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心房成纤维细胞体外组织块贴壁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建立体外循环将进行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内无菌下取心脏停跳前右心耳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心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培养后的细胞形态,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所分离培养的细胞。贴壁4—6d后可见长梭形贴壁生长的细胞游离出组织块,细胞生长迅速,2—3d后即呈融合状态,细胞排列紧密,有的交叉重叠生长,胞体较大,细胞浆透明,细胞核较大,呈椭圆形,无自发性搏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所培养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反应。通过组织块贴壁法顺利分离人心房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并消化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采用胶原酶消化组织块方法,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为梭形,呈长轴平行排列,易体外贴壁,经消化酶消化后,24h内贴壁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较其它时段贴壁的细胞高.结论: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可行,对研究ED病治疗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GCs)分离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8的表达,经DAB染色均呈阳性,提示培养细胞为上皮细胞来源。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生长情况和生长周期,两种方法所培养的原代大鼠颌下腺细胞均生长良好,相互聚集形成腺泡、腺管样结构或呈铺路石状。其中酶消化法所培养细胞贴壁较好,生长周期短,细胞数量更多。提示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较组织块法更易获得大量RSGCs,为以颌下腺细胞作为实验载体的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化学沉积的纳米结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粘附行为的影响。创新点:首次观察电化学沉积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早期粘附行为,并对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方法:纯钛表面经过喷砂和双重酸处理,形成多孔粗糙结构。用电化学方法在其粗糙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HA)和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Sr-HA)。用贴壁法将4周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进行原代培养后将细胞接种到多孔纯钛,HA和Sr-HA表面培养1、6和24小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的形貌特点。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细胞骨架,Hoechst 33258进行细胞核染色,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拍照后使用Image J进行细胞的计数和图形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测定24、48和72小时不同实验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FAK、vinculin、integrin β1和integrin β3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SEM观察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种表面都能正常黏附、生长和增殖。在Sr-HA组表面,细胞粘附、细胞活力和细胞骨架的铺展都较粗糙表面组和HA组有较显著的提高。RT-q PCR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Sr-HA组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FAK、vinculin、integrin β1和integrin β3的基因表达与粗糙组有显著性差异,且在24小时后与HA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掺锶羟基磷灰石纳米涂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  相似文献   

5.
选健康小鼠,每日灌胃醋酸铅溶液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OLE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0 d,检测脾脏指数、组织结构及脾脏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情况.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灌胃OLE后白髓与红髓分界变清,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脾小结数量、白髓的面积及脾脏指数明显增大,脾脏细胞周期进程中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发现OLE对铅中毒小鼠有一定的疗效,能影响脾脏细胞周期进程和组织结构,拮抗铅对脾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选健康小鼠,每日灌胃醋酸铅溶液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OLE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0 d,检测脾脏指数、组织结构及脾脏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情况.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灌胃OLE后白髓与红髓分界变清,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脾小结数量、白髓的面积及脾脏指数明显增大,脾脏细胞周期进程中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发现OLE对铅中毒小鼠有一定的疗效,能影响脾脏细胞周期进程和组织结构,拮抗铅对脾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EF)分离和培养的一些因素,以建立稳定的REF培养体系.方法:取SD大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利用体外培养体系,对REF的生长形态、生长曲线进行观察,以探讨不同胚胎日龄以及不同胰酶作用时间对REF分离及培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13.5d 胎龄鼠胚的REF分离效果优于10.5d、18.5d 胎龄鼠胚;REF在体外为贴壁生长型细胞,第三代细胞增殖旺盛;并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蛋白.结论:13.5d 胎龄SD大鼠REF以H-DMEM做培养基,在第3代增殖旺盛,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最适宜作胚胎干细胞或其它悬浮培养细胞的饲养层.  相似文献   

8.
