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静 《新课程研究》2009,(7):125-125,128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了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这一理念,为此,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而不能以为了引导学生的兴趣而把音乐课弄得不象音乐课。在教学时,要注意通过不同的演唱,设计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情感;学习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一节音乐课要用音乐贯穿始终,使学生爱唱所要教的歌,将学生引入“听音乐的课堂”,打下听觉体验的基础,带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2.
计有静 《课外阅读》2011,(1):152-153
以前,在农村小学,许多音乐课常常成了“唱歌课”,因为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在兼课老师的心目中,音乐课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节音乐课一唱到底,一节课唱下来,学生唱得累老师教得也累。半学期没过,音乐课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乐课时间只能每次翻来覆去唱那些歌,使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近几年,  相似文献   

3.
余里君 《儿童音乐》2007,(12):61-62
经常听到许多老师说:音乐课好上,不就是教学生唱几首歌吗?现实中的部分老师教学生唱歌曲的时间要占课堂的90%左右,忽略了学生鉴赏音乐、实践音乐、创造音乐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很难唤起学生对音乐旋律和情感的共鸣。我认为这是音乐课的一个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拓展音乐课程资源是实现音乐课知识、情感、艺术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晓兰 《儿童音乐》2011,(12):72-73
正音乐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要学生在课外进行音乐预习,有些不切实际,而且收效甚微,那么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平时的音乐课上,老师们比较重视歌曲的复习,教唱一首新歌前,或在一单元学唱完毕,老师们都要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而对于预习歌曲,就被大多数老师束之高阁。事实上,教师并不需要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分析乐曲,教唱乐句。课堂预习,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及语文和数学,音乐老师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一般要教好多班级的音乐课,学校大还好,在规模小点的学校音乐老师几乎要上半个学校的音乐课。学生上音乐课时懒懒散散,有的还随便讲话,更有甚者上甲课做乙课,一般的音乐老师都会为之恼火,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不少音乐老师都在怨叹音乐课不好上,因为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有的甚至大声喧哗,致使音乐课没法上下去。对此,我就召开了学生座谈会,批评他们只重视数理化,不重视音乐课。没想到竟然有不少学生不同意我的批评。他们说:“我们喜欢唱歌,我们喜欢音乐课。上音乐课,可以使我们从繁重的数理化学习中得到一时的解脱。只不过音乐课所教的那些歌不好听,唱了没劲,不如《爱拼才会赢》有味。”学生的一席话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学生不爱上音乐课是因为不认可音乐课所学的那些歌曲,不认可那些歌曲的艺术价值。由此,我认识到,要激发学生上好音乐课的积极性,必须用科学的价值观来指导音乐课教学,以扭转音乐课不好上的困难局面。经过两年的实践,我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刘海鹰 《考试周刊》2014,(51):165-165
<正>音乐是一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呢?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试想,如果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根本不感兴趣,根本不喜欢学习这门学科,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大都是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由于学校师资有限,我又担任了一个年级的音乐教师。刚开始,我捧着音乐课本教音乐知识,学生根本不喜欢,有的要求教唱电视剧中的流行歌,有的要求只教唱歌词不学歌谱,有的要求做游戏……怎么办呢?我做了以下尝试。那天音乐课,我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伊始,  相似文献   

9.
袁晓强 《成才之路》2013,(17):57-57
现在教育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课也要转变旧的上课观念,音乐课不是纯粹的唱歌课,不是老师教歌,学生跟着学唱,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一、充分利用教材,一定要学好课本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流派,各种流行歌曲也流进了小学的大门,在校园里随处可以听到小学生唱一些不健康的歌曲,什么"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等之类的歌曲,叫  相似文献   

10.
邱丽平 《辅导员》2010,(24):I0016-I0016
把快乐还给童年,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当前我们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学生都认为音乐课不外乎学唱几首歌,如果教师用老一套教学方法教学生,学生掌握这套方法后,对音乐课就没新鲜感,不但对音乐知识没兴趣,连好听的歌也没兴趣了,又如何谈快乐呢?  相似文献   

11.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传统的音乐课满堂都是教师自己唱,学生唱,老师弹琴学生唱等模式化的影响,使人产生一种误解,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音乐教师就是唱歌的。这样课堂纪律死板,该蹦的不蹦,该跳的不跳,从各方面限制了学生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创造音乐的发展。新课标理念指导我们怎样上好音乐课,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一、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1、在音乐课中教师应该有意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将学生导入一个优美的意境。这样学生会产生一种被理解、被尊重的体验,从而亲近你,相信你,在音乐课中也会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  相似文献   

12.
那是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相邻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份学生转校的成绩单,上面除了音乐外,其他各科的成绩都有。我不由心里一阵纳闷:难道音乐课已经“堕落”到消失的地步了吗?十年前的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大纲规定:音乐课是考查学科,并纳入学生的考绩范围。我看问题就出在“考查”二字,使有些学生、家长对音乐课不重视,他们可以这样认为:即使音乐课考试不合格,我同样可以高中毕业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13.
音乐学科,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是,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目前许多高中学校对音乐教学不重视,从而导致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如何上好音乐课,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改变高中音乐课的教学现状,是每一位高中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论音乐教育     
<正>一所学校学习氛围好不好,首先要看这所学校对音乐的重视或者课外活动的重视,一个班能不能学好,首先要看这个班的老师是否能把一节课让学生听明白。一所学校单单只注重在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是不够的,所谓饭养人,音乐养心,学生就应该全面发展,并且音乐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音乐老师并不是能唱能跳就可以把学生教好,而是需要各方面的良好素质。为什么音乐教育那么重要?在几次见习音乐课中,我深刻体验到无论是什么学校,音乐都是不能缺的一部分。小学里,孩子们需  相似文献   

15.
十六年前,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走进了音乐教师的行列,那个时候,一周两节的音乐课是学生们最期盼的事情。手风琴、脚踏风琴、录音机是音乐教师的三件宝。上音乐课,坐在讲台上,拉着手风琴,教学生们唱歌的画面,留在了很多学生们的记忆里。当教材的歌曲学完的时候,拿着录音机,放一盘磁带,教学生们唱时下流行的歌曲,多年以后,也成了学生们聚会时津津乐道的趣事。  相似文献   

16.
怎样对自己的音乐课实施有效的课改.是我近年来一直在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一、寓学于乐,激发情趣 以前我们的音乐课堂往往较重视一节音乐课必须要教会学生能唱会唱一首歌,并了解一些有关的乐理知识,学会识谱、视唱、节奏等一些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这种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语数等主要学科而言,学校及学生不太重视音乐这门课程,一些音乐教师也对音乐课的教学敷衍了事,没有用心进行教学设计,也没有把自己的真心和热情投入进去,学生上音乐课自然就兴趣缺失,乏味起来,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与快乐,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音乐失去乐趣,不喜欢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却有一部分孩子不爱上音乐课。这是什么原因呢?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音乐中得到快乐,但在音乐课上却不是这样。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们往往很享受、很放松、很愉快,但由于嗓音或是音准等方面的原因,在唱歌时有些学生并不享受,也不放松,在这件事上没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也就不能得到快乐,更不乐于多多尝试。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唱得很好,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义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音乐教师更要想尽办法使得音乐课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20.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本身就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一条途径.几乎所有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但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运转.所以.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上音乐课.一上音乐课请假的学生就特别多,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如何让音乐课展示出更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呢?我尝试着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