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正>明清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最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当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明清档案的辗转留存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里拟对清内阁大库档案在清末民初历经的损毁与流失略作概述。一何为内阁大库档案内阁始设于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后,下令废中书省,分立六部秉政。由于皇帝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限,永乐时期开始设立内阁。内阁"批答本章,撰拟谕旨"~(1),渐  相似文献   

2.
由张伟仁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言所”)出版,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的《明清档案》史料汇编丛书,已陆续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 此套丛书系将“史言所”现存的全部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缩影印行,故名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简称《明清档案》,以别于该所此前排版刊印数量较小之《明清史料》一书。 该套丛书第1册于1986年元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在史料发现上有四大收获: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六朝隋唐卷轴及内阁大库所藏元明及清代文书档案。其中内阁大库档案不为一般人所熟悉,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历经磨难,多有散佚,现存多处。大连图书馆即藏有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材料发现史上,殷商甲骨、秦汉魏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称为新材料的四大发现.它们对应的朝代分别为商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其中唯独宋元时期缺乏相对应的新材料发现.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内阁大库档案等重要史料不断发现,这些珍贵史料经过整理和编纂出版,为整个学术界所利用,推动了近代学术的繁荣,一批著名学者在这批史料的编纂出版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是从事近代档案文献编纂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以陈垣指导和从事明清档案编纂工作为切人点,简要归纳和总结陈垣明清档案编纂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蕾  刘旭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5):110-116
单士元的学术成就与故宫密不可分,在此他逐渐成长为明清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建筑学家,尤专注于档案工作实践与基础理论研究。在档案工作实践方面,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自创立以后70余年的许多重要活动,如接收并整理军机处档案、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编辑出版明清档案、抢救孔府档案、研究样式雷图档等。在档案基础理论方面,他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档案目录学的构想,在档案释名工作中丰富档案目录学理论,成为中国档案目录学的创始人,为中国档案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伍媛媛 《历史档案》2017,(3):131-135
明清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最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当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明清档案的辗转留存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里拟对清内阁大库档案在清末民初历经的损毁与流失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8.
"八千麻袋事件"的发生以及后来的屡屡叙述,使世人明晓了20世纪20年代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几经易手、碾转于官私之间的过程。此后,明清档案仍经受了颠沛流离的苦难。虽然学界略有提及,但却未对此详加阐述,业界尚不能窥其全貌。今据相关史料对民国时期内"八千麻袋事件"后明清档案散落和迁移的经过作一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赵彦昌: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对于故宫内阁大库档案目前争议不是太大.对于后三大发现目前还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甲骨文、简牍以及敦煌遗书是不是档案?”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我国档案史料大发现的年代。殷墟甲骨文、汉晋商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等,是我国近代档案史料的四大发现。这些长期以来或深埋地下、或扃锁秘室、或视同废物的历史文化瑰宝,都以其夺目的光彩展现于世人面前。在发掘、搜集、保护、整理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国学者们编纂公布了大量的编研成果,既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也使档案史料编纂公布活动出现一个新的高潮。一、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编纂公布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事的文字记录。我国著名甲骨学者陈梦家说它实…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满足大陆学者需要,中华书局选择了一批较有价值的台湾出版的资料和专著影印出版,文字内容均不作改动,并对作者予以简要介绍。 资料方面,台湾中央研究院据运住台湾的清内阁大库档案,继三十年代陈垣等编辑《明清史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  相似文献   

14.
明清档案是明清两朝留存下来的历史档案。清朝光宣年间,一部分内阁大库档案被转移到了国子监。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军机处档案又被转运到中南海保管。而八千麻袋事件的发生,使明清档案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有志之士积极行动,罗振玉率先出手抢救。由此拉开了明清档案系统整理的序幕!基于还原过程、展现细节的考虑,试对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15.
田建君 《兰台世界》2012,(25):85-86
清代朝廷重视档案管理,建立了积累保存档案的管理机构,设定了收藏利用档案的管理制度,库藏宏富,制度完备。一、主要的档案管理机构纵观清代的档案管理机构,主要包括由中枢机关内阁设立的"内阁大库"、国史馆设立的"国史馆大库"以及军机处设立的"方略馆大库"。上述几个档案库集中了清代最为重要的、数量亦属最多的档案材料[1]15。在内阁大库中保存的清代档案,编制有  相似文献   

16.
丁华东 《浙江档案》1999,(10):27-28
罗振玉号雪堂,字叔言,浙江上虞人,是我国近代在甲骨学、考古学、敦煌学、金石学等领域颇具造诣的一位学者.他不仅发现和保护了内阁大库档案,而且抓住近代新的档案史料发现的历史机遇,整理编纂了大量的原始文献,以其灼人的成就耀眼于学术之林,创造了一世的伟业.  相似文献   

17.
档案材料是清历朝实录纂修的主要依据。实录馆借助政府权力,在史料征集方面享有诸多便利,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内阁大库、皇史宬及中央与地方各级官署的文书档案资料,实录馆官员都有权调阅。大量一手档案资料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清实录》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罗振玉是晚清遗臣和著名学者,编撰了百余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他一生执着地对殷墟甲骨卜辞及各种佚书进行搜罗考证、研究和刊布,保护与整理敦煌遗书、汉代简牍档案,不遗余力地抢救内阁大库档案,收集各种濒临流失损毁的珍贵文献资料妥善保管,在近代档案史料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内阁大库档案概况及其流转 内阁大库档案由明档、盛京旧档和清档三部分组成.明档是清统治者修纂<明史>时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资料,包括明代各朝档案,以天启、崇祯朝最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考古发现极为繁盛的时代,被誉为“四大考古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和古文书、汉晋简牍文书以及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源源不断地为古代文史的研究提供着新资料。以考古发现所得的新材料为基础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已成为最前沿的学术领域,毫不夸张地说,整个20世纪,学术史上的重大突破,几乎无一不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