探讨体外条件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取新生3~5 d的SD大鼠处死清洗后,采用Ⅰ型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酶消化30 min,细胞悬液过滤离心后,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悬浮细胞,1 h后重新接种,重新接种2次,最后接种于L-多聚赖氨酸铺底的培养瓶中;采用骨骼肌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荧光方法鉴定骨骼肌细胞。肌卫星细胞培养5~6 h后开始贴壁,48 h完全贴壁,之后细胞进一步增多并相互融合,逐渐按一定方向呈有序排列。当细胞增殖至70%密度时,有融合趋势,加入分化培养基培养48 h后可形成多核的肌管,行免疫荧光染色,90%以上的细胞α-sarcometric actin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为骨骼肌细胞。  相似文献   

9.
用雄性昆明种小鼠45只,分为实验性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实验性胃溃疡术后3、6、9和20d,腹腔注射秋水仙碱3小时后,取胃窦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染色。观察胃窦粘膜G细胞的变化。正常胃窦粘膜幽门腺分裂指数5.93±1.23;G细胞百分率2.76±0.45;G细胞分裂指数Ⅰ0.85±0.18;G细胞分裂指数Ⅱ0.023±0.01。幽门腺细胞分裂指数、G细胞百分率及其分裂指数Ⅱ,在术后6、9和20d与盐水组相比,呈高度显著性差异;G细胞分裂指数Ⅰ,术后9d与空白组、术后20d与盐水组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本文讨论了以上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比较3种不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以获得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为体外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取新生SD大鼠的皮层区,应用原代培养法、差速贴壁培养法和震荡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台盼蓝染色法,对比分析3种不同培养方法所获得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和活性.差速贴壁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98.4%)明显高于原代培养组和震荡组.经台盼蓝染色发现,各组细胞活细胞率均大于95%,表明3种培养方法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差速贴壁培养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纯度高的优点,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油橄榄叶提取物(OLE)对铅中毒小鼠胸腺的影响.方法选健康小鼠,每日灌胃醋酸铅溶液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OLE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0d,检测胸腺指数、胸腺T细胞亚群、胸腺细胞凋亡率及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灌胃OLE后胸腺指数明显升高,胸腺细胞亚群CD8标记率明显降低,胸腺细胞周期进程中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胸腺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OLE对铅中毒小鼠有一定的疗效,能抑制胸腺细胞凋亡,影响胸腺细胞周期进程,拮抗铅对胸腺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物组织块培养法对四鳃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内脏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DMEM、M199)、不同生长条件(加生长因子、不加生长因子)和不同培养条件(CO2培养箱、恒温培养箱)下离体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内脏组织接种后3~5 h,细胞迁移伸展,6 d后生长细胞集群汇合,来源于不同组织的再生细胞呈现不同的形态.在M199培养基中添加青链霉素抗生素(0.28%)及10%小牛血清和1%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控温27℃、pH值为7.2~7.4并在CO2(5%)培养箱中培养的内脏细胞生长最快.不同来源的组织培养中肝细胞在离体培养中细胞增殖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以及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贴壁后定向诱导培养2周。以CD34、CD133、VEGFR-2、vWF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法以及Dil-acLDL结合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s。结果:贴壁细胞经培养诱导后3d开始伸展,4~7 d形成细胞集落,10~21 d增殖加速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并出现条索状结构且呈“微血管样“排列生长。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D34、CD133、VEGFR-2、vWF阳性,Dil-acLDL联合FITC-UEA-1双染阳性。结论: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后可以表现出部分内皮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银杏子叶愈伤组织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冰冻保护剂、冷冻速度对解冻后愈伤组织相对存活率影响较大,冻前预培养和预冷至某一温度停留一段时间也较为重要。