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期的章回小说中,主人公常常是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至明清之际,随着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章回小说形象塑造模式发生了一定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审美对象的由奇趋常,审美视点由男性世界问女性世界的靠拢,以及审丑和审美的融合。其总体趋势向是由“传奇”到写实。这一转型,既是对《金瓶梅》写实精神的一个延续,也是对其写实手法的一个拓展。一旦脱离了充满浪漫色彩的古典主义,作家必然开始对世俗人生的人关怀,中国古典小说真正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可以说,明清之际的章回小说创作,正是这一转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与学界通常认为的明清两代诗歌思想截然有别的认识相反,本以为,明清两代诗歌思想间有一种不可分割的批判承联系,表现为一个否定定的完整的逻辑上升历程。按这一认识,本力求清晰地描述明清易代之际诗歌思想的诗特色。  相似文献   

3.
小说美学的一个巨大魅力在于作品中的艺术情感。明清之际的时代思潮和作者本人的遭遇,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艺术和构思艺术形成了《聊斋志异)艺术风格的感伤悲凉意味,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4.
明清长篇小说中,有不少涉及到法制问题。尽管有的小说不是纯粹的法制小说,但法制探索是其主题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法制文学中,有许多重大而深刻的法制主题,如平等主题、警世主题、复仇主题、冤屈主题等,有的作品则集多个法制主题于一身,形成多元建构的特征。深入研究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法制问题及其表现艺术,对于探索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历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和阮籍,一个晋末宋初人,一个魏末晋初人,同属于魏晋这一历史时期,同处于一个文学发展史阶段。因此,他们的诗歌艺术有不少相同之处。魏晋是一个充满刀光剑影的时代,又是一个思想活跃和人的觉醒的时代。随着人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悲哀,成为这一时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曹氏父子弹奏的这一人生乐章,代表了这一时代诗坛的主调,余音传响晋宋,所以它也是阮籍和陶渊明诗歌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隐逸是唐末诗人的生存状态之一,由于时代不同,他们的隐逸方式也各具特色,在隐逸中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隐逸对唐末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使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元杂剧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每一时代的文学家总是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表达这一时代的心声,而作为时代代表文学的作家群体更是以其基本思想最充分地展示时代思想的特征。元杂剧作家也是如此。尽管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经历、思想性格等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元杂剧作家毕竟生活在大致相同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中,他们大多数处于儒吏的社会地位(参见拙稿《元杂剧作家身分初探》,《晋阳学刊》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并以传统的文人士子的心态感受着时代精神、时代心理的冲击波。因此,当我们将元杂剧作家的全部作品(包括杂剧和散曲)加以综合考察,并把它们置于元代社会中作宏观研究时,我们完全可以在元杂剧作家思想的错综复杂状态中,勾勒出足以代表这一特定时代特殊阶层人们的基本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多恩的宇宙人生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新学与旧学两种宇宙观,围绕宇宙重建这一时代主题,人三基本悖论关系和独化的主体意识的角度,论述了多恩的宇宙人生意识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认为多恩是现代派的远祖宗师。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青春理想”主题进行梳理,认为在历史转型时期,当人生观和价值观标准发生扭曲的时候,个人理想往往和时代理想产生错位,个人理想不再指向时代理想,而是表现出多元阶呈的状态,面对理想选择的青年往往表现出迷惘和尴尬。某一时代“青春理想”主题的文学表现,既受制于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又离不开文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明清时期章回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的成书过程、题材及艺术表现手段的演变探讨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现代化社会启蒙的过程和特点,来解读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中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当下云南高寒山区启蒙思想的缺失和失败,直射出文学创作中责任和良知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挑战》一文中,姚斯主要强调接受主体的历史性,但同时姚斯也并没有忽视文学的创作以及文学作品本身的历史性,而将文本历史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创造主体、接受主体的历史性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幼年的不幸和深厚的儒学教育养成了他早期“道德至上、国家至上、民意至上”的民本思想。他用这种思想观察和思考辛亥革命后复杂的社会现实,既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又对他抱有极大幻想,希望他作一个强有力领导人统一国家以稳定动荡不定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拥袁反袁的矛盾心态。随着袁世凯本质的暴露和李大钊对西方思想的研究,他开始用西方民主思想改造发展传统民本思想,将“天赋人权”、个人主义与“民为邦本”、“入世有为”相融合,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民彝”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改造传统民本思想,揭示了“仁政德治”的虚伪性和落后性,以新型的无产阶级党群关系取代传统的君主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综合启发,评价开拓”教法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优化的标准,运用系统科学原理提出了该教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并在教学中予于了实施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几十年来史学界已有定论,即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上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试图从统一战线内部就国共两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观原因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来源于对中国西部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深刻分析与准确把握;准确定位西部旅游发展的特质与目标;发展西部旅游经济要拿出可行性方略与便于操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是一场王朝自救运动,历时十年。日本参与并引导了这场改革,期间中日关系相对缓和,日本亚洲主义影响下的对华政策给这一现象带来了答案。  相似文献   

19.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科学论断,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和实践模式,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联系,并探讨三者融会贯通、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