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发出的伟大号召。文化自觉自信,将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现代大学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提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发展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高校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杨毅 《考试》2011,(12):49-50
一、背景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启智慧、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教师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素质的任务和要求十分紧迫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而明确地指出了提高国民素质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的文明道德、提高文化素养、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要素。社区教育的价值在于提升包含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社区教育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携手大众传媒、对接网络平台、联合政府部门、契合民俗活动等策略将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唤醒社区居民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教育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仅可以有所为,也应有所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具体体现在培育、增强全民族的生态自觉,弘扬、创造优秀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及培养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对生态文化的感知、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齐的内容主要是,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的教育、生态伦理基本原则及其规范的引导和绿色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多途径开展培育生态文化素养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生态文化的情感.自觉提高生态文化素养,促进其生态文明观念的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的文明道德、提高文化素养、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要素.社区教育的价值在于提升包含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社区教育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携手大众传媒、对接网络平台、联合政府部门、契合民俗活动等策略将地城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唤醒社区居民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自觉坚持和运用,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重要结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真谛的科学揭示,也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达成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之间的价值统一,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之间价值同一性的人本维度。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中。中华民族文明水平提高的过程,是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的历史影响过程和中华民族复兴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建设与中华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是同步的,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全的文化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需要文化自觉。历史证明,在那些变革人类生存方式、改革世界面貌的种种神奇的力量中,文化自觉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是人类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显。在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全球化过程中,文明的交汇和冲突,世界意义的文化事件的发生,已经极大地拓宽了人类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唤起了人类对文化价值的关注。必须看到,文化发展具有肯定性价值和否定性价值的两重性,在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高扬文化的肯定性价值,克服文化的否定性价值,有赖于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类的理性自觉、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段话充分说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艰巨性;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当前的形势下更为关键,是大家尤为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准?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本文认为,树立正确的义…  相似文献   

14.
努力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炎志认真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新时期加强两个文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社会的全面进步有赖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既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又需要文明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与角色的胜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而教师是培养“...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和生态文化素养缺失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生态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生态文化素养培育。新时代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构建完备的培育体系,科学规划培育内容,丰富培育形式,积极优化培育环境,以生态文化为突破口,以提升青年人的生态文化素养为重要任务,与时俱进,结合新理论落实提升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这一目标,加快推进美丽中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上,也体现在文化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学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因此,确保小学教育质量,使在校每个学生的文化水平都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对实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时候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个性素质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必然存在先进与后进的差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宠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是很普遍也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说明,教育改革总的思路,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总目标.可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却仍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方法,这就迫切地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导向,以进一步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