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1世纪的中国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的系统工程.德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其人文关怀价值,在于构建一个深刻内涵之精神文明世界,其美学成就即塑造人格美.智育即通过培育人对客观世界之认识和实践,在美学上体现为审美自由和审美情趣.而体育的真实涵义,体现了人对自身和自然的美的追求.而劳动技术教育则蕴含着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创造美及其美感体验的教育内容,是劳动美育与技术美育之综合.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师劳动审美价值的思考东北师大教科院曲铁华教师劳动饱含着审美价值,这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劳动美的体现。为提高人们对教师劳动审美价值的认识,就应该对教师劳动美的存在形态在思想情感上取得认同。本文试就教师劳动审美价值作一初步探讨。“价值”是一个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 一、处理教材讲透基本原理成人院校培养的是能独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据此,我设想这门课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在提高理解美、分析美,即审美能力上下功夫,从这点出发来处理教材:保留基本原理部分,略讲美学历史及重要美学家的主要观点,增加与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内容——美的形式规律、美的创造、美育,删掉马列主义美学的思想来源。在讲授马列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时,力求讲得清晰透彻,使学员切实认识到美起源于劳动,是劳动过程的对象化或物化,从实用功利到审美是劳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6 0年代后的朱光潜美学已是实践美学 ,从以物的形象为审美对象到强调美的意识形态性 ,再到提出文艺是生产劳动 ,是朱光潜实践美学形成的基本轨迹。以文艺的主观性说明实践的能动性 ,以审美的创造精神沟通的物质与精神生产 ,寄托人类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 ,是朱光潜实践美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习惯淀积的人们审美心理结构中,充满着各种艺术的奇光异彩。而经济则难以在灿灿然美学殿堂中占一席之地。这是美学史的定格,也是美学史的迷惑。当代科技革命引起劳动的属性结构全面转换,劳动属性结构内部美的属性层次崛起,对美的意境的追求日趋超过对经济功利的计较;促使美学从典雅的殿堂内走出,向最普通最广泛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靠拢。经济学与美学两大学科际“碰撞”,吸引着人到经济美学这块蕴涵着丰收的处女地开拓。一、对美学与经济由分离转向趋同的历史反思和现实观照 (1)人类的劳动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人的劳动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再塑物体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生产的美体现在美的生产中。正是在这点上,使人的生产具有动物的本能性生产所不可能有的意境与质感。劳动过程及其物化对象所遵循、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和审美心理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论述,揭示了产生美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即作为主体的审美的人和作为对象的感性存在;任何美的产生,都是审美客体之生命节律与审美主体之内在心理结构相互应和的结果。在劳动生产与审美活动历史中积淀而成的审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修养论美学,是一种侧重于调动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美学,而不是探讨美是什么的美学。因此,从审美的角度研究庄子的审美范畴,更符合庄子美学的内在逻辑及其思想特点。庄子的审美异同论建立在对审美关系考虑的基础之上,并不能用相对主义美学加以概括。实际上,庄子有些从字面看来所作的关于相对美的论述,恰恰是讲美的绝对的同一性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两个命题:一是“劳动创造美”,二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两个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美学的起源、本质、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关系。20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真谛:作为教师,只有以敏锐的审美目光、和谐的美学形象、优美的教学语言、去上好语文课,才能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美学的火花在学生心灵深处闪光。一、敏锐的审美目光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审美目光。语文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美的“因素”,在施教过程中,我注意在课程内容中发现美:l、散文美。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形散神聚,具有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美学的劳动范围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概念-增加财富的生产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个劳动范畴的内涵包括人的一切感性,对象性活动。马克思美学认为劳动的本质在于人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同时,生成创造了人自身,审美感官与审美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和全部人类劳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在习惯淀积的人们审美心理结构中,充满着各种艺术的奇光异彩。而经济则难以在灿灿然美学殿堂中占一席之地。这是美学史的定格,也是美学史的迷惑。当代科技革命引起劳动的属性结构全面转换,劳动属性结构内部美的属性层次崛起,对美的意境的追求日趋超过对经济功利的计较;促使美学从典雅的殿堂内走出,向最普通最广泛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靠拢。经济学与美学两大学科际“碰撞”,吸引着人到经济美学这块蕴涵着丰收的处女地开拓。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建筑是在满足人们实用功能的需要下产生的。通过“家园”感,使得建筑超越了单纯的实用功能而生发出它的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是建筑艺术的本质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建筑师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建筑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尺度,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艺术生具备的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是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本文分析了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的特点,并通过相应的特征分析,阐述了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的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析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崛起以及其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和清算,文学艺术的批评问题在逐渐受到冷落。整体上说来,分析美学家大多摒弃了文艺批评的普遍性,而将文学艺术的批评归结为个人的趣味好恶,走向了批评的取消主义。然而,取消主义者看不到趣味的二律背反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因而不能真正从理论上取消文学艺术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叙事与"读图时代"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瑾 《培训与研究》2003,20(4):15-17
经典的小说叙事艺术正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趋于式微,语言的缺场和图像的霸权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叙事策略。叙事艺术的生产性审美转向视觉化的消费性审美,并逐步上升为化主因,叙事策略的改变建构起新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既有的化规则被打破,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笔者对重庆铜梁龙(表演类)、綦江农民版画(绘画类)、荣昌折扇(工艺类)、走马民间故事(说唱类)等四个代表了目前该市民间文艺发展最高水平项目的调研心得。在简要梳理了现状与特征之后,切入对发展中种种矛盾的揭示,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项目给出了较为细致的建议与对策。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建议及对策对于一般民间文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音乐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密切联系,教育管理者应该善于运用音乐艺术教育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善于把握传统文化和谐理念的审美取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加强教育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数码办公产品在现代办公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现代办公方式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人类生存状态不断改善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追求高质量和高品位的生活,在办公中希望能够使用到美观的数码办公产品,它会使人们在工作中感到心情舒畅。数码办公产品造型的艺术性是通过其形、色、质等造型元素的合理运用来实现的,应体现出时代美学与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育正是以其自由、超越的审美快乐,使人们的情欲受到规范、节制和净化,从而陶冶和塑造人们一种超越的人生境界,赋予人们一种超脱精神、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论文认为 ,康德关于艺术的论述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 :一方面 ,作为审美鉴赏力对象的艺术只能引起人性中社会交往的兴趣 ,籍着艺术的教化 ,可以使人远离人性中倾向与欲望的统治 ,使人变得更文明 ,就此而言 ,它低于自然美 ;而另一方面 ,作为天才作品的艺术 ,因其所具有的不可解释的精神创造性的作用 ,可以启发我们达到一种有机整体的自然观念 ,就此而言 ,它具有自然美、乃至科学知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由此形成了康德的艺术悖论。论文指出了这种悖论形成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道家并非是文艺否定论者,其对文学艺术等诸多审美活动均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道家认为,审美感受并非单纯的感官知觉,而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情感与理智、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的状态;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率性而行,自然素朴,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