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一、律诗的基本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乙)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丙)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丁)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这是五言律诗的,七言律诗只是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前加上两个相反的平仄:(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  相似文献   

2.
一、对仗是律诗的必要条件律诗和绝句,在平仄方面,格律要求相同;但在对仗方面,格律要求却不一样。在绝句中,对仗可有可无;在律诗中,对仗却非有不可,否则便不入律。律诗共有四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在这四联中,“颔联”和“颈联”必须用对仗,“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对仗。例如: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对仗)  相似文献   

3.
绝句的句数、字数恰好是律诗的一半:只有4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绝句分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人们一般都写律绝,很少写古绝。分别介绍如下:一、律绝什么是律绝?过去有人说:绝句盖取律诗之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一种声调关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就是“侧”,就是不平。平声和仄声是对立的。按声调性质(即发音的高低升降),平声是长的,不升不降的,上去入声都是短的,或升或降的(上声是升的,去声是降的,入声特别短促);因此,四声被自然地分为平仄两类。近体诗要求平仄交错。就是在两个诗句中,在本句中平仄是交错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金沙水拍云崖暖仄仄|平平|仄仄|平大渡桥横铁索寒  相似文献   

5.
前面讲了近体诗格律。但懂得了近体诗格律,并不一定就会写近体诗。这就像学会了游泳要领,并不一定就会游泳一样。要想学会写近体诗,还要经过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第一阶段,学“属对”。在学习和掌握了诗韵、四声、平仄、对仗等基础知识之后,要学会属对。属对就是对对子。属对训练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是正音训练,又是声调(平仄)训练,还是语汇和语法训练。因为属对要求: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内容相关。这些要求与对仗的要求相同。因此,属对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对仗? 对仗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句。对仗是近体诗特别是律诗的重要格律。下面举两例来说明对仗的特点: 第一例,引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第二例,引自叶剑英的《远望》: 赤道雕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对仗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仗的出句和对句,除字数相等外,还必须:  相似文献   

7.
第二讲四声一、什么是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平、上(念shǎg)、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四声是近体诗格律的基础,不懂四声,就不懂平仄,就无法学习近体诗格律。要了解四声,先要知道声调。同学们在《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现代汉语语音》第四节《声调》中,已经学过了普通话“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这个“讲座”,是为喜爱“近体诗”尤其是想学习写近体诗的中师生举办的。近体诗也称今体诗,相对于唐朝以前的“古体诗”而言。近体诗是萌芽于南朝齐、梁间,形成于初唐,完备于盛唐的一种格律诗,包括律诗、律绝、排律三种。其主要特点是:①句数、字数有规定。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排律至少十句,多的在两百句以上;每句五字或七字。②用韵严格。③平仄相间。  相似文献   

9.
南因前五先生,指元末明初的岭南诗人孙黄、王佐、赵介、李德、黄哲五人。其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十九部,这些分部多与元代韵部相同,但又有新的发展。这反映了元末明初岭南方音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黄佐诗歌用韵可分为17部。有押仄声韵的现象,偶有韵字不避重复的现象,出韵的情况亦有之,元韵分为三类;从音韵学的角度,对两种不同本子进行对比,校正了几处错误。  相似文献   

11.
丘濬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16部.主要押平声韵,但平仄通押、仄声互押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偶有韵字重复和出韵.有些韵部与王力先生的研究有所不同.文章对丘濬近体诗的一些韵脚字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12.
弘农杨氏家族是唐代重要的家族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文学成就突出。唐代弘农杨氏家族文学对唐代文学的繁荣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择取素有"两状元一进士"之称的三杨——杨凭、杨凝、杨凌作为中唐的代表人物,将三杨诗歌用韵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诗歌用韵多数符合中唐近体诗用韵整体面貌的结论。同时三杨又有自己的独特用韵习惯——删先通押,仄声入韵,首句押韵,偏爱宽韵等。从韵脚字的使用上也能看出三杨诗歌的"哀愁忧思"。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给胡乔木同志的信》中指出:“诗难,不易学,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为什么呢?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基于此种原因,毛泽东同志甚至自谦为“还未入门”。毛泽东非常钟爱旧体诗词,用旧体诗词进行创作,他的诗作无一首白话诗。他甚至认为“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同上)本文拟对毛泽东律诗、律绝的格律作统计、分析,以体味其中的“冷暖”。毛泽东无五律公之于世,本文分析平仄律限于七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中的作品大部分是每句四字,按照过去的习惯,诗句中的一个字叫做一言,每句四字的诗叫做四言诗。因此,四言诗是我国最早定型的诗歌形式。至西汉时期出现了五言诗并为此后诗人所接受,终于代替了四言诗。三国时曹丕写了两首《燕歌行》,又算出现了较为完整而成熟的七言诗,至南北朝七言诗逐渐流行。齐梁时代的诗人逐渐注意到汉字四声的特点,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诗歌中去,从而愈加注意到诗的声律。这时已有律诗的雏形。延至初唐,诗人总结前人的经验,创造出了绝句和律诗的形式。这种诗具有严格的规律。每首诗的句数字数,用韵、平仄、对仗都有严格的规定,和以前的诗大不相同。唐人把这种绝句和律诗叫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而把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叫做古体  相似文献   

15.
诗人用韵的研究对于研究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历史语音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南宋诗人叶适近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其韵部和用韵特征。叶诗的近体诗韵系分析、韵部和特征归纳分七组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培培 《语文知识》2013,(4):112-114
《封神演义》近体诗用韵宽泛自由,反映的是当时实际语音。《封神演义》近体诗的韵部可以归纳为16部。  相似文献   

17.
一、考点解读考点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形状、密度无关.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由于气体充满整个空间,因此气体中的物体体积始终等于排开气体的体积.考点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物体就上浮;如果浮力小于它的重力,物体就下沉;如果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物体就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对于…  相似文献   

18.
元代9位契丹族诗人的675首近体诗的用韵系统,归纳为17个韵部。其诗文中的借韵与出韵情况较多,这表明契丹族诗人已不再囿于官韵的要求,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语音进行押韵。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湖北地区诗人近体诗用韵系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所作975首近体诗韵字的系联,我们归纳出唐五代湖北近体诗用韵系统28部,其中阴声韵13部,阳声韵15部:其用韵与《广韵》独用同用例基本一致,某些出韵、借韵现象可能反映了唐五代的实际语音。  相似文献   

20.
近体诗的格律构成诗歌音乐美。一些中古多音字在近体诗中的读音与今音明显不合,用现代标准音读近体诗觉得很不合律。依据中古韵书和近体诗格律探讨古代诗人用字读音,有助于近体诗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