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原 《新闻知识》2001,(8):42-42
随着西安本地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种种作用刺激下,流动售报模式 1998年席卷全城,各行各业风光无出报社之右。然而 2001年 3月,业已走形、渐渐混乱的流动售报引发西安市政府宣布,禁止一切街头流动售报。一月之后,首批更新的 40个邮政报亭摆上街头,邮政报亭开始大规模重新回到报业零售市场。此时,评价流动售报模式的功与过、预测西安报业零售市场的走向显得较有意义。   作为市场准入标准之一的流动售报,由华商报社引入西安后,很快得到同城媒体跟进。虽然仅仅生存了两至三年的时间,却显示了巨大的市场威力。   首先一点就…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有一首<卖报歌>在上海滩流传,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卖报童"的原型当时是一个十岁小姑娘,姓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人们都叫他"小毛头".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10,(2):6-6
据中国新闻出版网:新年伊始,《渤海早报》传来利好消息:发行量比一年前创刊时增长了30%,成为天津市发行量第二的报纸。记者了解到,《渤海早报》发行量的飙升,除了内容贴近读者外,创新发行模式,将出租车变成“流动售报车”,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江 《新闻与写作》2008,(8):32-32,33
十年前,北京人信息消费选择度低,信息介质选择依赖性强。比如,没有彩色新闻报,没有当日新闻版超过8个的报纸,没有早间流动售报,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早报市场,所以,晨报的创办,占尽天时地利,北京人有了信息早餐。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下半年起,昆明地区大街上出现了一支支身着不同马甲的售报队伍,伴随着早上“卖报卖报、1元3份”,中午“卖报卖报、1元4份”,傍晚“卖报卖报、1元5份”的吆喝声,报业大战的序幕拉开了。这种无异于自杀的恶性竞争,使多家报社叫苦不迭,并有往周边地区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6.
卖报比卖保险还难吗? 从当前的国情来看,卖报与卖保险有很大的相似性,两者都属于当前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非必需品,拥有更好,没有也不妨碍正常的生活。但两个行业对营销的重视和营销的方式方法却有较大的差别,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们也没见卖报如卖保险者也,当然,这也是两者的市场环境发展状况不同所致,报刊业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还在享受和承受着这样那样的优遇和限制,如果我们能够像售险人那样售报,当会有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7.
媒体搜索     
《新闻传播》2005,(9):69-69
今晚报启用全天候售报机;广州八成新闻纸循环再用;《现代生活报》零售发行遍及全国;我日报总发行、日均发行世界第一;东方明珠购买澳洲媒体股权。  相似文献   

8.
为方便读者购报、增添都市文化氛围,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一批集自动售报、灯箱广告、视频荧屏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售报机。该款智能售报机可以同时售卖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江苏经济报、精品健康等6种报纸期刊。  相似文献   

9.
大量流动报贩沿街卖报,既方便了读者买报,又为打开报纸的销路出了力。然而,也应看到,有些报贩社会责任感不强,为了多卖报多赚钱,常有不负责任的行为。“制造”耸人听闻的“口播新闻”以吸引读者便是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报童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盛行一时,成为流动售报的主体、都市中的声音景观。连绵不绝的战争、流浪儿童的增多、报刊的发行需求、都市的日益崛起等因素成为报童出现的时空背景。报童的招募依据报刊的特征形成年龄、教育程度、性别等层面的不同要求,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围绕卖报、送报、贴报等报刊发行环节展开。报童的增多催生出上海等地报童学校的兴起,形成特征鲜明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报童在动乱的时局中传播信息,始终与报刊自身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观察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配备多功能售报机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日前开始配备一批自动售报、灯箱广告、视频银幕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售报机。该智能售报机可以同时售卖《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江苏经济报》与《精品健康》等6种报纸期刊。  相似文献   

