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标亮 《中国德育》2012,(23):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就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而言,所存在的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在教育面前都是一样的。教育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基础、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更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农村教育的问题,缩小教育差异,从地区、城乡和特殊群体几方面着手,争取做到公平教育,给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文章从探究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对策的方向进行浅析,再提出三个措施、对策,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为我们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治区通过创办六盘山高级中学和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确保了南部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创立了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扶贫”模式,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促使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有力杠杆。从长远来讲,教育公平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源。如果说在录取上向农村学生倾斜,体现了结果公平,那么如何让农村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在"起点公平"这一点上下功夫,这对农村孩子们来讲同样重要。京津冀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均。同处一个国度,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们都有权利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强大的师资队伍,标准的办学条件,这就需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京津冀地区要继续加强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向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5.
窦秀珊 《甘肃教育》2014,(15):20-20
正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城镇化必然推动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演变,但决不是以城市文明替代农村文明。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应当成为"为农"服务的教育。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后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面临着推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双重任务,迫切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本文就谈谈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教育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简讯     
正国务院日前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希望。这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后,中央为促进教育公平采取的重大举措。我国计划到2015年建成30个数字影院实验区及1万所中小学数字影院实验校,其中今年要在全国建成两个实验区和100所实验校。据介绍,校园数字影院是在学校的会议室、礼堂、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基础上,进行设备升  相似文献   

7.
正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  相似文献   

8.
吕红玲 《文教资料》2013,(23):81-82
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为此,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应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以实现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克强: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0.
解决民族地区农村教育贫困的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广西贺州市民族地区教育的分析,指出了农村教育贫困的成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涉及千家万户,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了明确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胡锦涛同志关于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讲话犹响在耳。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  相似文献   

14.
杨庭江 《贵州教育》2014,(22):15-17
教育是社会之基、民生之本,农村教育乃基础教育的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使用频率最高、曝光率最高和最吸引眼球的名词之一。教育公平的实现,不光需要决策层出台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更多投入向四类地区(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更多政策扶持弱势群体,还需要身处高层的教育政策决策者“敞开门来”倾听民意,“俯下身来”视察民情,真正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得民间的声音能够得到倾听与回应,也因此需要畅通民意健康表达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正从现阶段我国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最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缺失更是普遍存在。农村的学前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及教学质量整体偏低的现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多半成为了一种口号,难以落地实施。公平是缩小教育鸿沟的前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应当在提倡质量教育前面得以实现,没有公平的教育只能让质量教育更加倾斜。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宁夏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将更多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各级各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项任务。报告的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提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4,(9):8-8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