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时期发展观的理论底蕴,应到哲学的深处去寻找。章首先简要剖析了自古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经历的三种不同历史形态:古代宇宙人类中心主义、中世纪神学人类中心主义、近代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由此提出现代辩证人类中心主义与上述的不同之处: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为思想基础;它是一种有条件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的变迁,分别是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德国古典综合统一的哲学和现代"拒斥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哲学形态发展的背后凸现的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逻辑,展现了人类的客观精神→主观精神→主客观统一的精神→批判精神。这条主线体现了哲学的发展与人类精神的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3.
哲学思维方式是人类存在方式的内化,随着人类存在方式的发展,必然产生具有新的特点的思维方式,大致说来,从古至今,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偏于统一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近代倾向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以及现代坚持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角度看,人力资源是人在生产力层面的存在形态,它经历了古代体力型,近代智体结合型和现代知识型三种形态,其演化特征是五个转换,即体力型向知识型(智力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分散型向集中型,依赖型向自主型,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依据人力资源的历史嬗变规律,实现人力资源的转型,大力培育和开发知识型人力资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物”即自然,是指与人的实体性相对立的客观存在。情(或称“我”,即主观)与物(客观)的关系即自然观,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状态。在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演进的哲学表述从来不是采取一种脱离感性经验的纯思辨的方式来完成,而是借助于学和其它艺术形式,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学作品中的感物应物方式及其演变,也深刻地反映着自然观的演进。章认为,从两汉到魏晋,中国人的自然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学创作当中,就是学对自然的描写,经历了比德的自然——悲情象征物的自然——寄托玄想的自然——自在自为的自然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经历了由古代哲学的指向自然物质的自然反思发展到近代哲学指向内心观念的对象性反思,到了现代哲学阶段自我意识一方面开始从理论的转换为实践的,另一方面则开始从个体的转换为群体的、社会的乃至整个人类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物”即自然,是指与人的实体性相对立的客观存在。情(或称“我”,即主观)与物(客观)的关系即自然观,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状态。在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演进的哲学表述从来不是采取一种脱离感性经验的纯思辨的方式来完成,而是借助于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感物应物方式及其演变,也深刻地反映着自然观的演进。文章认为,从两汉到魏晋,中国人的自然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文学创作当中,就是文学对自然的描写,经历了比德的自然——悲情象征物的自然——寄托玄想的自然——自在自为的自然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惩戒的依据是合法社会化、教育公正和教育权力.其历史演进经历了古代教育惩戒、近代教育惩戒和现代教育惩戒三种形态,逻辑是从自然权利演进为社会权利再演化为法定权利,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征与儿童身份地位、师生权力关系和教育价值文化密切关联.未来教师教育惩戒的主体形态将以柔性的象征性惩戒为主,而面向需要特殊指导的学生以及严重行为问题的惩戒,将由专职教师和包括学校在内的专门机构来实施.  相似文献   

9.