12.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3.
罗凌云  刘露 《东南传播》2010,(12):113-115
企业报是展现企业文化和沟通企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在各类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报却面临内容僵化、改革困难的局面,不能充分发挥其实际作用。本文从内容、体制等方面探讨企业报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企业报的功能转变,以促进企业报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国宁 《今传媒》2005,(9S):18-23
7月11日,本刊记者随团参加台湾的一个文化交流项目,从而近距离地观察、领略了台湾报业的发展状况。据记者调查,台湾自动售报机卖掉的报纸每天在350万份到400万份之间。也就是说,在台湾平均每6到7个人有一份报纸,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份额,集中在三个主要的报业集团,即《中国时报》、《联合报》和《自由时报》。每家报纸的发行量,大约为60万到80万份。去年台湾岛内报纸的广告额大约为40多亿元人民币。有人认为台湾的报业可以用“3加1”来概括。3指的是传统的三家大报,而1就是从香港气势汹汹杀过来的《苹果日报》。  相似文献   

15.
赵金祥 《新闻界》2000,(5):51-51
假如只花一元钱想买一叠报纸,请到南京去;假如清晨就想见到当日的晚报,请到南京去;假如想提前一天一睹周末版或是证券版风采,还是请到南京去……南京带着六朝古都浓郁的历史气息,在信息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报业竞争中又散发出一种新的芬芳。   徜徉在南京街头,报摊报亭比比皆是。在新街口附近,几名卖报女叫卖声此起彼伏,堪称一景。在市区新华书店附近,时近傍晚,一卖报女在高声叫卖:买晚报送快报。掏钱又买了一份,钱付了,报拿了,意欲探个买一送一的原委,卖报女回答得干脆:不要就还给我。   快报多少钱一份 ?两毛。花两…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今天正处在深化改革、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科学、网络、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物质的发展中嬗变与净化。各种形式的新闻媒体不断涌现。在这个阶段中,如何办好已有几十年生命史,并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企事业报。本人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各种网与企事业报的矛盾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进入2000年以来,每月上网的人数以十万计的数字增加。而且在国内各行各业除了建立自己的国际互联网网页和网址外;为了保密还建了本行业的“网”,如航空系统的《金航网》;各省、市、自治区组建的区…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5,(3):39-40
1300多年前,我们叫邸报。为了一张珍贵的报,地方官员派人快马加鞭,连夜递送。一张报,要花去几十甚至几百两银子。300多年前,我们叫京报。为了得到从报房抄录的一条消息,有人不惜花费五六两银子。今天,我们叫晨报。一份覆盖全城、突出本地、资讯对接的报纸,价格是每份0.5元,相当于0.1克银子。从几两、几十两到几乎看不见的0.1克,既展现了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传承。在报人骄傲的历史中,2014,只比以往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报纸的色相而言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即 :黑白报、套色报、彩色报。黑白报是常见的单色报纸 ,它只有一种黑色。套色报以黑色为主 ,间套一种颜色 ,如节日期间的套红报、套绿报等。彩色报是现代印刷发展的产物 ,如彩色照片的印刷等 ,使报纸更加丰富多彩真实动人 ,具有时代气息。一、什么是报纸版面的黑白灰组成黑白报版面的材料有三个方面 :图片、文字、纸张。纸是图片和文字的载体 ,图片和文字在白报纸上的穿插组合 ,就形成了报纸版面黑白灰的层次变化 ,这种变化自然在受众感官中分出层次 ,加深了主次感觉。这个过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  相似文献   

19.
曾武华 《东南传播》2010,(10):150-151
"时政报、经济报、街区报"三位一体的办报模式是创刊仅四年多的《晋江经济报》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尝试实践的一种全新的办报模式。该模式不同与传统党报,不同于都市报、晚报,也不是纯粹的社区报,而是它们的融合交叉、提炼。在晋江四年多的运行完善、初步成型,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有力地推动晋江经济报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取得快速成长,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凸现。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报的灵魂。如果只安于老一套,那就摆脱不了“黑板报”的面孔、“工作简报”的水平,永远脱离不了“没看头”的行列。企业报怎样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呢?领导必须重视,建立相应的创新制度,构建一条“记者——编辑——总编”的业务创新链只有领导重视了,内部的创新才有可能进行下去。企业报的领导要将创新的观念时刻地灌输给全体的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