在含高山梨醇的培养基上预培养2d的愈伤组织,用10%二甲亚砜(DMSO) 0.5molL-1山梨醇作为冰冻保护剂,将愈伤组织先放置在4℃停留45min,在-15℃和-30℃分别停留30min后,投入液氮中保存2d,细胞存活率为56.31%,再培养细胞能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NDV体外感染小鼠肉瘤S180细胞,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增殖状况;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NDV体内感染后荷瘤鼠腹水中S180细胞分裂周期各时相的变化、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表面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DV体内、外感染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NDV体内感染后荷瘤鼠腹水中S180细胞高表达p53蛋白,细胞凋亡率增加,G2/S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DV感染可增强小鼠肉瘤S180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影响其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且有较强的杀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商南泉茗茶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商南泉茗茶多糖体外抑瘤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其作用于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系后的细胞存活率、LDH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商南泉茗茶多糖对结肠癌、肺腺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结肠癌次之,肺癌最弱。进一步研究表明,商南泉茗茶多糖能够使MCF-7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且有明显的诱导MCF-7细胞凋亡作用。商洛绿茶茶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纯化和鉴定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方法:取1~3天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差速贴壁和传代去除成纤维细胞和神经元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且生长旺盛,第3代95%以上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表达阳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厚朴酚(Mag)对热应激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在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热应激模型中证明厚朴酚可明显降低细胞损伤程度,且此作用与细胞周期G1期相关。方法:本试验采用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五组:对照组(37°C,5%CO2),热应激组(42°C,3 h),热应激+厚朴酚低浓度组(5μmol/L),热应激+厚朴酚中浓度组(10μmol/L),热应激+厚朴酚高浓度组(20μmol/L)。采用MTS法复制热应激模型及厚朴酚药物浓度筛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热应激造成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及不同浓度厚朴酚缓解细胞周期阻滞情况;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应激造成的细胞损伤情况;利用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Ed U染色后,热应激对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及不同浓度厚朴酚的修复作用;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热应激对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影响及不同浓度厚朴酚对细胞周期基因调节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热应激对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不同浓度厚朴酚对细胞周期蛋白修复作用。结论:流式细胞术显示热应激造成IEC-6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96.5%),而三种浓度厚朴酚均可以缓解细胞周期阻滞现象且呈剂量依赖性(5μmol/L88.8%,10μmol/L 81.0%,20μmol/L 73.5%)。热应激导致阻滞细胞分裂的G1期基因p21、p27和Rb显著上调(P0.01),显示细胞周期阻滞,不同浓度厚朴酚下调这三个基因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分裂的G1期基因E2F1、CDK4和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P0.01),显示细胞周期阻滞不能正常增值,厚朴酚有效上调这三个基因表达水平。热应激导致G1期阻滞细胞分裂蛋白p21及p27上调显著(P0.01),厚朴酚有效下调p21及p27蛋白表达,且在20μmol/L浓度时效果最佳;而G1期促进细胞分裂蛋白p Rb、E2F1、CDK4和cyclin D1(CCND1)在热应激下表达显著下调(P0.01),厚朴酚具有一定上调以上四个蛋白的作用,且在20μmol/L浓度时效果最佳。厚朴酚作为天然成分药物,通过缓解热应激造成的IEC-6细胞G1期细胞周期阻滞,具有缓解热应激造成的细胞损伤能力,有望作为预防畜禽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不同方法保存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用QIAGEN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提取效果,找到一种简便、经济的保存方法.结果显示,0.85%NaCl和细胞保存液保存5 d的效果好,而0.85%NaCl更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4种化疗药物对原代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的敏感性,结合Her-2、TopoⅡ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分析药敏结果与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4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原代细胞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Her-2、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⑴4种化疗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排序为:紫杉醇&gt;长春瑞滨&gt;阿霉素&gt;卡铂,紫杉醇剂量与疗效之间有量效关系,而阿霉素、长春瑞滨和卡铂则不存在量效关系;⑵Her-2、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和53.9%;⑶紫杉醇、长春瑞滨、阿霉素对Her-2阳性、TopoⅡ阳性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lt;0.05),而卡铂则无显著性抑制作用。结论:原代培养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试验对临床肿瘤的化疗有很强的指导作用,Her-2、TopoⅡ可作为判断预后很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