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教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放了一段一位老师游张家界的配乐朗诵,接着又放了一段有关溶洞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感受溶洞的美。然后,我话锋一转,导入要学的课文:在浙江金华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溶洞,叫双龙洞,叶圣陶老爷爷在游览后,写了一篇游记。在这篇游记中,他不但给我们  相似文献   

2.
电教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放了一段一位老师游张家界的配乐朗诵,接着又放了一段有关溶洞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感受溶洞的美。然后,我话锋一转,导入要学的课文:在浙江金华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溶洞,叫双龙洞,叶圣陶老爷爷在游览后,写了一篇游记。在这篇游记中,他不但给我们描述了许多美丽的景物,还记录了他自己惊险…  相似文献   

3.
《记金华的双龙洞》达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他用准确朴素的语言,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览途中的美丽风光和双龙洞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层次读文,解读文本,进行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了解游览顺序,体会作者将见闻、感受相结合写景物的表达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江西的甘密老师是这样引着学生走进"双龙洞",感悟"游记"这一文体特点的。师:这是——(课件出示图片)生齐:金华的双龙洞。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第八册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作者在路上和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而不仅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而且知道是怎样有次序地讲清这些内容的,还要体会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大部分课文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作方法也各具特色,是作文的最好范文。因此,写作文,要从认真学习课文入手,学习作者写文章时段落与层次的划分,修辞手法的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写作方法的不同,让学生可以练习写句子、片段、篇章;可以改写、仿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下面谈一点教学中的尝试:一、仿写。《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观察的顺序记叙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体验,从外到内写出了各处的景物特点和真实感受。学习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游览某一地方…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的确如此。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绾全篇的作用;题目又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悟出全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呢?现谈几点做法。一、设置疑问,引发兴趣在教学某些课文之前,可以提出一些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释疑过程中理解题意。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先提出疑问:“你们知道金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双龙洞?”对这一问题学生很有兴致。纷纷动脑、动嘴。可他们只知道金华在浙江省。至于“为什么叫双龙洞”却无从回答。这时我抓紧时机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我  相似文献   

8.
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文章的条理”,配合该重点训练项目的一类课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本文是按作者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双龙洞路上的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还要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明思路抓线索突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谈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和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紧密联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抓住行文线”索,把握作者思路,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  相似文献   

10.
在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编写提纲——《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宋家东张滴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第十册第三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1957年叶圣陶先生游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文中记叙了作者游览金...  相似文献   

11.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洞口、外洞;再写孔隙、内洞;最后出洞。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从如何理清课文教学顺序入手,从"尝试利用微课受新知"、"感悟本文表达的生动准确"和"盘活教材习得方法"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及教学进行反思,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文突出思路教学,既能服务于该组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的重点训练项目,又可为下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做好知识铺垫。为此,笔者试采用“举纲、抓目、练读三步走”的方法,弹好这首“前奏曲”。一、举“纲”——引向思路初读课文时,提出问题,引向思路:1.找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2.哪些自然段具体记叙了双龙洞的景物?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游览双龙洞的经过的?你能画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吗?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知道作者是围绕“游北山的双龙洞”一句,把一路上的山水胜景铺陈在读者眼前的。这就在初步感知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理清文章条理,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13.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十册)中的“孔隙”是双龙洞中最奇妙之处。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详细地叙述了作者经过这个地方时的见闻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以客观交待和主观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极有层次地讲述了自己这一有惊无险的短暂行程。细细品读这一段文字,相信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也会产生一种历险的妙趣。此段内容,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我在第一次教学时,叶圣陶老先生真的被我“邀请”到课堂,成为孩子们游览双龙洞的“导游”。  相似文献   

15.
一、归纳回顾 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总结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的新奇。使作者有种种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课内拓展叶圣陶老人笔下的金华双龙洞(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景色奇丽,美不胜收,尤其是双龙,龙须、龙爪、龙身、龙鳞、龙尾等清晰可辨,形  相似文献   

17.
冯婧 《考试周刊》2013,(40):50-50
<正>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第一单元"壮丽山河"写景类课文的收尾之作。它不仅具有写景文的特点,即作者写了哪些景,这些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而且是一篇游记。关于游记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在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学习《黄果树瀑布》、《只拣儿童多处行》和《早》这三篇课文的基础,对于游记"移步换景"的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结合讲读课文,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然后命题练笔。小学生知识范围狭窄,如果没有范文,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会陷入“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困境。因此,我在讲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然后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最后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写成作文。如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指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立足点的变换进行观察,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路上的见闻,然后写游外洞的情景,再写游内洞的情景,最后简要叙述出洞…  相似文献   

19.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十册)中的“孔隙”是双龙洞中最奇妙之处。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详细地叙述了作者经过这个地方时的见闻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以客观交待和主观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极有层次地讲述了自己这一有惊无险的短暂行程。细细品读这一段文字,相信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也会产生一种历险的妙趣。此段内容,既是本课  相似文献   

20.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孔隙”一段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游览双龙洞最为独特的经历就是进出孔隙的感受,而没有去过双龙洞的同学很难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