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2—3自然段,品味语言,感情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2.初步学会列提纲背诵2-3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教材剖析】《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美。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写,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驰神往。2.前后呼应、整齐划一的结构美。这篇课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写漓江的水之美,然后写桂林的山之美,最后总结观赏印象。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一、本课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文 《小学生》2012,(9):7-7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全文以"总——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文章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  相似文献   

8.
9.
正一、教学目标:1.在随文识字中,恰当地选择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偏旁联系字义"的方法""运用形声字规律"等方法,认识"瑕",通过扩词丰富加深对于"瑕"字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提高独立识字能力;2.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默读等方式,体会文章的意境和美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每个自然的内容,通过合并段意的方法,了解文章大意和"总——分——总"的结构,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3.通过对于桂林水的品读,批注读后的感受,感悟桂林  相似文献   

10.
11.
[学习目标]1.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中的词句赞美桂林其他美丽的景象。3.拓展积累,给收集的自然风光图片写说明。[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习”,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学习语言引入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语言表达更流畅的悬念。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  相似文献   

12.
李冰 《考试周刊》2013,(36):47-47
<正>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二、设计思路《桂林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依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三、教学目标(一)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二)流利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3.
学习目标 1.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中的词句赞美桂林其他美丽的景象。 3.拓展积累,给收集的自然风光图片写说明。  相似文献   

14.
15.
<正>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陈淼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将读者缓缓带入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令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描绘祖国山水的文章,已经初  相似文献   

16.
《桂林山水》是看图学文,图为彩墨画,用写意手法,集桂林、漓江、阳朔三地风光于一图。图文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漓江平静如镜,江水清澈明净,船只过处水波荡漾,摇曳着两岸青山的倒影;群峰拔地而起,有的像老人安坐,有的如巨象俯饮,有的似骆驼伏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水之间秧苗翠绿,花儿嫣红;远处云烟飘渺,群峰若隐若现。 读懂这篇课文,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而只有抓住文章思路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顺序、重点,了解文章思路的联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1.文章思维的顺序。文章思维的顺序,就是作者的思路和叙述的顺序。课文按“总——分—总”的关系安排顺序。前一个总是概括间接地写作者观赏前的感受,后一个总是具体直接地写作者观赏后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写观赏过程的分述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我们家乡南通,问我们南通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利用学生的经历导入:对祖国的热爱应从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  相似文献   

18.
给你一个舞台,可以说,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读。来吧,想做哪题就做哪题,尽情地展示你的才华!一、轻松热身桂林山水甲天下,令人神往。我先来做几道题热热身。1.读了这篇课文,看到了好多喜欢的词语,我要把它们摘抄下来,并推荐给我的学习伙伴。2.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文,怎能缺少与之相协调的音乐,就让我来给课文找一段动听的音乐吧。3.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描写得太美了,我也要学着写写。4.桂林山水甲天下。除了课文中描写的,还有哪些好玩好看的,让我去找来告诉大家。二、大显身手现在我要大显身手,来做一组有关“水”的题目。1.说起水,真是无…  相似文献   

19.
郭世卿 《云南教育》2015,(Z1):56-57
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没情境,把学生引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让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