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地域歧视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的地域歧视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违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对某一地域的人与其他地域的人区别对待,新闻媒介不能够平等地对待分布于不同地域的人群。目前,我国新闻报道地域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贴标签、以偏概全和歧视性语言的使用。新闻报道中地域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现行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以及部分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媒介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关注弱势群体,自觉消除由于自身的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化名,顾名思义,即出于特定目的在文章中不出现相关人员的真实姓名,而用其他的符号替代。新闻报道中的化名现象越来越普遍,作为一种报道中经常使用的手段,既受报社记者编辑们的青睐,也有分析研究的价值,需要研究者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3.
柯泽  黄海 《新闻前哨》2004,(12):38-38
大众传媒与娱乐有着天然联系。关于大众传媒的娱乐性,西方学者有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述。1967年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逊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游戏说"。提出应该把媒介看作一种玩具,人们参与媒介就是为了游戏,从中获得愉快,因此媒介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等低级趣味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不以为然。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文中提出了新闻媒介的第四大功能.即娱乐功能,作为对拉斯韦尔媒介功能说的补充。媒介产业的娱乐属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歧视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庆江  夏兴通 《新闻界》2007,(3):119-121
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歧视现象的表现类型有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身份歧视以及年龄歧视、生理缺陷歧视等。歧视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复杂,大致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经济利益的诱导;新闻工作者视野的狭窄性;人文关怀的缺失;法制观念的淡薄等。要克服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现象,应当从以下一些方面做工作: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处理好媒体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系;加强记者的职业操守;加强人文关怀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等。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广播媒体要想在新闻报道中立住脚跟,就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来说,更不容许有一点虚假成分存在。笔者主要结合工作经验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思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医疗关乎健康,素来是社会热点,更是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然而,医疗行业有其独有的特点,专业性很强,而且难点多、矛盾多、关注度高。医疗新闻稍有不慎,便会拨动大众敏感的神经,演变成公共新闻事件。在医患矛盾一触即发的今天,在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当下,新闻工作者更应该谨言慎行,尊重生命、尊重医学、尊重事实,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提供有温度、有人性、有态度的医疗新闻。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中,报道的视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由于目前平面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很多平面媒体都存在着生存困难。随着网络媒体的到来,更使这些平面媒体失去了他们原有的地位,它们都在一点点地被网络所吞噬。所以,平面媒体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传播模式,而是以一种错位传播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空间不断增加,对于一个典型事件,媒体围绕这些热点展开报道并进行相关报道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的扎堆报道。本文对三种典型的新闻扎堆报道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探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传播渠道、舆论重点都在发生着变化,多数的变化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但为了博取更多受众的眼球,有些变化也在不断冲击着新闻媒体最基本的客观公正的原则,导致新闻报道失衡。新闻报道是媒介对新闻第一反应最直观的体现,展现出新闻媒体的敏感度,价值取向失衡的新闻报道却为了迎合受众,只报道受众感兴趣或乐于听到的新闻,这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朱筱伶 《今传媒》2012,(9):48-49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空间不断增加,对于一个典型事件,媒体围绕这些热点展开报道并进行相关报道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的扎堆报道。本文对三种典型的新闻扎堆报道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探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人们在对模糊现象进行研究的时候已经逐渐的习惯从哲学的角度入手,人们对模糊现象进行更加深入和更加系统的研究是从扎德发表的《模糊集合论》之后才开始进行的。因为受到这一文章的影响,所以这一理论在社会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人们也开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新闻报道中的模  相似文献   

15.
谢良 《声屏世界》2003,(7):23-24
在我国媒体进入转型发展之际,原来的价值观念与转型期社会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击,并出现新闻报道在地方保护主义挤压下的扭曲和新闻媒本在利益驱动下的广告失范,以及新闻记者因片面追求“卖点”而导致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失衡现象。作者对此展开了一番论述,并指出:作为社会生活“守望者”角色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按照新闻规律,正确处理好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学会合理拒绝;完善新闻报道采访的内部机制,树立起良好的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17.
近几年来,新闻事件的发生浩如烟海,新闻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前介入重大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进行通盘构想,策划这一报道手段,显得尤为重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4)
新闻报道的负效应探析齐宇强新闻报道的负效应探析@齐宇强...  相似文献   

19.
陈才源 《东南传播》2012,(1):152-153
环境新闻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在该领域有时容易出现一些新闻报道内容模式化、报道片面性、忽视长期效应等现象,使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受到损害。作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对环境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一些具体的改进办法,以期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琼 《新闻窗》2007,(4):60-61
近来,东北地区连续两次受到五十年未遇的强降暴雪的袭击,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今年2月28日凌晨2时,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7次列车行驶至珍珠泉至红山渠站区间时,突遇瞬时13级大风,导致11节车厢出轨,造成3人死亡,十余人重伤。这一系列有关天气突变引发的事件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纷纷对此做出回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