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几则异想天开的搁笔,有几起超越现实的细节描绘。《灌园叟晚逢仙女》的“花神”,《孔雀东南飞》中的“化鸟”,《促织》中的“魂化促织”、《窦娥冤》中的“三桩誓愿”,《柳毅传》中的“神化人”等等。天作之合,鬼神之功,实现了人们的心理平衡。对于这些文学现象,学生说浪漫手法者有之,说虚幻者有之,说荒诞者亦有之。这里涉及到对文学本质(是一  相似文献   

2.
“说”在古汉语中和说话的“说”有关,但与现代汉语中的“说”意义不大相同。古汉语中的“说”,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一、读shuō。该读音用法如下:(1)“说明;解释。”如《公输》:“请说之。”《甘薯疏序》:“恐不可户说。”  相似文献   

3.
《“花朝”指什么?》(见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谓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中的“花朝”指“花朝节”。此说似觉未妥。“花朝”包含二义:一专指,一泛指。专指义是“花朝节”,或称“百花生日”,只是究竟指何日,其说不一。《诚斋诗话》说:“东京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熙朝乐事》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教师在教课文《安塞腰鼓》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反复出现了“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请说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整堂课围绕这个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了如下板书内容:“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茂腾腾的后生;好在变换的舞蹈。”“好一个”的“好”能这样理解吗?单从《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中的“好一个”看,貌似说得通。但是如果换成“好一个马屁精”之类的说法。难道也可以问“马屁精好在哪里”吗?笔者以为,“好一个”是相对固定的短语。与“好一个”用法相类似的还有“好一朵茉莉花”中的“好一朵”,“好一坛绍兴老酒”(《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3年第12期)中的“好一坛”等。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了黄泽佩老师的发表于1993年 《毕节师专学报》第三期上的《“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试释》一文,觉得其中误释较为严重,故愿借学报一隅,把我的着法说出来,与黄老师商榷,并就教于读者。 《试释》一文把“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一句中的“过 与“看”分别解释为“访问”和“看守”,同时联系前面的诗句,认为“千里来寻故地”中的“寻”字也是“访问”的意思。我认为三处都属误释。“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已经近乎今天的口语,其实不必再作什么解释,“过了”就是“过了”,”看”就是“看”,”寻”也就是“寻”,这比《试释》一文所解释出来的应该说还要更有利于表达词的思想感情。我认为引起其误释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或因不熟悉读词常识,或因没有深入领会词中用字的丰富内涵,或因没有正确把握整个词的主题思想,以及释词方法不当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7.
谈“悦”字     
“悦”“先秦散文作“说”。本文倒句中出现的“说”都是“悦”的古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作词素构成“悦耳、悦目、喜悦等双音词。其中最常用的是“喜悦”,“悦”的词素义是“高兴”、“愉快”于是,人们往往用今义附会古义,把古文中的“悦”也解释为“高兴”、“愉快”等类似义。对《左传》中“××说”中的“说”的注解就是典型的一例。《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古文观止译注》译为“秦伯听了这番话,很高兴”;《白话译文古文观止》译为“秦穆公听  相似文献   

8.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塾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ǎo”,有的说念“hào”,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指南录)后序》一课的课后练习,要求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句中的“间”注音,教学参考书所给答案是jiàn,这是错误的。“有间”的“间”有两读,一读jiàn,一读jiàn。先说“有间(jiān)”。表时间,意思是有顷,有一段时间。《庄子·达生》:“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史记·五帝本纪论》:“《书》缺有间  相似文献   

10.
《风筝》是鲁迅《野草》中的一篇。有人说:“这一篇的主题思想……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有人又说:《风筝》中的“我”,“决不是鲁迅自己”,它的主题也“不是什么‘自我批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一句,课文是作如下注释的:意思说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还特别引用了《汉书·冯异传》里的句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滕王阁序》中的句子,还是《汉书》中的原句,都涉及了一个重要的词语“桑榆”,课文注释也有交代:桑榆,  相似文献   

12.
编在高中一册的《硕鼠》为三百篇中的刺诗名作,对于诗中“硕鼠”一词的解释,课本训“硕”为“大”,这样,“硕鼠”便成了一个偏正词组,可译为“大老鼠”。其实,这个解释是很值得怀疑的。《硕鼠》,《诗序》说:“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对《诗序》的这一解释,汉以来的经学家几无持异议者。清人陈奂硕甫在其所著《诗毛氏传疏》卷九中据《尔雅》及《易》郑注引诗,认为“硕”“鼫”古通用,“硕鼠”即“鼫鼠”。此说极是。但陈氏“笃守毛义”,不敢指出《诗序》的错误,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就给后世解释《硕鼠》带来了两种意见的分歧。今人说诗,大都赞同《诗序》,但也认为陈氏“鼫鼠”说是可取的。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译》一九六二年出版增补本时,取陈氏说,更通俗地讲为“俗称土耗子或地老鼠”。可是该书一九七九年新版时,余先生却持折衷意见,认为“硕鼠解作肥大的鼠亦可”。是把“硕鼠”作为一个词组解为“大老  相似文献   

13.
拙作《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在《小学教学研究》84年第一期上发表后,收到河南省鹿邑县几位读者来信询问:“最小的个位数是几?”他说,这个问题是河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练习册》第十册中的一  相似文献   

14.
徐燕 《江苏教育》2005,(2B):31-31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15.
《今日快报》2001年4月9日曾刊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坐位”“座位”能否通用,小学语文教材有错误?》。文章说,一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让学生分别用“坐”和“座”、“做”和“作”组词,并加以区别。有一名学生组词“坐位”,于是,同学们有的说错,有的说对,说错的同学称应该是“座位”;说对的同学称书本上是这样组词的,互相争执不下。为此,记者找到了新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见到了习题中的“坐位”一词,并就此电话采访了该教材编著室的负责人。该室负责人称:“座位”和“坐位”两个词都正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坐”与“…  相似文献   

16.
《沁园春·长沙》中的“怅寥廓”的“怅”,以往流行的解释是“惆怅”、“失意”等义。今年第二期《山西师院学报》发表贾得爱的文章,指出“怅”的原意并非失意。许慎的《说文解字》释为“望恨也”。段玉裁《<说文解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今年第一期《“左撇子”不宜纠正》一文中,谈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入园时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男孩,习惯用左手吃饭、绘画、写字、做手工,升入中班后,家长强迫他改用右手,大半学期后,“孩子不但没有改掉用左手的习惯(他在幼儿园仍使用左手),反而影响了智力的发展。”作者因此提出:“左撇子”不宜纠正,应顺乎自然。在此,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左撇子”除了写字外,不必纠正。  相似文献   

18.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说文》:“张,施弓弦也。”也就是说“张”的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  相似文献   

19.
一字褒贬说﹃狡猾﹄重庆/水绍韩教材《老舍自传》有关记叙他子女“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一句中,以本《自传》首句中的“现年40岁”与该句中的“34岁结婚”来对应推算,其女子尚幼,只有五六岁。那么,对此天真无邪的幼童怎么能说“狡猾可笑”呢...  相似文献   

20.
《论语》(二则)注释“植其杖而芸”说:“把他的杖插在地上就去锄草。”虽然这个注释是有所本的,例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植,立之也。”《四书白话注解》:“说罢,他就插了杖在田中。”山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老人把杖插在地上……”等,但笔者以为不如解为“搁置”的好。植,《说文解字》:“户植也。”何为“户植”?即今川东北一带方言中的“门方”。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