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夏收季节,学校组织学生观察了农民伯伯忙碌的情景后,让学生作文《初夏一瞥》,要求反映丰收的景象。可是,课堂上启发学生回忆丰收景象时,学生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而在分组畅谈时,关于燕子垒窝、蝌蚪游泳等一些新奇事儿,他们却说得头头是道,栩栩如生,原因何在?就在于他们的观察被情绪牵引而使他们的观察陷入观察无目标的误区。通常情况下,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外界事物是很多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只对某些事物进行感知,对其它事物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选择感知对象常受情绪驱使,他们的观察也经常离开目标而被有趣…  相似文献   

3.
8岁的玲玲有一段时间显得有点反常,食欲明显比以前下降了,有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者流眼泪,对妈妈的态度也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经验的家长向玲玲的妈妈说,这个孩子很可能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心理上有了创伤。玲玲妈妈有点不以为然,觉得玲玲只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心理还很不成熟,不会有什么心理或精神创伤的,而且她自己也询问过玲玲,玲玲矢口否认。然而,在现实生活里,不要仅仅因为孩子说过“我没有”,妈妈就相信她真的什么事都没有。八九岁的孩子已经懂得掩饰自己的情感,他们想自己去解决问题,以免妈妈为之操心。他们也想否认…  相似文献   

4.
建议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危机的受害者是孩子,但受到心理冲击更大的却可能是我们父母。不难理解,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自己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伤害,父母内心更是充满自责和懊悔……这些想法有时会让我们自己比孩子还要脆弱,会有种自己“崩溃”了的感觉,情绪变得焦虑、紧张、易暴易怒。这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你此刻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你始终表现出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继承”你的这些“缺点”,深陷在创伤中不能自拔。此时,建议家长不妨多增加一些交往,多听…  相似文献   

5.
所谓嫉妒是指对品德、才华、成就、名声等各个方面比自己好的人所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复合的情绪状态。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本质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这种心理,轻则猜疑、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鲁迅后人周海婴、周令飞2009年初在全国范围内“诲选”’讲授鲁迅课文颇具心得的中学教师。他们认为,目前的中小学课堂长期“误读”鲁迅,“孩子们不喜欢鲁迅,问题出在老师不会点拨。”这里的“误读”,笔者认为当是特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知和评价,其主要表现为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我身体不适,在卫生室打针,在我临床的是一位男孩,大约八九岁的样子,长得胖嘟嘟的.医生对孩子说:"今天打完这针就好了,明天就可以去上学了."男孩说:"我才不想去上那破学呢,我宁愿待在你这里打针."我听了之后非常惊讶,就问那孩子:"打针不疼吗?"孩子却说:"疼,不就扎针疼那一下吗,总比上学强吧."听了孩子的话,我感到一阵刺心的痛.  相似文献   

8.
家长有良好的愿望,并不等于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通常家长容易进入这样几个误区:唠叨没壳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学习,总是不停地唠叨:“别玩了,快抓紧时间写作业吧!”……这种车轱辘话,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它会导致孩子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还有的家长总是数落孩子的不是:“你怎么这么笨!”、“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大街都没人要!”……家长误以为多说说孩子的短处,也是在教育孩子,刺激一下孩子,会让他急起直追。其实错了,孩子听了这些有伤自尊心的话,只会感到屈辱和愤怒,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为孩子分忧解难,而不要硬逼孩子,不要无休止地对孩子要求这个那个,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当我们无休止的对孩子期望要求时,我们首先想想给了他多少实际的帮助。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天天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们,结果又会如何呢?我接触过一位家长,他曾经和孩子试着换个位置,孩子当父亲,父亲做孩子,孩子向父亲提问题:“人家挣1000元,你怎么挣800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因此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走入了误区,如何帮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是幼教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个案一:换了幼儿园,孩子变了 5岁的芊芊前不久被转入一所离家比较远,但硬件设施好、开设了多种兴趣班的幼儿园。在那里,小朋友都有一两手“绝活儿”:能弹琴、会画画、穿上轮滑鞋就敢跑,而芊芊似乎哪样都做不好,就连她最擅长的讲故事,也经常“卡壳”;而且,她很少主动说话,被老师提问、不得不回答问题时,会紧张得脸通红,说出的话也前言不搭后语。妈妈说芊芊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常有"一听就懂,一解题就错"的学生,为使他们走出误区,教者应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方面入手,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么四则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交流中,总会听到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平时爱说爱唱,可是在客人面前却缩手缩脚,不能大声地回答问题,不敢表演节目了呢?其实,这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他们的头脑里大都有"我不会,我不行,我害怕"的想法,使其产生胆怯心理,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会使孩子错过与他人交往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影响个性健康发展,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后果。那么该如何帮助他们驱逐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本刊刊登过《找找留学的垃圾根源》一文,文中提到“留学垃圾”产生的根源之一就是家长对于送孩子出国存在误区,本期我们就“留学垃圾”根源的话题,提出问题的一个方面,把由家长造成的误区分析得更加透彻清晰。  相似文献   

16.
<正>我班里有个学生,衣服每天脏兮兮的,胸前总是有一大滩口水印。爷爷奶奶的过分呵护养成了他很多不好的习惯。他学习不努力,目标不明确,更没有远大的理想。他白天在学校经常看游戏攻略书,放学回家则是上网实践自己的游戏攻略。对集体、对同学一点儿也不关心,甚至经常给同学"惹麻烦"。他纪律散漫,学习成绩自然是倒数,他也满不在乎。但是,我看到,他善良、  相似文献   

17.
王义华 《考试周刊》2011,(77):80-80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我就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苏苏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再过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看着孩子渐渐长大,苏苏的父母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苏苏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三、四年级时,成绩就一直不好。到了五年级以后,苏苏对学习好坏就完全持无所谓的态度了,父母、老师责备也好,好言  相似文献   

19.
在对初中三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体育差生.他们在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表现尚可以.但是,在思想上.语言和行为上却表现出一些恐惧心理.他们往往怕教师提问、怕练不好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怕学习新的动作.伴有心跳加快.内分泌增加.注意分散,提不起精神.声音变调和脸色急变等内在外在表现.这些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阶段.可塑性较大.如能针对学生恐惧心理及时采取心理医疗和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仅造成以后教育上更大的麻烦,而且还可能导致恐惧心理更加严重,影响他们潜能开发与心理素质、体育素质以及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此.帮助差生走出恐惧心理的误区,成为必须研究的课题.差生恐惧心理的特点及表现初三学生一般在15—16岁,其心理特点是:①有成人感,有能力,有气魄,但客观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还不脱稚气.②评价能力有发展,但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产生“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偏向.③知识面加大.接受信息快,但看问题简单,片面、幼稚.恐惧心理的差生除了具有上述一般心理特点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一些家长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