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社会要延续,生儿育女是必经过程。传统社会生产力低下,形成了"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根本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生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其中有一种就是能生育而不生育的无孩子的家庭生活方式,即丁克家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丁克家庭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二十余年并在数量上不断发展,尤其为年青一代的80后家庭所认同。人们选择丁克家庭首先是具有一定的新的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基础,其次也有中国现代生活中迫于"房奴"、"车奴"、"孩奴"等巨大压力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丁克家庭生育观念的选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性别作为人类学理论分析的一种话语,划分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社会又赋予了两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使之具有了与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传统社会中,男性都被赋予了养育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则被赋予了生育的责任,在这种行为规范的影响下,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对于处于中国西南部的侗族村寨,在这种社会性别规范下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又有着自己的特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几方面的因素.只有对影响其生育行为和生育观的因素进行根本性改革,才能扭转当地的生育现状,使其符合国家的政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改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思想的解放,中国农民的生育观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农村天地的狭小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致使当代中国农民的生育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生育认识的狭隘性;生育情感的偏激性;生育信念的落后性;性意志上的脆弱性;生育行为的盲目性。对此现象一一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深挖了问题形成的根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补救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育观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变迁中。在此背景下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的生育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特征。在城市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生育观呈现出经济理性、个体价值凸显、传统家庭观念继承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妇女学、文化学、人口学的角度,指明了研讨妇女生育观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揭示了妇女生育观的类型及其社会性、历史性、独立性、支配性等特点,分析了妇女生育观对人口再生产的巨大影响,指出了影响妇女生育观形成和转变的多种社会因素,阐述了妇女树立社会主义生育观的必然性,指出了促进妇女生育观现代化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疆锡伯族妇女生育习俗与生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面临严重人口压力,在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过程中,研究少数民族的生育习俗与生育观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求子习俗、孕期、临产习俗、育儿习俗等方面系统详细地研究锡伯族妇女的生育习俗,分析其中蕴含的生育观,从另一侧面来反映锡伯族妇女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7.
俗语的形成一般比较固定,而且形象生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有些俗语历史悠久,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保留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俗语中反映的妇女观主要体现在生育观、婚姻观、美丑观、贞洁观、依附观等方面,从中可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高学历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研究对促进新世纪人才健康成长、现代婚姻家庭现状的研究意义重大。高学历青年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恋形式、伦理责任、生育观念等婚恋及生育观方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受社会、文化、高等教育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经》时代,人们的生育观是非常鲜明的,许多歌谣都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生育制度和生育习俗方面的生动情形。其中,亦有不少歌颂多子多孙的诗篇。无论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还是民间百姓之家,取芣苢、螽斯、麒麟、花椒等意象之多子(或多籽)的含义,无不是为了求得多子多福、子孙昌盛的好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然而,在某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重女轻男在特定时期也曾一度成为人们的“另类”生育观。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权主义家庭心理治疗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发展 ,个体心理治疗被家庭整体治疗的方式所代替 ,家庭治疗是指以家庭为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 ,始于 1962年。 2 0世纪 70年代 ,随着女权主义的发展 ,女权主义者从性别角度入手 ,以对父权制的批判作为手段 ,以女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了传统的系统论的家庭治疗理论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女权主义者从各自的具体的领域提出了自己的家庭治疗观点。虽然女权主义者对传统家庭治疗的批判和重建的体系繁杂 ,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方法 ,但女权主义家庭治疗的观点已经成为了家庭治疗领域的新发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家庭”观念却承受着巨大的变迁。首先是男性的绝对家长尊严的丧失,家庭成员由家庭本位转向社会的“群”,这使得现代家庭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群”中“个”的建构及其“度”的问题则又成为现代家庭建立过程的一个难解之题。这种建构的困难其实是现代中国建构之艰难的一次很好的隐喻。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北京人》、《憩园》、《伤逝》、《寒夜》这些作品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过程,前三部记录着传统家族的衰败,而后两部则记录着现代家庭建构之艰难。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知识,在描写中国传统的家庭化时,主要着眼于对传统的批判,成功地树立了反传统家族化的旗帜。到了抗战时期,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面对家族化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借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的活动,如长子,逆子、败家子等来印证社会历史,从而显示出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家族化观。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园圃中的一枝奇葩。谚语作为语汇的一部分,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了精彩的人文世界。文章以《谚海》为主要语料来源,在对其中部分谚语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揭示出女性传统的婚恋观、家庭观、贞洁观及其历史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空间维度是历史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史家的空间观念是其历史观念的基础。中国传统史家的空问观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近代在外力与西学的双重作用下,它逐渐为“新世界观”所取代。空间观念的变化,意味着传统以天下秩序观念为依托的历史解释模式的危机,它引发了史学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世界历史叙事、历史科学观、自下而上书写民史等成为新史学思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6.
知识观是教学观念的基础,它构成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在背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然而,问卷调查显示,教师的知识观落后于学生,发人深省。随着知识的迅猛发展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知识观面临重塑的艰巨任务,其培养途径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7.
抗战前知识女性的婚姻观是民国期间一种激进的思想观念。觉悟的知识女性形成了崭新的婚姻观,认为婚姻应以爱情为目的,注重对未来丈夫个人的考量;女性应掌握自己择偶的权利,建立“小家庭”;号召晚婚节育,婚后继续工作;主张离婚自由,甚至部分人抱独身主义。婚姻观是民国政治、经济、思想、教育、法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对于启迪整个妇女界的思想,变革中国的传统家庭,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乃至以“家庭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通过实践活动来完善自身,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自然观也就应运而生。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自然观,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明的进步,环境哲学也便提到了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日程上来。本从传统自然观的缺陷入手,分析了从传统自然观向环境哲学迈进的三种“价值审视”,并就可持续发展观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家庭三部曲"系列电影是著名导演李安的早期代表作,影片对中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进行了细致地描绘与刻画,展现了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对跨文化背景下传统中国家庭的文化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厚重的文化内涵获得了观众的共鸣,具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理”、“欲”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伦理范畴的“理”、“欲”有一个生成过程,并历经了内涵不一的变化。在“理”、“欲”关系演变中,这些是值得关注的:第一,“欲以理节”是贯穿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解决“理”、“欲”关系的主导性观念;第二,“理出于欲中”是显示了“理”、“欲”真实关系的重要命题;第三,对“欲”的歧视性态度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值得警惕的极为负面的主张;第四,“理”、“欲”关系在空间上应该是相互渗透的;第五,由“视欲为恶”到“以理制欲”,再到“以欲生理”。这种“理”、“欲”关系的演变,所表征的是道德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基本上是一种积极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