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雷 《成才之路》2013,(29):69-69
多年前读唐人李商隐的《无题》,不觉心驰神伤。 李商隐作诗五百五十首,以爱情诗成就最高,其中尤以《无题》这首诗最为魅力四射,它描写的爱情深远绵长,风格绚丽,历代传诵不衰,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对爱情的向往和坚守的依据。其余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一样都美不胜收。辛文房曾评日:“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  相似文献   

2.
曾立琼 《高中生》2009,(6):37-37
《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朦胧爱情诗,作者以“无题”为题,将真情隐藏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具有一种神秘的情调。首联写与情人相见的时间、地点。在星辰闪烁、春风习习的良宵里,在画楼生辉、桂堂飘香的环境中,诗人与他倾慕的人儿相见,温馨旖旎的氛围,追忆出昨夜的情深意浓。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歌中对爱情的吟唱回旋往复,不绝如缕。然而,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爱情诗感情基调和表现手法却有着不同的风貌。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拜伦的《雅典少女》为例来探讨,发现他们因为相似的人生经历而造就了诗歌相似的创作背景和他们对爱情共同的执着与热望,以及在表达爱情上委婉与直白的不同手法所造成的诗歌意象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李宪生 《天中学刊》1998,13(1):50-52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作包蕴密致,沈博绝丽,至今慕者如云。王蒙(李商隐研究会名誉会长)认为,中国的古诗,特别是李商隐的诗,有一种绝对性。他的纯粹性和普遍性、深刻性是无法比拟的。①李商隐独特的诗歌艺术的确有许多是值得今人去重新认识和研究的。在此仅就其《无题》诗意象方面的特征微加探讨,略表浅识,以求教于方家。真情的凝聚心灵的浓缩李商隐生活在国势日衰,朋党争斗的晚唐时代。此时,李白式的“裘马颇轻狂”的生活,杜甫式的“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以及两位大诗人开拓的豪放、沉郁顿挫的诗风,都已不合时宜。于是李…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众人游大观园,宝玉嫌“破荷叶可恨”,嚷着要把池中的残荷拔去。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也许想通过他的无题诗向人们说些什么,但他“欲说还休”,其无题诗大概就是从他口中道出的“天凉好个秋”。这种空灵的风格,正是无题诗的魅力所在。我们不必去生硬地解释无题诗的喻义,为它再凿一窍;而应辟出一定的距离去欣赏它,“雾里看花”,也许会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妻妾成群》是一部凭着“古怪的激情”完成的完全虚构的作品。苏童以意象渲染的手法形成小说的基调和旋律,其意象(人物的和环境的)作为人物原型的载体和中介成为作品构成的基本要素。小说的叙事原型结构属两性关系与家庭生活模式,是一种更复杂、更多变化的三元三维结构。一定的叙事结构先在地规定了处于该结构中个人的角色定位。《妻妾成群》的魅力在于其原型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最早见诸1979年第4期的<诗刊>上.从那以来,人们就一直把它作为一首爱情诗而倍加喜爱.上个世纪末,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选入高中语文教材(2003年版编在第一册),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把它定位为"爱情诗".事隔多年,诗人突然宣称这是一首和恋爱毫无关系的诗歌,2005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刊登的洪贺廷老师的<从〈致橡树〉的创作缘起观其主旨>一文,据此提出不应把<致橡树>看成是一首爱情诗,并批评人教版教材把它说成爱情诗是不妥当的.那么,<致橡树>究竟是不是爱情诗?又为什么是爱情诗?人教版教材的说法是否妥当?我想,这是涉及到文学作品阅读规律、范式以及教材编写原则的问题,因此,思虑再三,不揣浅陋,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说出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周易》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的深奥哲理,它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北宋诗人苏轼题画诗<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的详尽解读,既具体形象地诠释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又诗意地把握到了诗作中所蕴藉的生命跃动的青春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