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视觉设计语法理论,深度研究曾引发海内外国民高度关注的《中国国家形象片》,发现该片通过“再现”功能下的传播内容隐喻设计、主体“互动”意义下的传播距离设置、镜头“构图”设计下的传播信息表达,充分实现了影像表达。因而进入“读图时代”后,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可通过视觉语法把握影像“再现”“互动”“构图”的功能,来促进观众进行主体互动进而加快认知递进的过程,以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纽约时代广场投放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作为一个文本,运用视觉表征ACTE模式,即从吸引注意(Atten-tion)、引向内容(Content)、展现主题(Theme)和配置效率(Efficiency)四个层面解析短片具体构图元素和修辞手法,探究图像所隐喻的传播意图,由此剖析、探讨其说服效果与方法,以期为以后国家形象片的构建提供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在当前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步通过形象宣传片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风采.2011年播出的《人物篇》,是我国首次尝试在发达国家的公共场合主动投放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新版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在十九大召开期间发布,并引起各大媒体广泛热议.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问题,运用视觉叙事系统分析框架下的聚焦系统、情感系统和氛围系统等理论对新旧两版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二者的异同,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策略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综合情况在本国及国外民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在理智与情感上的认知情况。媒介作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并不是对于国家真实情况"镜子式"地再现,而是有选择的进行加工。同时由于跨文化背景以及既有态度的影响而对于媒体所传播的国家形象进行对抗性解码,例如我国2011年在纽约时报广场所播出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所取得的效果就很差。因此,本文将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分析我国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传播策略误区,以及境外受众对我国国家形象所持负面态度的根源,并试图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6.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西班牙、葡萄牙,这是中共十九大之后国家领导人首次访欧,意义重大。为此新华社发表两篇专题报道,使用大量图片记录习主席的西班牙、葡萄牙之行。本研究主要是以图片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从多模态话语视角分析新闻报道中典型代表图片的意义、图文交互及报道如何构建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表明两篇报道图片意义显著,运用图文交互构建了新时代中国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并对以后的图文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汤晓山 《传媒》2017,(23):81-84
在读图时代,视觉元素已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构既能够承载优秀国家形象信息又具有艺术审美性的视觉元素,是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视觉元素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运用状况入手,指出了国家形象视觉元素建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国家形象在东盟国家的传播,认为国家形象视觉元素的建构应从视觉信息的选择、受众文化接受经验、视觉审美特征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一、<国家地理杂志>对中国民俗的视觉呈现 2000年以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共用9期分别对中国介绍了9次(9个专题).这些专题分别为:"西藏:拥抱藏历新年"(Tibet Embraces the new year,January 2000)、"马可波罗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Make Polo,National Geographic.May 2001)、"马可·波罗在中国"(Make Polo Ⅱ:in China,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1)、"中国远古过去的新故事"(The New Story of China's Ancient Past,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3)、"北京:古老首都的新面貌"(Beijing:New Facefor the Ancient Capital,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3)、"中国汉代"(Han,National Geographic,February 2004)、"中国增长的痛:钱越多、垃圾越多、问题越多"(China's Growing Pains:More Money More Stuff More Problem,National Geographic,March 2004)、"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China's Great Armada,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5)、"中国远古化石"(China's Fossil Marvels, National Geographic,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9.
熊玄  翟晨 《新闻战线》2012,(8):79-8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受到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形象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种是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极端赞美,典型的是"中国模式"的提出;一种是对中国经济与军事崛起后的担忧,典型的论调是"中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构建国家形象时,媒体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利用好媒体来达到构建国家形象的目的时,运用正确的传播机制是关键的,同时,由于人类的认知具有碎片化的特征,所以,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下,碎片化的认知过程极容易与传播机制产生共谋并在公共外交当中发生作用,中国在进行公共外交的过程当中使应当认识到这一现象,并且利用这一现象来有效地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鲍高齐 《视听》2016,(1):48-49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家实力的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显示出重要作用,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崛起。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性的媒介产品,其客观的记录、权威的解读、相对系统的展示给普通民众了解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本文从影像意义系统的角度,通过对韩国媒体制播的纪录片《超级中国》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客观反映中国面貌的同时,隐含在影像背后的却是一个霸权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就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而言,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2008年8月8日的开幕式上,204个参赛队伍、80余位各国政要、40亿的电视观众规模令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地进入了国际视野.那么,这场历时4个小时的盛宴效果如何?是否契合了这次宏大的"议程设置"的初衷?西方传媒视野中的中国形象是否因此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