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两岸关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两岸新闻交流的发展方向,而两岸新闻交流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润滑剂"的功能,提供了可以让两岸进行正常交流互动的机制。未来两岸如何通过新闻交流、通过媒体对两岸形象(台湾形象、大陆形象)的完整、真实和准确的塑造与呈现来沟通两岸、寻求两岸彼此认同、建立彼此好感,发挥媒体良性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新闻交流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历史使命。本文就此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实务层面提出了互构两岸真实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熊烨 《东南传播》2010,(11):107-108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两岸同胞有责任、有义务共同继承和弘扬,需要两岸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本文从文化活动品牌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其对两岸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发挥文化活动品牌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谢清果 《东南传播》2014,(11):25-27
两岸传媒业的发展,需要有对话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背景下,《两岸传媒》应运而生。《两岸传媒》创刊三年来,切实地承担起沟通两岸传媒的业界、学界以及民间与政府的独特作用,有助于为两岸传媒业发展建言献策,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两岸共同媒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由于民进党再次上台而波澜不断。新媒体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虚拟交往平台。这个平台是杂音不断的现实交往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交往理性不足等问题。随着影像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影像符号逐步成为新媒体交往的主流符号。两岸新媒体空间正在形成一个众声喧嚣的影像公共领域。在这里,两岸艺人借助影像符号影响两岸青年,两岸青年使用影像符号表达诉求。影像公共领域内的话语,融合进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话语。影像多模话语是两岸青年交往的创新话语,有助于重建两岸青年的交往理性。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强两岸青年影像文化交往,建构影像公共领域多模话语,增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5.
林杰  袁勇麟 《东南传播》2014,(10):20-22
近年来,两岸图书出版界在版权贸易、合作出版、人员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通过盘点两岸图书出版领域现有的合作模式,探讨两岸图书出版合作的发展思路,分析两岸出版合作的前景,以期为当前两岸蓬勃开展的图书出版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将于11月3日抵达台湾开始访问。在四天的访问期间,陈云林将与马英九会面,并与海基会协商解决两岸海运直航、两岸货运包机、平日包机,以及建立空中直达双向新航路、两岸邮政合作、两岸食品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是视觉先行的时代,以影像为中心的视觉符号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创作者则是两岸影像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厦门大学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承载着推进影像艺术发展、传播两岸三地文化、推动两岸交流的重要使命。本文聚焦于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历届作品,探讨作品的制作特点、题材类型和美学特征,并思考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的文化交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子眸 《大观周刊》2012,(31):62-62
两岸经贸交流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日趋成熟,两岸经贸交流进入后ECFA时代。两岸文化交流逐渐成为促进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两岸文化传承视角,探讨两岸文化交流现状及对策以促进两岸长久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安 《出版参考》2010,(14):35-35
在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新形势下,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7月8日-11日在广州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两岸工业、科技、能源、环保产业界代表人士,及文化、教育、体育、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共计400余人参加,围绕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项议题进行研讨,并举办文化教育专题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屈指算来,两岸新闻交流已走过20个年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和两岸之间其他领域的交流一样,两岸新闻交流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浅渐深的发展过程。到今天,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的频繁、密切程度,远非20年之前所能想象。两岸新闻交流对于增进两岸同胞彼此的了解与沟通、对于推进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是两岸同胞有目共睹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对文化保护传承、文化内容生产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对两岸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梳理两岸文化融合现状,从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数字化传播、文化产业合作、政策支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两岸文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深化两岸文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冉 《中国广播》2012,(6):26-29
进入21世纪,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广播中普遍应用,新的制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为两岸广播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开启了新的思路,两岸广播合作有了全新的互动形态。两岸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岸传媒的积极互动。两岸广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两岸形象的完整塑造和真实构建。两岸广播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亦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两岸的“共同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标题在新闻报导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新闻内容的总体概括和简要说明,是整个新闻的"眼"。本文以两岸的电视新闻标题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两岸电视新闻标题语言本体的差异,总结两岸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语体差异。分析两岸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语言政策对语言的影响,为两岸媒体语言的使用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与两岸传媒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现状决定了两岸传媒的发展现状,两岸传媒的互动又反过来影响两岸关系的走向。新媒体技术的变革为两岸媒介互动打开了另一扇窗,重构了两岸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交流合作渠道和社会交往结构。本文认为,1987年以来两岸媒介互动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从单向到双向的规范化时期(1987~2001)、从常态交流到多样互动的多元化时期(2002~2009)、从一般交往到实质性合作的纵深化时期(2010年至今)。梳理与分析海峡两岸媒介互动的发展演进,对新时期两岸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九二共识以来,两岸版权贸易越来越频繁,出版合作进一步加深.目前,台湾已经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版权输出地.两岸出版交流是跨越体制的文化交流,文章梳理了当前两岸版权贸易中出现的法律纠纷问题,主要有重复授权问题、无权授权问题、出版作品侵权问题以及中国内地作者维权难等,提出促进两岸版权贸易合作、解决两岸版权贸易纠纷的法律和制度协调方案包括制定区际版权贸易法律冲突法、构建两岸著作权法律法规数据库、完善中国内地著作权法附属型立法.  相似文献   

16.
<正>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牵头组织策划、两岸50家电台参与的两岸广播春节联播,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每年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在两岸电台播出,为两岸听众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成为两岸民众春节期间的"快乐相约"。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台湾陆委会最近就现阶段两岸文化交流问题提出六项原则,强调两岸基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两岸文化交流更应积极推展,以互补互利,充实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共同发展。两岸文化交流的六项指导原则如下:一、认识两岸文化状况,增进彼此了解;二、秉持平等善意态度,加强文化交流;三、展现台湾发展特色,交换成功经验;四、善用两岸文化资源,增进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交网站在21世纪初迅猛发展,"社交革命"波及整个世界,中国大陆和台湾也都身处其中。两岸都属于华语社会,但由于经济、文化、习俗等差异,再加上网站本身设计的差异,使两岸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从差异入手,以两岸最流行的人人网和Facebook为例,探讨两岸社交网站用户使用行为的不同,为两岸的社交网站提出可相互借鉴的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不久前呼吁过,两岸新闻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开放两岸新闻交流政策,提高交流层次,促进两岸新闻交流发展。诚如张铭清所言,近年来,跟两岸各项交流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两岸新闻交流有点滞后,大陆对台宣传存在的问题随着两岸媒体交流交往的深入,而显现出来。本文浅谈当前对台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柴华 《东南传播》2020,(1):53-55
2019年是两岸开启交流32周年,也是两岸新闻交流32周年。当年两岸隔绝的坚冰,就是由新闻记者的采访打破的。多年来,两岸媒体的交流合作为两岸同胞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搭建了沟通桥梁。如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两岸媒体和台海新闻人应借助新媒体的强大推力,主动融入融媒体时代,善尽社会责任,坚持为民发声,讲好两岸故事,积极探索台海新闻节目全新发展之路,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台海新闻节目融合发展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方向,探索融媒体时代台海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