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维目标1.了解空气组成,各成份的体积分数及用途,知道氧气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知识,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3.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纯净物、混合物的含义。4.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的实验、氧气性质实验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氧气和氧化》一节是《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氧气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气体之一,他们知道动植物呼吸都需要氧气,这些氧气一般来自空气,它与我们始终是直接接触的。但是很少有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一、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通过氧气、氧气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的收集方法,完全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在收集一种气体之前,我们必须事先知道该气体的有关性质:①密度,②水溶性,③能否与水发生反应,④能否与空气中的  相似文献   

4.
在空气和氧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集中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方法及相关题型,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冠 《小学生导读》2010,(10):40-40
清晨,人们爱到树林里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植物能释放氧气。但是你知道吗?植物也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不相信吗?下面的实验能解除你的疑惑。  相似文献   

6.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3.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地呼吸,知道人吸进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红莲 《广西教育》2008,(20):82-82
一、教学顺序的确定 教学顺序是指学习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它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教学顺序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单一后综合,尽量使新知识与学生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实质的联系。如在初中化学《氧气》一节,研究和认识氧气不外乎要知道氧气的制法、性质、用途。从三者的关系看,制备氧气要利用氧气的性质知识来验证所得到的是氧气,而氧气的用途又是以氧气的性质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氧气和氧化》一节是《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氧气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气体之一,他们知道动植物呼吸都需要氧气,这些氧气一般来自空气,它与我们始终是直接接触的。但是很少有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因为他们没有留意或关注过氧气的这些应用。这使得他们对氧气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不过,教材是在前一节《空气》中氧气的利用后,引出氧气的物理  相似文献   

10.
话说臭氧     
我们已经知道,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是你知道还有一种氧的单质是臭的吗?这种氧的单质因具臭味而得名臭氧。  相似文献   

11.
许多同学都有晨练的习惯,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喜欢晚运动。那么,锻炼身体是早上好还是晚上好呢? 其实,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去看。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能使我们吸入充足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我们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的。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在夜晚,植物也和人一样,吸入氧气,排出二氧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知道最先制出氧气的是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但他们两人的头脑被“燃素说”束缚了,因而没能真正认识氧气。而拉瓦锡排除了燃素说的干扰,得出了正确结论,因而氧气的发现权属于拉瓦锡而不属于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这样,真理便从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的鼻尖下溜走了。  相似文献   

1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58页的"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不仅是初中科学中的重点内容,而且能为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实验利用漏斗和试管收集水中金鱼藻产生的氧气,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相似文献   

14.
楚楚 《科学启蒙》2010,(2):36-36
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阳光产生氧气的过程,那我们怎样才能证明这一过程呢?  相似文献   

15.
周桂官 《江苏教育》2013,(12):66-66
大家都知道,氧气对我们人类和动植物来说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而有一种氧气,对我们来说也极为重要,那就是人们的思想氧气、精神氧气和心理氧气。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缺少了它们,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精神窒息、信仰滑坡、理想动摇、风气浮躁、功利至上、道德沉沦的现象。当今社会存在的这种思想缺氧、精神缺氧、心理缺氧的现象,其实就是文化的缺失。文化如同氧气之于人的生命一样极为重要。没有科学则愚昧,没有民主则喑哑,没有文化则虚空。缺文少化,无论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从自然界采到一块8000万年前的玛瑙,发现其中密封着一个气泡,经检测,气泡中的氧的含量达30%,也就是说8000万年前,地球大气中氧的含量为30%。各位小朋友都知道,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据环境科学家测算,现在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原来,从8000万年前至今,地球上氧气的浓度一直是在减少哦,而且科学家通过不断实验发现:人类会感觉到舒适的氧气浓度为20%——30%,也就是说为了人类的生存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氧气了!不然,我们“地球家园”可能就不会再适合人类居住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茫茫太空里先建设一个“星际家园”呢?我们知道,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增加地球大气里氧气的含量就要多多植树!而在众多的星球中,火星是最有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是火星上二氧化碳的含有量是95%,几乎没有氧气,人类移居火星最大的难关就是“缺氧”,因此现在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目标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3.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4.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5.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你知道一种令人发笑的气体吗?这种气体俗称"笑气"。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了一种气体。他制备一瓶气体后,把一块燃着的木炭投进去,木炭比在空气中烧得更旺。他当时把它当作"氧气",因为氧气有助燃性。但是,这种气体稍带"令人愉快"的甜味,同无臭无味的氧气不同;它还能溶于水,比氧气的溶解度也大得多。它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吴歧廷  牛富 《中学理科》2007,(1):1-6,91
1.记住空气的组成成分及相应的体积分数,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 2.掌握氧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反应的原理与实验现象;记住氧气的重要用途,明确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杨群 《初中生辅导》2012,(Z5):84-85
同学们,俗话说:"鱼离不开水",那么你们知道鱼为什么离不开水吗?是因为鱼怕热,水里凉快吗?是因为鱼没有脚,不能走路吗?空气中的氧气比水中的多,为什么鱼在氧气更多的陆地上却很快死去呢?这些问题都与鱼的生理结构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