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头琴是蒙古族家喻户晓的一种弓弦乐器,其历史悠久,问世传奇,而它也是我国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尽管马头琴的构造及其制作方法较为简单,但它却能演奏创作曲中各种双音和弦。随着马头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从蒙古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在世界乐坛上占领一席之地。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草原人)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走进了黄昏。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草原文化如何造就了草原文学?一是草原文化给草原文学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二是草原文化为草原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生活宝藏和资源优势;三是草原文化给草原文学提供了纯厚的审美艺术情趣。草原文化是一种植入民族血脉的地域文化,草原文学就是为了表现地域文化而出现的文学样式。草原文学,正是从草原文化这个母体中诞生出来的。现当代的内蒙古草原文学,是古代草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饱含古代草原文学的独特风韵和民族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马头琴教学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文章从马头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必要性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在马头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内蒙古)题材影视剧中的音乐音响,实际上是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符号参与了蒙古族(内蒙古)题材影视剧对草原文化的建构与表达,是蒙古族(内蒙古)题材影视剧呈现草原文化的符号表征。本文从音乐的旋律、音乐音响的风格、音乐音响的运用及乐器配乐方面出发,探讨草原文化的符号表征:蒙古族(内蒙古)题材影视剧中的音乐音响。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6,(6):33-37
"草原文化是指生息在草原地区的世代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1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当今,这种独特的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正在被人们加以保护、传承和创新,蒙古族题材中国画正是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形成、发展。蒙古族题材中国画表现出对草原独特的赞美和依恋,同时也是画家主观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前西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对学界南北朝以前西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的述要,所使用的西域概念为通常意义上的狭义概念。据现有研究成果可将唐以前西域音乐发展大致分为先秦至南北朝的形成发展期与隋唐两朝的成熟繁盛期。西域由史地原因成为多元文化的汇聚之地,但对早期西域音乐的研究因史籍等资料的匮乏而具有一定难度。对西域音乐的研究多以汉代为上限,并认为其早期主要以绿洲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为基础,于多元文化背景中逐渐发展完善。文章即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强调了其形成过程中的文化交流因素,试图以此管窥蠡测之举,钩稽早期西域音乐之大概面貌。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草原文化保护与草原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旅游业发展和草原文化保护存在互动关系,传统草原文化能否合理开发和保护传承关系到草原旅游业能否持续地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而草原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急剧变迁背景下的传统草原文化保护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好了则相得益彰,协调不好则可能两败俱伤。因此要把握好旅游开发的"度"的问题,寻求民族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间的最佳平衡点,使民族旅游既能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又反哺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相传公元十二世纪已在蒙古族中流传,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儿",汉语又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称其为"潮尔"。除了内蒙古外,马头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也有流行。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酒文化作为内蒙古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犹如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日新月异,不断地更新画面.它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联系着礼仪制度、民风世情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它是展示内蒙古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蒙古祝酒歌作为蒙古族酒文化的精华部分足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在内蒙古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祝酒歌在产品开发中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原因有生活环境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冲击等多个方面,如何将祝酒歌与草原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简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因此,我们要讨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应该从草原文化的内涵、特征、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入手,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精神实质。笔者在深入分析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精神、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归纳为: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和睦友善的价值取向,崇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以崇信重义的精神和诚实正直的价值取向,提倡社会交际的广纳包容;以乐观豪迈的精神和崇拜英雄的价值取向,坚持宏伟事业的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草原文化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从目前情况看,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影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也是世界各国传播民族文化的首选工具。内蒙古影视在草原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应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加快草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草原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态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其物质载体和发展平台的草原和草场却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应当如何看待草原生态危机与草原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草原生态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纵横坐标的系统观察中,确立生态思维方式,立足本土生态文化,着重进行制度培育,是草原文化生态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儿童文学的现代性、民族性和儿童性三元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英雄崇拜、崇尚自然、践行开放等草原文化精神与儿童文学现代性追求的碰撞与融合。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地区主体的文化形态在内蒙古儿童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完好的呈现,草原文化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蒙古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精神走向。  相似文献   

15.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礼乐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在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成为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祭祀活动在长期反复的举行过程中,逐渐程式化、秩序化,并形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泉征文化。贯穿于其中的文化精神是一种象征性文化精神,受这种象征性文化精神的影响,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艺术上就体现出一种泉征性艺术精神,这一点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周代的乐舞艺术上。周代的“六大舞“、“六小舞“等都充满着强烈的象征意味,体现出象征性艺术精神;周代的乐舞的队列,乐器的配制,乐舞的选用等,也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萨满文化的角度对蒙古族狩猎习俗进行研究,将其仪式和行为概括为:出猎前祭神祈祷、行猎时讲故事、狩猎中的巫术与禁忌、托慰猎物的灵魂、猎物共享、收猎后的庆典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蒙古族狩猎习俗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论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繁荣兴盛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从蒙古族音乐舞蹈、语言文字、统治者的爱好、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对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影响以及蒙古族杂剧家创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蒙古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的繁荣兴盛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草原小说指前十七年间的小说,“牧民”以榜样楷模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人物性格是一维构成的性格表现和反映出的是他们所属阶段的本质属性,小说塑造了一个欢乐的英雄群体;后草原小说指1984年以来的小说,“牧民”成为普通人,其性格构是多元复合的,很难对此做二值判断,他们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人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分析、研究草原旅游纪念品现状入手,就此领域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的发现与提炼以及在草原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导入,面向旅游市场的推广等问题进行阐述。在草原旅游纪念品中,位居中心位置的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研究与发现其中的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导引业界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彰显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事关该领域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是由多方面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它是由西方国家的文化势能、权力体系、对外文化战略、大众文化、科学技术和媒体传播等要素有机组成的完整的结构体,从而保证了西方文化在多元文化竞争中独领风骚的地位。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理性分析西方文化的各要素,探求文化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影响因素,以保证中国文化的先进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