,注意讲解较大数减去较小数等于相差数的解题规律,讲得比较清楚。但由于  相似文献   

12.
曹树华 《班主任》2010,(10):15-17
“曹老师,您带班总是那么顺手,一定有什么秘诀,教我们几招吧!”几年前,总有一些青年教师向我提出这样的请求。我自认为自己带班没有什么秘诀,所以只能告诉他们一些零碎、点滴的做法。他们听后很不满足,觉得我有所保留,因为我所说的很多方法他们也用过,但效果却不如我。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呢?在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是人们相聚的欢笑吗?是喜气洋洋的联欢会的掌声吗?是震天响的鞭炮声吗?还是其他?或许你听到的是我们没有注意的,你听到了什么?那又代表着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商人捡硬币》的故事: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14.
“执教不等于会教,学会不等于会学。”对于教与学,蔺国霞总是这样认为。 熟悉蔺老师的人都认为她与众不同。当对蔺老师有了一定认识后,大多数人都会被她的气质与内涵深深感染。多年来,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成就了许许多多学生,也成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5.
刘芬 《教书育人》2012,(10):77-78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为学生付出了一切,而学生却依旧不听我的话,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知道尊重我……"读了郭道胜的《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这本书以后,给了  相似文献   

16.
我,等待摇滚     
曾经听人说起摇滚是什么。听到的是一声吼叫:“摇滚就是一切!”不错,摇滚才是音乐。在这儿,不管摇滚这个词多么富有诗意,也只能到处“滚”,大部分摇滚歌手的结果也只有摇摇头然后说“我一无所有”。崔健——我不知道这个时候是否还有人记得  相似文献   

17.
每次带领学校的青年教师外出听课,都会听到他们在课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听课的时候往往会陶醉于这样的课堂之中,可是当回到自己的课堂借鉴他们这样的教法、设计进行实践时,却发现自己的课堂“惨不忍睹”。这样的感慨实际上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听名师的课,该向他们学什么呢?笔者很幸运,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有很多听名师讲课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从教几年,听的公开课不少了,确实获益匪浅。然而不知为什么,近几年却越来越“怕”听公开课。听公开课,我有“三怕”:一怕完美无缺的表演。听公开课,最怕见到酣畅流利的表演,最怕听到完美无缺的回答。因为这样的公开课,往往只能有一种原因———乏课。“真实是一节课的生命。”没有了真实这第一要素,任何优秀的公开课都黯然失色。一节乏课,老师反复演练过无数遍,学生按程式回答,这样的公开课除了像舞台剧一样向人展示外,还有什么实际价值?我们的学习毕竟不是演戏。况且,我们一天到晚在呼唤诚信,一天到晚在教育学生要诚实,讲真话。而我们老师…  相似文献   

19.
在讲授《小英雄雨来》时,遇到“打听”一词。“打听”一词,健听人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也是知道的。原以为聋生应该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没想到学生打出的手语“打+听”;解释词意时,学生打出的意思是“打仗(枪)的声音+听到”。教师告诉学生,“打听”在这里应是“询问”的意思,学生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呢?“打听”虽然是新词语,但“打”和“听”都是以往学过的生字,于是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把“打”和“听”的手语连起来,再把“打”和“听”的意思连起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浅议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引导学生动笔写 1、从听到写作.“听”,对学生来说往往是最大的语言输入之一。它不但增加了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同时也可丰富其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我们用不同听的形式来加强学生们写的能力.听写(Dictation)是衡量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可选取与已学课文相关的或较密切的材料,内容上具有概括性、代表性而又略易于教材的材料.这样的听写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加工和提炼.当然也可选取一些既通俗又风趣幽默的材料,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品味其韵味,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