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情是清晨被嘈杂的都市声响惊醒恬睡时的那份无奈;乡情是黄昏面对垂挂在楼群顶上的夕阳时的那份哀怨;乡情是无法企盼却不约而至的装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的梦境;乡情是一到了端午、中秋、旧历的年底就再也遏制不住的归乡的心;乡情是满怀相思的痛楚、相见的喜悦、近乡情更怯的望眼欲穿;乡情是无论你走多远、飞多高都无法割舍、无法挣脱的眷恋……我不知你的家乡在哪里,我也不知你的家乡什么样?但无论她是喧闹发达的都市还是宁静落后的山村;无论她是粗犷奔放的塞外还是温柔妩媚的江南……家乡都永远沉淀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是我们…  相似文献   

2.
张令仪 《新读写》2011,(6):19-20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让现代人很难静下心去博物馆品味、徜徉。而作者却能沉溺于博物馆的时光,去了解古代仁人君子的故事,去品读历史的那份重量,值得肯定。作者在博物馆的所思所想,表达出其对历史的热爱之情,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3.
读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节选散文,心中有一种憧憬的感觉,真想走进德国的小城哥廷根,感受那份沉淀于城市甚至民族底色的美丽。再读季老的《重返哥廷根》,觉得作者曾对这个寄居十年的“第二故乡”又有着太多的感情。课文中“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也的确让我沉浸其中。如何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品味,走进这充满异国风情和独特文化的境界里,接受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微阅读""微活动""微记录""微升格""微展示"等"五微"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独特的乡风、乡俗、乡情,在乡情守望中学习和运用具有生命力的鲜活语言,从而达到以乡土文化育人、立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葛洪莽 《文教资料》2010,(34):76-77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农村教师要善于开发乡土资源,在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架起连接的桥梁。本文作者结合个人实践,从描田园风光关.绘家乡风景名胜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叙崇敬之情;看家乡今昔变化,抒振奋之情;体验乡情之浓。感受乡俗之趣等几面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阐发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的重要作品,在社会剖析派创作范围下,这一"三部曲"作品表现出其家乡桐乡乌镇地区的乡俗、乡情与乡语,既透露出青少年生活对创作的影响,也表现出他对底层苦难民众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张扬的热烈与内敛的沉默是两种个性的极端,在小作者心中,却独爱沉默的那份深藏不露。正像小作者文中所说“沉默,特别的一种美,不同于一般表现形式的美,它美得无懈可击”。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品味沉默的美丽。  相似文献   

8.
也许你曾经玩过可爱的水泡珠吧,还记得它给你留下的印象吗?下面这篇文章就记下了小作者在那个难忘的秋天里养水泡珠的一段独特经历。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重温那时的美好,去品味那份成长中的小小感动吧!  相似文献   

9.
《今日中学生》2005,(18):42-43
在书香的天空下,我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展云舒”的那份超然;我感受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我想象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我还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  相似文献   

10.
学习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有两个教学要点:一是“品味语言”,鉴赏汪老独特的语言风格;二是“体味乡情”,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故乡情怀.下面有两段摘引,分别为这两点做了注脚.我以为能在一种写作中,把白话“白”到了家,然后又能把充满文人雅气的文言因素融化其中,使二者在强烈的张力中达到和谐,好像本来就是一家子人,这大概只有汪曾祺能吧.①这不只因为作品逼真地、诗意地描绘了高邮县的风土人情和里下河的秀丽风光,更在于人们从作者所描绘的曾经发生在高邮土地上的那些基本上是真人真事的动人故事中,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信息——对故乡难以忘怀的爱……  相似文献   

11.
水红菱有弯弯的尖角,像一只悠悠远去的小船,载着那份无法割舍、源于血脉的浓浓乡情,在我无边无际、湛蓝色的心海中漂荡着,直到永远……  相似文献   

12.
<正>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不同类型的散文组合,本单元导读中有一条教学目标:"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这一句话,难倒了授课者,什么是反复品味、欣赏,难道把这一句或是一段文字让学生多读两遍就能品出了,如此神奇的重复性动作就能一步到位地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语言呢?  相似文献   

13.
家乡老路     
品味一壶乡土之茶。于乡情构建香味之花.静静品味,寻找自己生命中的故乡。——题记我的思绪从这里停留,停留在家乡的老路。村子里的老路,全都是用石头堆垒而成的。它不到三米宽,虽然它不是  相似文献   

14.
《呼兰河传》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采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对乡土生活的着意描绘的确给作品增添了诱人的魅力。其乡土特色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乡景、乡俗、乡人和乡情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乡魂     
倘若你生长在故乡,那份乡情乡恋牵肠挂肚自不必说;倘若它只是你长辈的故土,你却出生在异地他乡,你对它的印象与情感都是从长辈那里间接获得的,这故乡对你又是怎样一种感觉?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每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似乎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与时间赛跑。但在意大利小城格雷韦,人们正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告诉那些忙碌的都市人,放慢脚步,生活会更好。宁静、秀美,在安逸中透着一丝慵懒,这就是意大利小城格雷韦。小城傍基安蒂山而建,四周是大片的葡萄种植园,犹如梦境中远离喧嚣的伊甸园。环顾四周,你会发现,这里依然保留着最纯正的意大利式的生活品质。漫步其中,你可以体味到弥漫在其中的那份怡然自得和悠闲惬意,小城也因此得名“慢行城”。“慢行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和格雷韦市市长带领市民发起的一场“放慢都市节奏”的运…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下面介绍几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的有效方法。画:诗歌常常是诗中有画,画蕴于诗。在诗文的教学中,可以化“话”为“画”,使学生品味诗文的语言,进入诗文的意境。散文也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描绘景物的。如在教学《海滨小城》一文的第二部分时,教师先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文章中语句所展示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画一幅小城景色图,学生兴趣盎然,不一会儿就画出了一幅幅《小城美景》《美丽的小城》等图画,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整首诗,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相似文献   

20.
语段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品味和发掘段的情感因素,做到“以作者之情作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真正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之功效。那么,如何发掘语段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呢?一、从词句中发掘,品味情感因素1.剖析词句的细腻性。即通过品味作者准确的遣词、独到的刻划,引发出蕴含的情感。如《师生情》中的“他们踮着脚,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教学时,引导学生掂一掂“踮、透过、争着”这几个词的分量,细细加以品味,就能把句子中蕴含的“同学们对老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