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评教权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评教权来源于学习权,是一种自由权、可选择性权利、专属权利和私权。教师教学自由权相对于学生评教权享有优先权。学生评教可看作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拓展,但不能作为人事决策的依据。为了规范和保护学生评教权,应该教育学生明确评教的目的,客观评教,让教师真正有效地参与评教全过程,学校要尊重学生的评教权利并正确使用评教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大学教师需要与教权、皇权、市政当局、托钵僧教师和学生进行抗争,这些抗争方式包括寻求保护、辩护、示威、上诉、制定章程、罢教、遣散大学、迁校、械斗等。“为学术而抗争”是中世纪大学教师职业的写照。中世纪大学教师借助自身的结构力量和结社力量,通过依学理和以法理的形式进行合理、合法性抗争。中世纪大学教师的抗争卓有成效,获得了潜心教书、埋首写作的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中,教师依法享有获得公正评价权、知情权、名誉权、学术自由权、申诉权等诸多合法权利。当前由于高校管理权的强势介入,学生评教制度整体失范并走向异化。同时,评教过程中学生滥用评教权、教师权利救济体系不完善等各种原因都极易导致教师的合法权利受损。高校必须坚持依法评教理念,构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校内治理体系和有效的权力监督制衡机制,合理设计学生评教制度,逐步完善教师权利救济程序,有效地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4.
一、坚持“三为主”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共存于教学矛盾的统一体中。教和学是互相依存的。构成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教学就变成了“自学”,而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落实教学计划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起决定作用,这是客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美国大学的一些教师申诉案例,综述美国学生评教存在的争议焦点及发展动向。即评教权是否侵犯了学术自由权、学生评教是否有效可靠,以及评教结果能否用于管理决策等,以期对我国高校的评价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学校中师生的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历来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 ,如何“教”会学生进行思维 ,我们对教师“教”的功能的理解也往往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实际上 ,教学过程应该是借助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教师与学生形成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 ,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实现上述教学功能的同时 ,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教”与“学”的活动 ,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高…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双边”活动所构成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好”是为了促进“学好”。因此,在相当程度上,教师“教”得怎样是以学生“学”得怎样作为检验的。任何教师都不能只管课上把授课内容教完了事,而不管学生是否学懂学会;一个好的教师总是非常重视了解学生,一边教,一边随时从学生中收集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和点拨,或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得更好。例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但要了解一个班  相似文献   

8.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中,教师依法享有诸多权利,如公正评价权、知情权、名誉权、学术自由权、申诉权等。但由于评教制度设计理念缺少法纪和权利保障理念,导致评教制度整体失范并走向异化。同时,评教中学生滥用评教权、教师权利救济体系不完善等各种原因,都极易导致教师合法权利受损。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依法评教理念,构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校内治理体系和有效权力监督制衡机制,科学设计学生评教制度,弥合评教中教师和学生分离状态,逐步完善教师权利救济程序,有效保障教师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一、对教师的评价 现代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因此,教师“教”的水平高低,不是看教师本身在课堂中的“精彩表演”,而要看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得如何,  相似文献   

11.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先学”环节,教师应当精心编制学案、指导学习方法、督查自学效果。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展开的“后教”,包括在展示交流中点拨、在深入探究中指导等环节。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13.
在一波又一波的课改浪潮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教师的话语权则再三受到质疑与限制,由显性转为隐性,由“霸权”转为“消音”.现从社会、课程、现实等诸多方面分析其原因,明确师生在课堂中的对话不可能平等,倡导教师应充分利用话语特权完善“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双边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挑战,教师经历着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了重新认识。一、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注重“以教定学”,见“物”(教材)不见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将思考点放在“学生是怎样学的”上,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位教师教学数学一年级(上)“5的认识”。学生通过30分钟的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或图片)进行操作,练习“5”的组成分解。操作后按照原定设计是练习书本上的题目,这时教师…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努力方向。1.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对教师实施量化管理有利于学校对教师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全员聘任制的推行提供科学依据,对教师的量化考评必须要有新的思想观念来指导。例如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生”是第一层次,“教学生学”是第二层次,但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生学”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教学生会学”才是高层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好”是为了促进“学好”。在相当程度上,教师“教”得怎样是以学生“学”得怎样为检验的。  相似文献   

18.
写作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写作。“教”这一行为就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这一行为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源自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所以,个性化的“教”是个性化的“学”之前提,个性化的“学”是个性化的“教”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20.
这里的“学”是与“教”对举的,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从理论上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是可以分离的,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着眼于教师的“教”,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而在实践中,在新课程的理论视野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则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真正走进新课程,必须实现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根本转移,从关注教、关注一般转移到关注学、关注学生的差异上来。一、关注学习的动机——学生是否愿意学习、热爱学习?1.看教师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