论哲学话语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哲学话语的变化,是考察哲学历史发展的另一个思路。从古代到现代,哲学话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人类的早期哲学话语是“儿童话语”,以“儿童话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童话”时代;随后出现的是“神秘话语”,以“神秘放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神话”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话语是“人文话语”,这一时代可以称为哲学的“人文”时代;从近代哲学开始,“权力话语”泛滥,哲学力图裁判和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一时期哲学的“官话”时代。哲学话语的流变,既是人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哲学语言规则变化的见证。今天人们说的“哲学危机”,不是整个哲学的危机,而是“官话哲学”的危机。未来的哲学话语当以“生活话语”或“实践话语”为主流,是“实话”哲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思考的永恒课题.古代思想家看到合一、中世纪强调相异、近代侧重社会对自然的统治、现代更多地谈论自然对社会的报复.现代社会历史学派、生态学派、技术学派及价值哲学派的观点都难免偏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从人、自然、社会的统一及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去考察,认为社会是比技术与观念更本质的因素.在社会向更高形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必将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通过个案分析各个历史时代的主要哲学家、思想家对“传统”的态度和认识方法,便可发现西方哲学传统观经历了古典叙述型——近代反思型——现代分析型的转化。这种演变是思维逻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实历史运动的客观反映。当然,各种类型的哲学传统观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历史局限性。重审传统学方法论应成为文化学、哲学、历史哲学在现时代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天人合一思想、近代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思想、当代科学发展观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本文将对这三个阶段思想发展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爱国主义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从古代萦绕于人们心田的朴素自然情感,深化上升到今天十二亿中国人共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爱国主义走过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进程。由于历史阶段和历史条件的变化,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特点亦不断发展变化。概括地讲,鸦片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中国近代哲学是中西思想拼凑的产物,既非完整体系,又无超越创新。对于前者,本人颇有同感;对于后者,却不敢苟同。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心学的源头在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中国古代的陆王心学、佛学和近代西方的唯意志论是其主要的理论来源。然而,这些思想资料经过中国近代思想家的一番改造和创新,通过为中国古代哲学注入近代资产阶级的新鲜血液和使西方哲学展现中国文化的风采流韵等多种渠道,使之发生了深刻的质变,具有了完全崭新的时代风貌和阶级蕴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客观唯心论盛行。即使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陆王心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近代哲学的理论归宿和基本形态,主观唯心论是今中外各种思想资料的混合体,其中,孟子陆王心学、佛学和唯志论是其主要思想来源。孟子尤其是陆王心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主观唯心论的集大成者,是近代主观唯心论的雏形和蓝本;佛学中的“心学”派别如华严宗、唯识宗等也成为近代主观唯心论的理论支柱;而从西方传来的唯意志论则是中国古代哲学不曾有过的内容,它是出现不仅为近代主观唯心论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性,而且在论证  相似文献   

16.
心理测谎技术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把心理测谎技术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心理测谎技术的起源;近代心理测谎技术的形成;现代心理测谎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从传统的测人的情绪变化到现代测人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内容是心理测谎技术质的飞跃,心理测谎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自然审美     
美的形态是在审美关系中形成的。从宏观上看,审美关系的建构经历了古代和现代两大历史阶段。古代审美关系的重心着落在客体,进入现代后则向主体推移,这个重大的变化导致了古代美的消亡和现代美的生成。现代审美活动所面临的美,是正在生成的美;现代人所欣赏的自然美,也不同于古代人所欣赏的自然美。在这个有着巨大历史差异的审美活动中,现代人的情感体验、理想追求和人生境界得到了充分的抒发、寄托和展现。在这里,是否自觉地意识到美的形态的历史转换具有关键的意义,否则,自然审美将会笼罩在浓重的古典主义阴霾中。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两千多年“人类时代的精华”——哲学历史的演变,横看“更高地悬浮在空中”的特殊思想形态——哲学的现状,本体论似乎由古代处于哲学王国金座的地位到近代发生了阵阵的动摇,而到了当代,更有一批“异教徒”公开地对其加以亵渎,大有将其罢黜之势;但也有“虔诚者”极力去加固它的基座,而使皇冠永远加冕在它的头上,本文作者是“异教徒”还是“虔诚者”,如果你不吝惜些许时间而读下去,自然会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史的全面考察,指出科学方法曾经历了古代的直观方法、近代的典型化分析方法和现代的系统论方法这样三种历史形态,它们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考察科学方法形成、发展及完善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弄清科学方法与科学认识的关系、性质及类型,正确认识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和总结科学方法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从而科学地运用这些方法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推动升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在词源学上,现代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与古代相对,蕴含着一种"新"的时间意识。从哲学上看,西方近代以来有古典意义的和现代意义两种现代性。古典意义上的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其实质是启蒙的现代性。从政治哲学上看,西方的现代性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启蒙的现代性、特别是其政治哲学向度外化到社会领域,便会形成以改造世界和社会为目的的现代性冲动,并从事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